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淼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篇粒子滤波
  • 5篇滤波
  • 2篇重采样
  • 2篇滤波算法
  • 2篇改进粒子滤波
  • 2篇采样
  • 1篇多模
  • 1篇证据理论
  • 1篇数据融合
  • 1篇图解方法
  • 1篇重要性密度函...
  • 1篇自适
  • 1篇自适应
  • 1篇自适应粒子滤...
  • 1篇坐标系
  • 1篇粒子滤波算法
  • 1篇粒子数
  • 1篇交互式多模型
  • 1篇改进粒子滤波...
  • 1篇RCS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作者

  • 7篇张淼
  • 6篇周云锋
  • 5篇胡建旺
  • 4篇童俊
  • 2篇单甘霖
  • 1篇梁伟
  • 1篇彭建平

传媒

  • 3篇火力与指挥控...
  • 1篇兵工自动化
  • 1篇电光与控制
  • 1篇军械工程学院...
  • 1篇指挥控制与仿...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D-S证据理论应用中的一种图解方法
2009年
D-S证据理论是对概率论的进一步扩充,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利用D-S合成公式进行融合时,由于需计算的项数较多且不易直接判定具体该有哪些项,容易造成漏项或错项,引起计算错误。提出了一种直观、简单的图解法,可使需计算的项一目了然。
张淼胡建旺梁伟童俊
关键词: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图解方法
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重采样思想能解决粒子滤波中的粒子退化问题,但却导致粒子多样性丧失的现象,使描述状态后验概率密度的粒子不够充分。围绕如何增加粒子的多样性,已提出的改进算法包括MCMC移动步骤及正则化粒子滤波(RPF)算法。讨论2种改进算法的基本思想及步骤,通过对一典型标量非线性系统的仿真实验,分析改进算法的性能特点。实验结果表明,2种改进算法都有效增加了粒子的多样性,缓解了粒子匮乏问题。
张淼胡建旺周云锋
关键词:重采样粒子滤波
一种新的自适应粒子滤波算法被引量:3
2009年
在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中,粒子数的选择对粒子滤波至关重要,需要在滤波精度与计算复杂度之间取折衷。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规则的自适应粒子滤波算法,在定义综合性能代价函数的基础上,推导出粒子数与滤波误差方差之间的关系,使得在粒子滤波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滤波情况在线调节粒子数,以使滤波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通过MonteCarlo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与基本粒子滤波算法(PF)保持同等精度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算法的计算量,约为PF的六分之一。
张淼胡建旺彭建平周云锋
关键词:自适应粒子滤波粒子数
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比较被引量:14
2009年
重要性密度函数的选择对粒子滤波至关重要,围绕重要性密度函数的选择,已提出许多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典型的有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EPF),不敏卡尔曼粒子滤波(UPF)、辅助粒子滤波(APF)及正则化粒子滤波(RPF)。详细讨论了4种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基本思想、性能特点及主要步骤。通过对一典型标量非线性系统的滤波实验,对4种改进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实验结果表明,4种改进算法都从不同程度上改善了粒子滤波器的性能,其中,UPF的性能最优。最后,分析了各算法的改进原因。
张淼胡建旺周云锋童俊
关键词:粒子滤波重要性密度函数滤波算法
粒子滤波的重采样方法被引量:7
2009年
粒子滤波是基于递推的Monte Carlo仿真方法的总称,原则上可用于任意非线性、非高斯随机系统的状态估计。但粒子的退化现象是粒子滤波器的最大缺陷,减轻这一现象影响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粒子进行重采样。阐述了几种重要的重采样算法及其改进策略,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展望。
张淼胡建旺周云锋童俊
关键词:粒子滤波重采样
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综述被引量:3
2010年
指出了交互式多模型方法和粒子滤波结合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该问题,重点对国内外关于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给出了典型的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综述了目前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几个有价值研究方向。
周云锋单甘霖张淼
关键词: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
基于姿态角变化的目标体坐标系下雷达视线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考虑目标姿态角对目标跟踪/识别中的雷达RCS值的影响,建立了雷达测量坐标系与目标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模型。将雷达转换为姿态角不断变化的目标体坐标系下一点,研究雷达视线在目标体坐标系下的方位和高低角。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仿真,得出雷达视线方位和高低角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效验证了坐标转换模型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童俊单甘霖周云锋张淼
关键词:RC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