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芸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针刺
  • 1篇针刺镇痛
  • 1篇脂肪条带结构
  • 1篇痛阈
  • 1篇经脉
  • 1篇经脉线

机构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篇周孝伟
  • 1篇李娇
  • 1篇张俊芳
  • 1篇高云飞
  • 1篇张慎彦
  • 1篇张苗苗
  • 1篇孟凡迅
  • 1篇黄芸

传媒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的观察和分析,探讨若干针刺位点的针刺镇痛效应对大鼠热水甩尾测痛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针刺大鼠胃经线上的“后三里”、脾经线上的“三阴交”、任脉线上的“关元”、督脉线上的“后会”等腧穴,检测其针刺前、后的热水甩尾痛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90±0.38),针刺后(9.28±0.3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2934,P=0.0001);“三阴交”腧穴针刺前(5.95±0.42),针刺后(9.27±0.4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20.6481,P=0.0001);“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针刺后(9.72±0.56),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针刺后(9.31±0.37),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以上4腧穴针刺前后痛阈差值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F=0.44,P=0.7268)。结论:针刺“后三里”、“三阴交”、“关元”、“后会”等腧穴的针刺镇痛效应,在热水甩尾测痛模型大鼠机体上具有相似的作用表现。
高云飞孟凡迅张俊芳周孝伟张苗苗李娇张慎彦黄芸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针刺镇痛经脉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