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杨

作品数:6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动力学
  • 2篇瓦斯
  • 2篇瓦斯吸附
  • 1篇等温吸附
  • 1篇低阶煤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压汞法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热力学
  • 1篇烷基糖苷
  • 1篇温度
  • 1篇吸附热
  • 1篇吸附热力学
  • 1篇吸附速率
  • 1篇狭缝
  • 1篇相似材料
  • 1篇力学模型

机构

  • 6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白杨
  • 4篇林海飞
  • 3篇李树刚
  • 1篇严敏
  • 1篇李莉
  • 1篇刘宝莉
  • 1篇刘静波

传媒

  • 2篇煤炭学报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烷基糖苷活性剂对煤体结构改性及甲烷解吸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煤层注水是减缓瓦斯解吸速率、降低煤体采动后瓦斯快速解吸涌出的有效方法之一,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改变煤体化学结构并增强瓦斯解吸抑制效应。选用典型高瓦斯矿井煤样,配制了不同质量分数烷基糖苷(APG0810)表面活性剂,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顺磁共振波谱仪(EPR)及微电泳仪等,研究了烷基糖苷活性剂对煤体改性前后官能团、自由基及Zeta电位等影响规律,采用接触角测定试验台分析了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对煤体接触角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外侵溶液抑制甲烷解吸动态试验系统,研究煤样在干燥、注水和注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等条件下甲烷解吸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体含氧官能团总量与APG0810质量分数呈指数函数关系,煤样Zeta电位与APG0810质量分数呈负指数函数关系;自由基相对含量(N_(g))随APG0810质量分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样品中不成对电子摩尔浓度增加4.18倍;煤体接触角与APG0810质量分数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接触角由79.15°降至25.63°,降幅为67.62%;甲烷最大解吸量、解吸速率与APG0810质量分数均呈负指数关系,甲烷解吸量最大降幅为31.59%,最大解吸速率降幅为78.23%;煤体接触角、甲烷最大解吸量、解吸速率与含氧官能团总面积、自由基相对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Zeta电位呈正相关关系;烷基糖苷活性剂与煤体接触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煤体表面含氧官能团、氢键等增多,煤体表面负电性增加,自由基相对含量增大,接触角减小,改善了煤体润湿特性,从而减缓甲烷解吸速率,以期为预防甲烷超限或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事故提供依据。
李树刚李树刚严敏白杨岳敏
关键词:化学结构
温度对煤吸附瓦斯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为进一步揭示煤层瓦斯吸附特性,选择典型矿井煤样进行不同温度(40,50,60,70,80℃)下煤样瓦斯等温吸附实验,采用准一级、准二级、颗粒内扩散以及Elovich等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瓦斯等温吸附规律及机理,进而探讨温度对煤吸附瓦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升高,瓦斯吸附量、吸附饱和平衡时间减小;相同温度条件下,吸附速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中,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次之,颗粒内扩散模型最差,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得到的平衡时吸附量与实验结果最为吻合;温度与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k1,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Elovich吸附速率常数β呈正线性相关,与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平衡吸附量Qe1,Qe2均呈负幂函数关系,与Elovich吸附常数α呈负线性关系。温度影响煤体吸附瓦斯分子体系的反应速率,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瓦斯分子脱附速率增大,煤体瓦斯吸附量减小。
李树刚李树刚林海飞白杨刘静波
关键词:温度瓦斯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
不同粒径下煤样瓦斯吸附热力学特性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为揭示不同粒径下煤样的瓦斯吸附热力学特性,选择典型矿井煤样进行不同粒径、温度条件下的瓦斯等温吸附实验,利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出各煤样等量吸附热;根据Langmuir方程建立了含标准平衡压力常数的瓦斯吸附自由能方程,得到其吸附自由能;通过Gibb-Helmholtz方程获得各煤样的吸附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温度影响因素下的煤体瓦斯吸附过程依旧可用Langmuir方程表征;不同粒径煤样瓦斯等量吸附热、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均小于0,变化范围分别为-14.19^-22.27 k J/mol、-4.83^-6.72 k J/mol和-28.20^-51.32 J/(mol·K);随着粒径增大,煤样瓦斯等量吸附热、吸附自由能、吸附熵均增大;随着温度升高,煤样瓦斯吸附自由能、吸附熵逐渐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煤体瓦斯吸附过程是一种放热、自发、熵减小的物理吸附过程。
李晓疆蔚文斌贾永勇白杨娄芳
关键词:瓦斯吸附热力学等温吸附
CO_2/CH_4在煤储层中扩散规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3
2017年
为明确CO_2与CH_4混合气体在煤中的扩散规律,建立不同宽度的石墨狭缝结构模型代替复杂的煤结构,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CO_2与CH_4浓度比、温度、气体压力和储层孔径等因素对甲烷扩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_2浓度的增大,甲烷的扩散系数降低;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甲烷的扩散能力以及扩散系数均有明显的降低,但降低速率趋于平缓;较高的温度有助于甲烷的扩散,但作用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储层孔径的增大,甲烷的扩散系数越大。扩散系数与孔径呈现对数函数关系,与压力、CO_2浓度和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CH_4和CO_2的竞争吸附,以及甲烷分子和狭缝表面之间范德华力的不同造成的。
林海飞刘静波严敏白杨刘宝莉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安全工程
中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的氮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为进一步分析中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选取新疆矿区4个典型煤样,通过低温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试了煤样的孔隙参数,得到2种测试方法下孔隙比表面积及孔隙体积分布,提出2种测试方法的全孔径段孔隙联孔原则:首先在不超过各自测试范围的前提下,测试微孔孔隙特征以氮吸附法为主,中孔及大孔孔隙特征主要以压汞法为主,联孔位置在过渡孔段; 2种方法在同一孔隙直径处比表面积增量或孔隙体积增量差值最小处即为联孔段。分析了实验煤样全孔径段的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氮吸附法和压汞法对煤样全孔径段孔隙结构分析的联孔位置,对于低阶煤为50~60 nm,中阶煤为85~90 nm,均位于过渡孔段;全孔径段孔隙比表面积占比,低阶煤以微孔为主,中阶煤受微孔和过渡孔共同作用;中低阶煤的全孔径段孔隙体积占比均以中大孔为主。
林海飞林海飞严敏白杨
关键词:压汞法
基于正交设计的“固-气”耦合相似材料力学与渗透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为研究"固-气"耦合相似材料力学与渗透特性,运用正交试验设计配制了以河砂为骨料、石蜡为胶结剂、液压油为调节剂等组合的相似材料;采用极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冲击次数、骨料粒径、油含量、胶砂比对相似材料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油含量、冲击次数、骨料粒径及胶砂比;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为油含量、冲击次数、胶砂比及骨料粒径;对渗透率的影响为冲击次数、胶砂比、油含量及骨料粒径;各因素对泊松比影响较小。相似材料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冲击次数、骨料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与油含量、胶砂比呈负相关关系;渗透率与冲击次数、骨料粒径、油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胶砂比呈正相关关系;泊松比与各因素无明显关系。得到各因素共同影响下相似材料特性参数的综合模型。
林海飞翟雨龙李树刚李莉白杨
关键词:相似材料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