徐仪红
-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江口放射性核素Pu的大气湿沉降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利用东京239,240Pu的年沉降和年降水数据,对长江口地区1957~2005年239,240Pu的年大气湿沉降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地区1957~2005年间239,240Pu的大气湿沉降量在0.001 2~5.531 Bq/m2之间,累计湿沉降通量为34.556Bq/m2;该地区Pu的大气湿沉降主要集中在1960 s;1960 s初频繁的大气核试验是造成239,240Pu在1960 s沉降量较大的主要原因。长江口地区与东京地区239,240Pu大气沉降变化基本一致,两地的大气湿沉降均在1963年出现明显峰值。
- 张克新潘少明徐仪红曹立国徐伟张威郝永佩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大气沉降PU长江口
- 不可再生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的研究
-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越来越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比那些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缓慢。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发展经济学中被命名为“资源诅咒”,意即丰裕的自然资源阻碍经济的增长。
...
- 徐仪红
-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 文献传递
- 钚同位素在天然土壤中吸附与迁移行为研究
- 徐仪红潘少明郝永佩
-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针对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贫乏地区之间存在强烈反差的现象,在"资源诅咒"假说框架下,利用中国29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确实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主要通过削弱资源型地区的资本投入、教育投入、研发投入及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这几种传导途径来制约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
- 徐仪红郭忠兴
-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增长资源诅咒资源型地区
- 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沉降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的前提条件是了解137Cs的大气沉降历史,从而准确求算区域环境中137Cs的背景值.本文利用日本秋田、东京及新泻地区137Cs年沉降数据,并结合相应的降水数据进行修正,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趋势与北半球基本一致;1957—2008年辽东湾地区137Cs大气总沉降通量的模拟结果为1536 Bq·m-2(衰变校正至2009年),与该地区土壤中137Cs背景值较为接近;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频繁的大气核试验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1963年和1986年两个137Cs沉降峰值产生的原因;1990年以后,沉降在地表的137Cs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发生再悬浮,使得大气中137Cs沉降通量再次出现量级变化明显.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素沉降对研究区的137Cs沉降通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 曹立国潘少明何坚张克新徐仪红赵一飞陈影影徐伟吴孟孟
- 关键词:大气沉降示踪技术
- Pu同位素在土壤侵蚀示踪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137Cs示踪技术目前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随着环境中137Cs的衰变,寻找可以替代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造放射性核素Pu同位素与137Cs来源相同,但半衰期更长,且更容易被土壤中的细颗粒物质吸附。特别是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以及加速器质谱技术(AMS)等的应用,使得Pu同位素的测量较137Cs更高效、灵敏。因而Pu同位素成为可以替代137Cs进行土壤侵蚀示踪的理想元素。本文从Pu的来源及分布、Pu在土壤中的吸附和固定、Pu同位素的测量方法三个方面分析Pu同位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基础,并对Pu同位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加以简述,探讨了今后Pu同位素在土壤侵蚀示踪应用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 徐仪红潘少明
- 关键词:土壤侵蚀示踪技术
- 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根据50余年的序列统计资料,对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49—2005年间山东省耕地总量大致经历了增长、波动、递减3个阶段,人均耕地基本上呈逐年递减趋势,鲁中和山东半岛地区比鲁西地区变化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因素,并提出了合理保护耕地的对策。
- 黄秀欣张基凯徐仪红
- 关键词:耕地数量变化
- ^(137)Cs测年的1986年时标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依据日本监测的^(137)Cs年大气沉降通量,利用相应的降水数据进行修正,定量分析长江口1986年^(137)Cs大气沉降特征,结合长江口沉积物中^(137)Cs与239+240Pu比活度垂直剖面的分布特征对1986年时标进行探讨,同时讨论了识别该时标的方法。结论如下:(1)长江口^(137)Cs大气沉降通量趋势与日本东京基本一致,1986年都存在明显的^(137)Cs沉降峰,所以长江口沉积物中应存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泄露的^(137)Cs蓄积峰记录。(2)相比于稳定的湖泊沉积环境,沉积动力环境复杂的长江口可以结合Pu同位素推断^(137)Cs剖面的1986年次级峰,但是根据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蓄积峰比值等推算此次级峰较为困难,所以对1986年辅助计年时标的应用要慎重。
- 任珊潘少明徐仪红徐仪红
- 关键词:长江口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1963年蓄积峰和1958年次蓄积峰,且两者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765),表明在动力环境较强的河口地区,239+240Pu与137Cs仍可以反映相同的沉积过程。239+240Pu活度起始层位对应于1948年,而137Cs对应于1954年,表明239+240Pu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SC07柱状样中137Cs/239+240Pu的同位素比值比全球均值低,说明239+240Pu存在区域沉降来源。
- 曹立国潘少明刘旭英徐仪红徐伟
- 利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研究——以辽东湾地区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日本东京和秋田地区1957—2008年的^(137)Cs年沉降数据和降水数据,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通量进行估算;通过建立模型,对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总沉降通量为1614 Bq·m^(-2);利用该值估算出该区域的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7.39~38.92 t·hm^(-2)·a^(-1),而采用杨浩等(2000)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出该地区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1.97~44.94 t·hm^(-2)·a^(-1);本文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为30.5%,低于杨浩等(2000)估算结果的变异系数49%。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测大气沉降通量背景值(1845 Bq·m^(-2))得出的结果进行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是可行的,有利于简化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并提高其精度。
- 张克新潘少明徐仪红曹立国郝永佩吴孟孟任珊黄亚楠
- 关键词:土壤侵蚀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