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薇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含量
  • 2篇雄性不育
  • 2篇雄性不育系
  • 2篇育性
  • 2篇小麦雄性不育
  • 2篇小麦雄性不育...
  • 2篇不育
  • 2篇不育系
  • 1篇蛋白
  • 1篇可溶性蛋白
  • 1篇可溶性蛋白质
  • 1篇可溶性蛋白质...
  • 1篇克隆
  • 1篇克隆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家族
  • 1篇白质
  • 1篇SDS-PA...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李薇
  • 2篇何蓓如
  • 2篇马翎健
  • 1篇范春燕
  • 1篇武晗
  • 1篇龚宏伟
  • 1篇靳凤
  • 1篇武涵
  • 1篇王爱芳

传媒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几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采用丙酮沉淀法提取的K型,C49S型和YS型小麦不育系和保持系旗叶小穗发育的单核期和二核期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后发现,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在小穗发育的单核期比同时期相应保持系732B少1条分子量为17 kD的多肽,在小穗发育的二核期比同时期相应保持系732B多1条分子量为17 kD的多肽。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发现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和YS光温敏不育小麦A3017在小穗发育的二核期均多1条分子量大小为17 kD的多肽。该研究选取的两个发育时期均为育性发育的敏感时期,在该时期检测到特异蛋白的存在,说明该特异蛋白极有可能是与育性相关的或者是育性发育所必须的。
武晗马翎健何蓓如李薇靳凤王爱芳
关键词:小麦SDS-PAGE雄性不育系蛋白质
小麦CPP基因家族鉴定和TaCPP20-5B克隆分析
2023年
为了研究小麦TaCPP20-5B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小麦中CPP(Cysteine-richpolycomb-like protein)家族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该家族中的TaCPP20-5B基因进行了克隆、蛋白质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基因表达量检测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出CPP家族成员26个,系统发育进化树共有A、B、C和D 4个亚族。小麦CPP家族基因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叶片,旱热胁迫后TaCPP13和TaCPP20表达量显著提升;TaCPP20-5B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083 bp,共编码36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0.02 kD,不稳定系数为52.71,脂肪系数为57.69,总平均亲水性指数为-0.716,等电点为8。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和直链延伸分别占比20.83%、3.61%、61.94%和13.61%。TaCPP20-5B在小麦叶片中表达量最低,在根和茎中表达量相近,是叶片的2.6~2.7倍。亚细胞定位发现TaCPP20-5B定位于细胞核中。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TaCPP20-5B基因在小麦中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刘涛涛李薇冯甜甜闻珊珊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核糖核酸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探讨核糖核酸酯及可溶性蛋白质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以1B/1R类和非1B/1R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在二核期之前显著高于保持系,呈上升趋势,二核期以后急剧下降,不育系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二核期显著下降,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叶片中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与相应的保持系差异显著,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明显。两类不育系间核糖核酸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育系雄蕊的核糖核酸酶活性异常升高致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导致细胞生理代谢紊乱,可能是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而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是二核期。
龚宏伟马翎健何蓓如范春燕武涵李薇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