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博

作品数:23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海域
  • 6篇海域管理
  • 4篇海域使用
  • 4篇岸线
  • 3篇生态
  • 3篇围填海
  • 3篇近岸
  • 3篇攻坚
  • 3篇攻坚战
  • 3篇海岸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统筹
  • 2篇土层
  • 2篇桩式
  • 2篇污染
  • 2篇陆海统筹
  • 2篇击打
  • 2篇海洋生态
  • 2篇海洋生态环境
  • 2篇海域资源

机构

  • 22篇国家海洋环境...
  • 7篇国家海洋局
  • 4篇浙江省海洋科...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23篇赵博
  • 15篇王鹏
  • 14篇林霞
  • 13篇闫吉顺
  • 9篇于永海
  • 3篇黄杰
  • 2篇朱龙海
  • 2篇王权明
  • 1篇毕乃双
  • 1篇王鹏
  • 1篇吴建政
  • 1篇胡日军
  • 1篇王厚杰
  • 1篇孙家文
  • 1篇王平
  • 1篇康婧
  • 1篇方海超
  • 1篇唐晨
  • 1篇于帅

传媒

  • 9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环境保护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海洋信息
  • 1篇海洋信息技术...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关键技术探讨
2021年
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是我国围填海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由海域管理向土地管理转变的法定程序,在推进围填海“控增量,减存量”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为规范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工作,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规范》(HY/T 0318-2021)。文章梳理了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技术的发展进程,归纳了《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规范》在定义、测绘基准和成果质量检查等技术要点的改进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与其他关于海域使用技术规范飾衔接,对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计,为海域使用管理中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工作提供参考。
赵博闫吉顺闫吉顺林霞张盼林霞
关键词:海域管理海域使用围填海
深入推进渤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渤海自然生态独特、地缘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十三五”期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但仍面临着环境质量改善不稳定、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未根本扭转、环境风险易发高发等深层次问题和挑战。本文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背景,结合“十三五”期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成效,针对新时期渤海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挑战,提出深化陆海统筹污染治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提升亲海品质等对策建议。
张盼张广帅于永海王权明姜峰赵博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陆海统筹
近岸桩式土层断面采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近岸桩式土层断面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样装置包括锤击部分(1),锤击部分(1)的顶部为击打面(2),在锤击部分(1)的两侧则对称地设置有一对手柄(3),锤击部分(1)的底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锤击部分...
王鹏闫吉顺林霞赵博
文献传递
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现状、不足及建议被引量:6
2021年
为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2018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下简称攻坚战),经过三年治理,在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通过生态保护修复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30余千米,修复滨海湿地8800余公顷,有力推动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本文从修复规模、修复类型等方面梳理了攻坚战期间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特点,分析总结了在滨海湿地、岸线岸滩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在项目谋划、修复模式和资金来源方面的不足之处,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的意见建议。
赵博张盼于永海于永海王平孙家文张广帅
我国围填海和自然岸线生态环境监管现状及对法律修订的建议被引量:3
2021年
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围填海和自然岸线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设,切实解决我国围填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文章基于2002—2018年全国围填海和自然岸线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围填海和自然岸线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标形势严峻;违规审批、处罚不力和监管不到位等导致大量围填海闲置以及自然岸线受损严重等问题;法律层面的滞后是造成监管不足的因素之一,建议尽快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工作,从强化围填海事前审查、完善围填海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自然岸线监管保护、提高围填海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强化地方监管责任5个方面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王鹏赵博林霞闫吉顺张连杰张盼
关键词:围填海海洋生态环境海域管理
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的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
2018年
文章以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为例,分析其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结果表明:工程建设符合海域总体布局,不影响旅游休闲娱乐区、保留区和港口航运区的基本功能,符合海洋功能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即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划;通过研究用海类型和方式较复杂的大型用海项目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同类项目的海域使用审批和管理;同时提出制定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论证、审查和评审等工作的建议。
赵博王鹏王鹏林霞林霞
关键词: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工程海域管理海域使用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对取自渤海湾的 307 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元素测试和粒度分析。渤海湾表层沉积物的常微量元素呈现 4 种组合:富集于粗粒沉积区的 SiO2、Na2O 亲碎屑元素组合;富集于细粒沉积区的以 Al2O3和重金属元素为代表的亲黏土元素组合;与缺氧环境有关的 MnO、V、TOC 元素组合和与河流输入有关的陆源 CaO、TiO2元素组合。粒度粗细主导了渤海湾元素含量分布的整体格局;海域河流物源供应不同较大影响了渤海湾南部(富 Na2O、CaO 和 SiO2)和北部(富 Ba 和 P2O5)在元素含量上的差异;高流速潮流对海底的冲刷再分配导致曹妃甸南侧 Sr、Ca 元素的条带状富集异常;有机质在细粒沉积区的富集导致缺氧环境的形成和 K2O、Mn、V、自生黄铁矿的海洋自生化学沉积;人类活动导致以 Pb 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在河流入海口、港口及沿岸海域的元素分布异常;曹妃甸沙坝内侧的泻湖(海洋钙质生物沉积)与沙坝外侧水下岸坡(陆源碎屑沉积)的截然不同的物源,导致了独特地貌沉积环境下元素分布的局部差异。
张连杰朱龙海张盼赵博王鹏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缺氧环境
海洋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口沙坝-潟湖生态修复思路探究被引量:2
2021年
加大海岸整治修复力度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沙坝-潟湖海岸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因人类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是“蓝色海湾”等整治修复项目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辽宁省浮渡河口沙坝-潟湖为例,总结国内外河口沙坝-潟湖主要生态修复思路和方法,提出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坝-潟湖受损机制和生态修复评估体系构建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推进我国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升整治修复能力两方面主要工作。
张盼王鹏林霞林霞闫吉顺闫吉顺
关键词:生态修复海岸
辽宁省海域自然资源评价与空间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根据海域自然资源属性和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海域自然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调和模型,对包括底质资源、水质资源、生物资源、水深资源、海域空间资源、岸线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重要滨海湿地和河口资源共9类在内的辽宁省海域自然资源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应用海域自然资源评价调和模型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须考虑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保持评价指标在评价单元内的独立性;调和系数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海域自然资源的干扰。
闫吉顺黄杰王鹏林霞赵博
关键词:海域资源资源评价层次分析法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自然岸线价值核算——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
2022年
以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为指导,构建以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的自然岸线资源二元价值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自然岸线资源物质量与价值量核算方法,得出大连市自然岸线资源物质总量为766.6 km,全市自然保有率为46.9%。到“十四五”末,大连市海岸线资源价值总量约1792.88亿元,自然资源岸线价值组成中生态价值占主导地位,价值量占比为99.8%。该核算方法实现了自然岸线资源生态价值的内部化过程,解决了岸线资源的价值以使用价值为主、对生态价值的忽视或考虑不足、导致整体价值被低估的核心问题。过度的资源开发是造成自然岸线资源稀缺的原因,加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自然岸线资源价值将不断攀高。自然岸线资源价值也将成为沿海地区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闫吉顺王鹏郝燕妮张盼赵博赵博
关键词:陆海统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