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清泉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监测
  • 2篇药物相互作用
  • 2篇用药
  • 2篇镇痛
  • 2篇镇痛药
  • 2篇治疗药
  • 2篇治疗药物
  • 2篇治疗药物监测
  • 2篇麻醉
  • 2篇麻醉性
  • 2篇麻醉性镇痛
  • 2篇麻醉性镇痛药
  • 2篇康唑
  • 2篇抗凝
  • 2篇房颤
  • 2篇房颤患者
  • 2篇伏立康唑
  • 1篇药学
  • 1篇药学监护

机构

  • 6篇泉州市第一医...

作者

  • 6篇林志强
  • 6篇张清泉
  • 4篇洪珊珊
  • 2篇陈婷婷
  • 2篇蔡莉莉
  • 2篇周虹

传媒

  • 2篇肿瘤药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14~2015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我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GPM)前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癌痛规范化治疗。方法采用药物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金额排序法、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对比分析我院2014—201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情况。结果我院创建GPM以来,麻醉性镇痛药DDDs总量呈上升趋势,使用增加到16个品规,DDDs排名前三的仍是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吗啡缓释片,金额排名前三的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和关沙酮片。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同步性较好,说明药物费用较合理。大部分麻醉性镇痛药的DDC基本稳定,其B/A值接近1。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合理使用在创建GPM以来卓有成效。但仍存在整体麻醉性镇痛药DDDs偏小等不足。
蔡莉莉周虹林志强洪珊珊张清泉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用药频度日均费用
PDCA循环应用于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管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PDCA循环应用于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5年下半年,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对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的使用进行管理。对比分析2015年行PDCA循环管理前后,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临床合理使用情况。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我院2015年下半年哌替啶注射液不合理使用大幅减少,2015年上半年不合理使用16例(4.95%)而2015下半年无不合理使用的病例,达到了哌替啶注射液的规范化使用。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进一步规范化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的临床使用。
蔡莉莉周虹林志强洪珊珊张清泉
关键词:PDCA循环哌替啶合理用药
依非韦伦与伏立康唑相互作用的药学监护
2024年
1例27岁女性艾滋病患者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ART方案)治疗,因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联合应用伏立康唑200 mg静脉滴注、1次/12 h。用药第4天,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为0.1 mg/L。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发现依非韦伦与伏立康唑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建议停用依非韦伦,换用多替拉韦。停用依非韦伦后,患者多次测定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并多次调整伏立康唑的剂量。依非韦伦停药14 d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变化缓慢(0.1~0.4 mg/L),14 d后谷浓度基本稳定。患者的伏立康唑剂量增至300 mg口服、1次/12 h后,伏立康唑谷浓度升至1.8 mg/L,达到参考值范围。本例提示对伏立康唑与依非韦伦联用的患者,在停用依非韦伦后,由于依非韦伦的代谢诱导作用仍然存在,仍需经验性增加伏立康唑的剂量,并依据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陈婷婷李由张清泉林志强
关键词:药物相互作用伏立康唑依非韦伦治疗药物监测
我院226例房颤患者抗凝应用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我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住院患者的抗凝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CHA2DS2-VASc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评价其抗凝治疗的规范性。结果房颤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房颤类型以非瓣膜性房颤为主;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AF患者中14.28%采用NOAC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AF患者中68.97%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2分的AF患者中64.96%接受华法林治疗、8.67%采用NOAC治疗。而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2.45%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我院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是还存在一些抗凝不规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
洪珊珊吴娜梅张清泉林志强
关键词:房颤抗凝治疗
伏立康唑与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利福平对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和影响持续的时间,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均使用过伏立康唑和利福平且进行伏立康唑TDM的病例,汇总患者的一般资料、利福平给药方案、伏立康唑给药方案、其他合并用药及伏立康唑TDM结果。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15例同期联用利福平,17例未同期联用利福平。联用利福平组伏立康唑平均谷浓度为(1.58±3.01)mg/L,66.7%(10例)患者低于目标范围下限,达标率为26.7%;未联用利福平组伏立康唑平均谷浓度为(3.67±2.44)mg/L,0例患者谷浓度低于下限,达标率为82.4%,两组谷浓度分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联用组中,谷浓度低于目标范围的10例患者,首次TDM时机均为停用利福平7 d内,其中6例患者停用利福平后多次复查谷浓度,3例在停药7 d后谷浓度上升至目标范围下限;联用组内首次TDM谷浓度>1.0 mg/L的5例患者中,3例为危重症患者,SOFA评分均大于10分,其中1例同时联用大剂量PPI;1例在利福平停药第7 d实施伏立康唑TDM;1例在联用利福平前谷浓度超标。结论伏立康唑与利福平联用时,谷浓度显著降低,利福平停药7 d以上,谷浓度可能恢复至目标范围内;利福平对伏立康唑的代谢诱导作用可能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陈婷婷林志强吴水发张清泉
关键词:伏立康唑利福平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我院226例房颤患者抗凝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住院患者的抗凝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CHA2DS2-...
洪珊珊吴娜梅张清泉林志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