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海飞

作品数:414 被引量:1,354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4篇专利
  • 174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7篇矿业工程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文化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9篇瓦斯
  • 64篇煤层
  • 49篇煤体
  • 48篇抽采
  • 42篇钻孔
  • 37篇采动
  • 36篇煤样
  • 32篇矿井
  • 29篇卸压
  • 27篇瓦斯抽采
  • 26篇相似材料
  • 24篇煤矿
  • 24篇工作面
  • 21篇覆岩
  • 21篇采动裂隙
  • 20篇液氮
  • 20篇巷道
  • 19篇煤层瓦斯
  • 18篇卸压瓦斯
  • 15篇解吸

机构

  • 414篇西安科技大学
  • 42篇教育部
  • 8篇中国人民武装...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兖矿新疆矿业...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京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四川交通职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兖矿集团有限...
  • 1篇兖州煤业股份...
  • 1篇焦煤集团
  • 1篇晋城煤业集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韩城矿务局
  • 1篇学研究院
  • 1篇陕西煤业化工...
  • 1篇中煤能源研究...
  • 1篇陕西煤业股份...

作者

  • 414篇林海飞
  • 287篇李树刚
  • 165篇赵鹏翔
  • 128篇成连华
  • 121篇丁洋
  • 104篇肖鹏
  • 100篇严敏
  • 88篇魏宗勇
  • 67篇李莉
  • 58篇潘红宇
  • 42篇刘超
  • 36篇李志梁
  • 25篇王红胜
  • 25篇张超
  • 23篇白杨
  • 22篇潘宏宇
  • 14篇张天军
  • 12篇杨守国
  • 11篇石钰
  • 11篇杨会军

传媒

  • 23篇西安科技大学...
  • 2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9篇煤矿安全
  • 15篇煤炭科学技术
  • 15篇煤炭学报
  • 13篇矿业安全与环...
  • 1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1篇辽宁工程技术...
  • 5篇煤炭技术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中国安全生产...
  • 3篇中国煤炭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煤矿开采
  • 2篇煤炭工程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陕西煤炭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第22届全国...

年份

  • 6篇2024
  • 32篇2023
  • 39篇2022
  • 31篇2021
  • 35篇2020
  • 39篇2019
  • 29篇2018
  • 19篇2017
  • 25篇2016
  • 35篇2015
  • 32篇2014
  • 27篇2013
  • 13篇2012
  • 17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4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冲超声波激励对煤的孔隙全尺度改造效应
2023年
为深入研究脉冲超声波激励对煤体孔隙结构的改造效应,利用含瓦斯煤体超声波激励实验系统,开展超声波功率800和1 000 W持续、交互脉冲下煤的超声波激励实验,综合低压CO_(2)吸附、低温N_(2)吸附和高压压汞等实验,研究煤的大孔(>50 nm)、介孔(2~50 nm)、微孔(<2 nm)全孔径段的孔隙参数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脉冲超声波对煤的孔隙具有扩孔效应,煤的孔容占比以微孔和大孔为主,介孔占比最小,煤中各孔径段比表面积大小为:微孔>介孔>大孔;与未超声、持续超声激励煤样相比,脉冲超声波激励煤的各孔径段孔容和比表面积均有所提高;随脉冲次数增加,煤的孔容增幅和比表面积增幅呈正线性增大,其中大孔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增幅较为显著。脉冲超声波激励煤样形成水锤压力阶段和滞止压力阶段的持续转换,增加了煤的孔隙结构损伤程度。研发脉冲超声波发射器结合水力化技术,可提高煤的孔隙发育程度,增加煤体渗透性,提高瓦斯抽采效率。
林海飞林海飞韩双泽高海东杨二豪王瑞哲严敏
不同主关键层层位的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采用相似模拟实验对不同关键层层位的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得到超前支承压力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其影响范围分为采动影响剧烈区、采动影响区、未受采动影响区;采空区底板的支承压力随着煤层开采明显降低,卸压区域不断扩大;主关键层层位对支承压力峰值大小、峰值位置、采动影响范围都有一定的影响。
肖鹏李树刚林海飞赵鹏翔
关键词:支承压力主关键层
煤矿安全能力及其系统构建被引量:3
2011年
借鉴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企业安全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对煤矿安全能力系统的资源、构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煤矿安全能力的系统结构模型,为煤炭企业构建本质安全矿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成连华李树刚林海飞
关键词:煤矿企业能力理论
混煤质量比对吸附常数及放散初速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揭示煤吸附常数及其放散初速度与混合煤样质量比变化的关系,采用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动力粘性系数与气体压力之间的关系,并按照不同的质量比制作出混合煤样.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对硬煤和软煤处于不同质量比条件下混合煤样吸附甲烷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气体压力随孔隙气体粘性系数而变大,而且在软煤质量和其上部硬煤质量近似相等时,吸附常数a及放散初速度ΔP达到最大值,吸附常数b达到最小值.这一发现充分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煤体对甲烷的吸附量及其压力均达到最大值,一旦扰动此类煤体,便会形成很大的压力梯度,发生大量的瓦斯涌出.
李树刚赵鹏翔林海飞潘宏宇成连华魏宗勇
关键词:混煤质量比瓦斯流体力学动力粘性系数孔隙压力
一种低温空气复合钻进及孔口负压除尘系统
一种低温空气复合钻进及孔口负压除尘系统,包括煤岩钻进分系统、高压低温复合空气供给分系统和废气回收处理分系统,煤岩钻进分系统包括耐低温钻杆、耐低温钻头、耐低温气动螺杆马达、升降式钻机和除尘套管,耐低温钻杆的前端通过耐低温气...
秦雷马超林海飞王瑞哲王平王伟凯薛子桐
倾斜综放工作面采动卸压瓦斯高位钻孔抽采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针对硫磺沟煤矿主采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手段,对工作面采动覆岩"三带"及卸压瓦斯运移优势通道分布特征及规律开展研究,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设计高位钻孔抽采上隅角瓦斯,并对抽采效果开展实时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得到(4-5)04工作面覆岩"三带"高度,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裂隙区在切眼、工作面及进回风巷出的宽度等参数;综合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结果得到工作面合理配风量及抽采负压;通过现场观测,得到高位钻孔抽采浓度为19.85%~23%,有效抽采段距离平均为54.5m,表明高位钻孔抽采方法和设计参数是科学有效的。
赵鹏翔李树刚刘殿福张雪涛林海飞丁洋
关键词: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高位钻孔瓦斯抽采
煤矿硫化氢异常富集主控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探究煤矿硫化氢异常富集主控因素,以陕西彬长小庄矿4~#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煤层热演化温度、吸附特性、孔隙特征、全硫含量以及还原性指数等影响煤体自身物化性质的主控因素,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以定量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广义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当煤层硫化氢浓度由0.8×10^(-6)升高至6×10^(-6)时,对应热演化温度、吸附常数、BET比面积、全硫含量以及还原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96~113℃,28.8~36.2,0.412 5~0.986 4 m^2·g^(-1),0.21%~0.88%,3.1~8.5,主控因素综合关联度排序为:还原性指数>吸附常数>全硫含量>热演化温度>BET比表面积。
林海飞张静非李树刚张超杨会军
关键词:煤矿硫化氢主控因素
煤岩瓦斯'固-气'耦合物理模拟相似材料特性研究
体相似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利用&quot;固-流&quot;耦合相似理论,得出适用于煤岩瓦斯&quot;固-气&quot;耦合的相似条件.选用沙子为骨料,石蜡和油为胶结剂,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开展&quot;固-气&quot;...
李树刚赵鹏翔林海飞潘红宇
关键词:物理模拟材料特性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结合当前研究现状,提出影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6个主要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运用AMOS17.0构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以及安全文化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路径分析模型,通过对2个国有企业274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证实了6个主要影响因素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得出影响因素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永卉林海飞王振平王永胜于晓波
关键词:煤矿安全企业安全文化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温度对煤吸附瓦斯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为进一步揭示煤层瓦斯吸附特性,选择典型矿井煤样进行不同温度(40,50,60,70,80℃)下煤样瓦斯等温吸附实验,采用准一级、准二级、颗粒内扩散以及Elovich等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瓦斯等温吸附规律及机理,进而探讨温度对煤吸附瓦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升高,瓦斯吸附量、吸附饱和平衡时间减小;相同温度条件下,吸附速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中,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次之,颗粒内扩散模型最差,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得到的平衡时吸附量与实验结果最为吻合;温度与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k1,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Elovich吸附速率常数β呈正线性相关,与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平衡吸附量Qe1,Qe2均呈负幂函数关系,与Elovich吸附常数α呈负线性关系。温度影响煤体吸附瓦斯分子体系的反应速率,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瓦斯分子脱附速率增大,煤体瓦斯吸附量减小。
李树刚李树刚林海飞白杨刘静波
关键词:温度瓦斯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