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泥岩
  • 3篇改性
  • 2篇软岩
  • 2篇抗剪
  • 2篇抗剪强度
  • 1篇压实
  • 1篇压实度
  • 1篇盐水
  • 1篇岩土
  • 1篇应力
  • 1篇粘性
  • 1篇粘性系数
  • 1篇蠕变
  • 1篇蠕变模型
  • 1篇软岩蠕变
  • 1篇润湿
  • 1篇润湿角
  • 1篇实度
  • 1篇试件
  • 1篇受压

机构

  • 6篇辽宁工程技术...

作者

  • 6篇王来贵
  • 6篇张鹏
  • 4篇杨建林
  • 3篇李喜林
  • 1篇李永靖
  • 1篇潘纪伟
  • 1篇赵国超
  • 1篇戴罡

传媒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6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软岩蠕变过程稳定性及反馈特性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讨软岩蠕变过程中稳定性及反馈特性的对应关系,建立了软岩全程应力应变率曲线,并用微分方程进行描述;进一步讨论了改进西原正夫体模型中粘性系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软岩蠕变过程中稳定性及反馈特性.结果表明:软岩试件的蠕变曲线与蠕变过程的三个阶段能够较好的对应,改进的西原正夫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软岩蠕变的全过程;在蠕变过程中,在载荷或应力的作用下(输入),系统会产生位移或应变(输出);输出的位移或应变会导致阻尼力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非线性广义粘性系数发生改变,非线性广义粘性系数的变化又影响蠕变位移.阻尼力(非线性广义粘性系数)与蠕变位移之间相互影响,两者组成一个简单的反馈系统.
王来贵戴罡赵国超张鹏
关键词:蠕变模型粘性系数稳定性软岩
软岩改性及其微观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改善软岩遇水软化的特性,采用化学改性、水泥改性以及复合改性的处理方法从微观上改变软岩的结构,通过静态水润湿角实验、膨胀率实验、崩解性实验和直接剪切实验得到了改性前后软岩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并从微观上分析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相对单一改性能够更好的改善软岩遇水软化的特性;复合改性后软岩的润湿角由3.58°提高到109.48°,使软岩由亲水性转变为憎水性;膨胀率由改性前的16.61%降为2.42%;软岩由强崩解性转变为弱崩解性;复合改性后软岩的抗剪强度变化明显,粘聚力由117.2kPa增加到363.8kPa,内摩擦角由24.4°提高到44.3°,分别提高了210.4%、81.6%;复合改性从微观上改变了软岩的结构,提高了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力,并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憎水膜。
王来贵张鹏杨建林李喜林
关键词:软岩复合改性润湿角抗剪强度
水泥改性泥岩受压破坏的变形场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研究硅酸盐水泥改性泥岩的受压破坏过程,利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对重塑泥岩试件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变形场测试系统观测了改性前后泥岩在单轴压缩过程中变形场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重塑试件,载荷较小时,试件表面发生应力集中;载荷增加,局部变形区的面积增加,并且相邻的局部变形区相互合并形成应变局部化带;加载曲线上载荷接近峰值时,应变局部化带演变成宏观裂纹;随后,宏观裂纹扩展导致试样发生破坏;含水量为30%的泥岩,改性前发生剪胀破坏,以5%硅酸盐水泥改性后发生劈裂破坏。
杨建林王来贵张鹏习彦会任彦锦龙律位
关键词:硅酸盐水泥泥岩变形场
泥岩试件改性前后拉破坏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研究泥岩在拉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过程,采用巴西劈裂实验和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泥岩在拉应力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观测,利用水泥对泥岩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泥岩拉破坏过程的变化规律,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改性前后泥岩的拉破坏过程。结果表明:(1)改性后的泥岩试件,经过24 h养护,抗拉强度随水泥含量的增加以线性趋势增加。(2)改性前,拉应力较小时,泥岩内部形成局部变形区;随着拉应力的逐渐增加,局部变形区的面积逐渐增加,相邻的局部变形区相互合并,形成更大的局部变形区;载荷为峰值载荷的58.2%时,局部变形区演化成应变局部化带;最终应变局部化带发展成宏观裂纹,试件发生破坏。(3)水泥改性泥岩时,泥岩中聚集体间孔隙大部分被填充,抗拉强度提高。(4)水泥改性泥岩后,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局部变形区演化成应变局部化带的位置逐渐向峰值载荷移动。(5)水泥提高了泥岩的胶结程度,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弹性能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使宏观裂纹迅速扩展。
杨建林王来贵张鹏习彦会潘纪伟李永靖
关键词:泥岩拉应力改性
露天矿泥岩路基双重改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对露天矿临时性公路泥岩路基进行改良,提高泥岩路基的力学强度和耐崩解性,提出了双重改性方法。采用XR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静态水接触角试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改性前后泥岩的成分、微观结构、憎水性、膨胀率和抗剪强度等特征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泥岩改性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前泥岩浸水10 min崩解成碎屑,有机改性和双重改性后泥岩浸水2 d表面无明显变化,无机改性后泥岩浸水2 d周围有崩解碎屑产生;有机改性和双重改性后泥岩的润湿角由2.6°分别增加为116.3°和119.4°,而无机改性后润湿角仅为4.5°;经过有机改性、无机改性和双重改性,膨胀率由改性前的16.7%分别减小为11.2%,4.2%和2.4%;改性前泥岩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改性后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双重改性对抗剪强度的提高最明显,含水率为25%时泥岩改性效果最好。有机改性时岩粒表面形成一层非极性憎水膜,但泥岩的抗剪强度提高幅度较小;无机改性时泥岩内部孔隙被三维网状凝胶结构填充,力学强度明显提高,但耐崩解性提高幅度较小;双重改性综合了有机改性和无机改性的优点,力学强度和耐崩解性显著提高。
杨建林王来贵李喜林张鹏
关键词:泥岩无机双重改性力学性能
含水率及压实度对排土场岩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为揭示岩土抗剪强度对排土场稳定的影响规律,采用直剪实验测定不同含水质量分数及压实度状态下岩土的抗剪强度,得到含水质量分数及压实度对岩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含水质量分数和压实度共同影响的;压实度相同时,随着含水质量分数增加,岩土抗剪强度降低,并存在最优含水质量分数,超过该值时抗剪强度显著下降,此外粘聚力先缓慢减小后急剧下降,内摩擦角小幅度减小;含水质量分数相同时,随着压实度增加,岩土抗剪强度线性上升,粘聚力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增大,内摩擦角增加较小.
王来贵张鹏李喜林
关键词:排土场岩土压实度抗剪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