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诗颖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城镇化
  • 2篇LMDI
  • 1篇视阈
  • 1篇企业
  • 1篇情景
  • 1篇情景模拟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资源环境
  • 1篇资源环境压力
  • 1篇足迹
  • 1篇外部性
  • 1篇外部性理论
  • 1篇消费率
  • 1篇理论视阈
  • 1篇流动性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质量
  • 1篇居民消费
  • 1篇居民消费率

机构

  • 7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池州学院

作者

  • 7篇张诗颖
  • 4篇张乐勤
  • 2篇罗芳

传媒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中国发展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率研究
2017年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据,对影响安徽省居民消费率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城镇化水平、劳动流动性、财政倾斜度、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所占GDP比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恩格尔系数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其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02409、0.012198、0.001261、0.020864、0.012618、0.043926、0.000054;(2)少儿抚养比与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负向关系,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001697;(3)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劳动流动性、城镇化水平为主要驱动因素。
张诗颖罗芳
关键词:居民消费率劳动力流动性
基于EKC模型的安徽省环境质量好转条件下城镇化规模测算被引量:16
2015年
探索环境质量改善条件下城镇化规模,对指导管理层制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协调融合的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选取人均工业废水排放等11个指标构建环境污染评价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对安徽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进行测算;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进行考察;基于EKC建模机理,借助Excel软件,通过作散点图,添加趋势线,构造了城镇化进程与其引致污染的三次曲线,采用高数求导判别拐点分析方法,揭示了环境质量好转条件下城镇化规模。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由2001年的0.056 1跃升至2013年的0.805 8,呈持续增长态势;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与城镇化规模间契合呈倒N型曲线关系;城镇化规模达3 106.26万人为安徽省环境质量开始好转的规模临界值,现阶段,城镇化进程引致的污染指数处于倒N型中部上升通道。为促进生态安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从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依法严格环境管控等方面提出建议。
张乐勤张诗颖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安徽省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用水强度降幅多情景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探索安徽省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用水强度降幅,对新常态下制定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具有参考、启示意义。运用IPAT模型,模拟了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要求情景、规划情景、社科院预测情景的安徽省2020年用水强度降幅。结果表明:1)若用水总量维持2015年水平,3种情景下,万元GDP水耗降幅临界值分别为6.10%、11.27%、5.79%;2)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3种情景万元GDP水耗年均降幅分别为7.38%、12.48%、7.07%,分别高出临界值1.28、1.21、1.28个百分点;3)3种情景下,2020年安徽省万元GDP水耗分别降至89.41m3、67.36m3、90.92m3,与2015年相比,降幅分别达31.84%、48.65%、30.69%。基于研究结果,从实施创新驱动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用水红线目标实现的政策路径。
张乐勤张诗颖
关键词:IPAT模型情景模拟
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协调性测度与分析——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该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作权重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系统进行了评价;探索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是否协调,对制定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启示意义。基于状态协调度函数,就两者间协调关系进行了考察;采用灰色GM(1,1)模型,就两者间协调关系的未来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表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为质升量降的不协调状况。因此,该文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套中决定作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支撑两者融动演进的举措。
张诗颖罗芳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基于LMDI模型的城镇化演进对资源环境压力影响前景预测及分析——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探索城镇化演进对资源环境压力影响前景,对指导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保护协同演进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以安徽省为例,选取15项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指标,采用熵值赋权法,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资源环境压力状况进行了探索;运用LMDI分解模型,测算了城镇化进程对资源环境压力贡献份额;借助SPSS数理分析软件,采用曲线回归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构造了城镇化与其引致资源环境压力耦合函数关系式;运用Logistic模型,对2020年、2030年城镇化演进趋势进行了预测;依据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压力耦合关系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估算了城镇化演进对资源环境压力影响前景.结果表明:1城镇化进程引致的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由2001年的0.004 222增加至2013年的0.038 479,其增幅明显高于城镇化水平升幅;2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压力间契合S型函数关系;3中性预测2020年、203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达57.96%、68.23%;42020年、2030年城镇化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将分别升至0.047 788、0.075 531,基于研究结果,就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推进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张乐勤张诗颖
关键词:城镇化资源环境压力
外部性理论视阈下工业企业碳足迹补偿机制及实践
2016年
工业企业为碳排放主要贡献者,创新工业企业碳减排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国家提出的2020年碳减排目标及兑现国际承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工业企业碳排放外部不经济性行为,运用外部性理论,采用文献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以国家提出的碳减排目标为依据,在地级市尺度上,动态确立了工业企业碳足迹强度补偿阈值,估算了工业企业碳足迹补偿标准,进而构建了对其边际社会成本碳排放量与帕累托效率最优点碳排放量之差进行补偿的机制,并从成立碳足迹补偿委员会、设立碳足迹补偿基金专用账户、制定法规、实施监督等方面,对工业企业碳足迹补偿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可为我国建立碳足迹补偿机制提供借鉴,也可为开征环境税提供参考。
张诗颖
关键词:外部性理论碳足迹
基于人地和谐与Zipf模型的安徽省城镇化适宜规模、速度探析
2016年
推进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是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位序-规模模型,测算了安徽省2000—2013年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的Zipf维数;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安徽省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结构的Zipf维数、首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基于人地和谐理念,获取了与城镇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城镇用地规模;依据GB50137-2011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测算了适宜城镇人口的规模与发展速度.结果表明:1)安徽省2020年人口规模结构的Zipf维数为0.82,首位城市用地规模为805.24km2;2)人地和谐理念下,安徽省2020年适宜城镇人口规模为3 596.52万人;3)2015—2020年,年均将有101.14万农村人口转移至城镇,城镇化演进速度为1.28个百分点/年,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协调城镇化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建议.
张诗颖张乐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