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佳玉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4篇昼夜节律
  • 4篇节律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血管
  • 3篇血流
  • 3篇晕厥
  • 3篇直立倾斜试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型心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直立性
  • 2篇凝血
  • 2篇凝血系统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16篇王佳玉
  • 3篇胡宏宇
  • 3篇陈威
  • 2篇魏欣
  • 2篇王德昭
  • 1篇郭继鸿
  • 1篇申园
  • 1篇徐晓薇
  • 1篇李学斌
  • 1篇刘欣颖

传媒

  • 3篇实用心电学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家庭医药(就...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厚型心肌病非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编码心脏肌球蛋白等基因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猝死,药物治疗多数效果不佳,非药物治疗成为减少心衰和猝死的重要治疗手段,2014ESC指南对肥厚型心肌病非药物治疗给予最新推荐,值得临床医生学习。
王佳玉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非药物治疗
昼夜节律对动脉粥样硬化凝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凝血系统中具有昼夜节律性的基因,分析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选取人循环血液表达谱的相关数据,利用LSPR分析其中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性,利用Reactome数据库凝血通路及CirGRDB找出具有昼夜节律性的凝血基因,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研究昼夜节律性凝血因子具体凝血功能及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作用。结果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相关凝血基因功能为血小板止血,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纤维蛋白凝块级联反应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溶解,细胞表面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巨核细胞发育与血小板生成的相关因子,部分凝血因子与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昼夜节律干扰后相关节律性减弱或消失。结论部分凝血因子具有昼夜节律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高表达,节律紊乱干扰相关凝血因子节律性。
李晶津王佳玉曹晓菁阮杨贾若飞金泽宁
关键词:昼夜节律凝血系统动脉粥样硬化
输液通血管?千万别上当
2023年
近些年,虽说大多数医院已经停止了一定范围内的门诊输液,但是每到秋冬季,仍有很多老年人来到门诊要求输液,说“血管堵了、血稠了,想通过输液通血管,清理血管垃圾”。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输液没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相反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下面,笔者通过几个问题来解答大家的疑问。
王佳玉
关键词:门诊输液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上当秋冬季
从昼夜规律对肝脏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子午流注的基因背景
2023年
子午流注源于中医针灸“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依据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等影响规律辨证循经按时取穴的针灸治疗方法,后来发展成为中医药因时制宜(“因时施治”“因时针灸”“因时给药”)的理论基础,是较早的“时间生物学”“时间治疗学”的思想和实践[1,2]。肝脏作为最重要的消化腺,其生理功能和相关生物大分子表达、代谢活性有着很明显的昼夜节律性[3],已有研究报道昼夜节律对肝脏的糖代谢、脂代谢以及胆汁酸代谢等均起到重要作用[4,5]。肝脏也是凝血因子的合成器官,对于维持凝血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6],但昼夜节律是否影响肝脏凝血系统功能仍有待研究。
李晶津王佳玉
关键词:子午流注肝脏昼夜节律凝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直立倾斜试验对直立性脑低灌注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联合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对直立性脑低灌注综合征(orthostat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syndrome,OCHO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晕厥或疑似直立不耐受就诊、病因考虑为OCHOs的患者。收集患者TCD脑血流指标及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OCHOs患者与对照组的TCD脑血流指标及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共纳入OCHOs患者56例(病例组),对照组21例。在TCD脑血流指标方面,同平卧位相比,病例组患者在倾斜直立位的收缩期、舒张期末和平均脑血流速度下降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和循环阻力指数增加绝对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同平卧位相比,病例组患者在倾斜直立位的收缩期、舒张期末及平均脑血流速度分别下降14.5、9.5和13.5 cm/s,其诊断OCHOs的敏感性分别为94.6%、87.5%和91.1%,特异性分别为95.2%、85.7%和95.2%(P<0.01)。结论TCD联合HUTT对OCHO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王佳玉吴越阳张佳刘杰昕
关键词:直立不耐受经颅多普勒超声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晕厥前是否有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1211例。根据其发生晕厥前是否有先兆症状进行分组,其中无先兆组582例(48.06%),有先兆组629例(51.94%)。有先兆组患者的年龄(t=6.006,P<0.001)、女性比例(χ^(2)=11.749,P=0.001)、BM I(t=2.562,P=0.011),以及既往有高血压(χ^(2)=12.643,P<0.001)、糖尿病(χ^(2)=9.129,P=0.003)、脑血管病(χ^(2)=4.060,P=0.044)的比例与无先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05,P=0.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1.727,95%CI 1.347~2.214,P<0.001)和女性(OR=1.440,95%CI 1.122~1.847,P=0.004)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发生晕厥先兆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和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更易发生晕厥先兆,这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关。
王佳玉吴越阳张佳刘杰昕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超声心动图机械同步性指标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心室机械同步性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方法评价。单中心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机械同步性,能够鉴别哪些患者可以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获益。但是前瞻、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心脏机械同步性指标不能用于筛选CRT患者和预测反应性。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机械同步性指标与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无反应组34例、有反应组48例、超反应组4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机械同步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T无反应及超反应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QRS波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AV)、左房室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M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校正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DFT/RR)、EA峰重叠比例、室间隔后壁机械延迟(SPWMD)、左心室射血前时间(LVP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T后QRS波时限延长与CRT无反应有回归关系〔OR=4.383,95%CI(1.013,18.963)〕,DFT/RR≥55%〔OR=3.609,95%CI(1.124,11.584)〕和EA峰重叠比例<10%〔OR=5.267,95%CI(1.400,19.820)〕与CRT超反应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CRT反应性不同,27.4%的患者对CRT无反应,33.9%的患者对CRT超反应。CRT后QRS波时限延长与CRT无反应相关,DFT/RR≥55%和EA峰重叠比例<10%与CRT超反应相关。
王佳玉张萍李学斌郭继鸿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声心动描记术QRS波时限
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52例,按性别分为两组,女性组102例,男性组3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实验室检查、心脏功能和结构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发病年龄大[(66.4±10.6)岁比(58.4±11.1)岁,P<0.001],就诊时间晚[(4.6±4.9)h比(2.6±1.9)h,P<0.001],GRACE评分高(206.5±45.1比186.7±50.5,P<0.001)。此外,女性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14.7%比32.6%,P=0.037),术后发生慢血流及使用IABP比例高(11.8%比4.6%,P=0.008;11.8%比5.4%,P=0.026)。女性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高敏肌钙蛋白I和B型利钠肽峰值均显著高于男性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男性组(53.9%±10.3%比57.9%±8.2%,P<0.001)。女性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组(7.8%比2.3%,P=0.013)。结论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大,就诊时间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重,血管开通后发生慢血流比例高,术后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高。
王佳玉王德昭陈威胡宏宇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女性冠状血管造影术慢血流
大脑短暂“死机”,出了什么“故障”
2024年
前不久,门诊来了一位阿姨,因晕厥就诊。她六十多岁,声音洪亮,腿脚有力,身体一直不错。她说自己长这么大很少进医院,平时有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这次决定来看病,是因为她送孙子上学时突然晕倒在地,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失去了意识,醒来时除了脸上蹭破点皮外,没有其他异常。她说,自己以前偶尔也晕过几次,但是没什么严重后果,就没当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故障”出在哪里?这种突然发生、短时间、可以自行恢复的意识丧失,叫作晕厥,是由于大脑短暂性血流灌注减少所引发的。患者一般突然倒地,可伴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恢复后一般不留后遗症。
吴越阳王佳玉
关键词:面色苍白晕厥死机血流灌注大脑短暂性
D-二聚体、超敏肌钙蛋白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的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超敏肌钙蛋白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因急性脑梗死就诊,病因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患者。本研究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464例,平均随访(46.44±13.35)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终点事件进行分组,有事件组患者124例,无事件组患者34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再发脑梗死及急性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结果有事件组男性、年龄、吸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脑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I、D-二聚体与无事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9.415、6.086、20.672、5.550、3.293、2.210、-5.365、-9.739、-14.399、-12.639,P<0.05)。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D-二聚体升高是再发脑梗死的预测因素(HR=4.318,95%CI=1.807~10.320,P<0.01),超敏肌钙蛋白I升高是急性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HR=3.924,95%CI=1.649~9.339,P<0.01)。男性、年龄、吸烟、BNP水平和NIHSS评分不是主要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交互作用分析发现,D-二聚体升高及超敏肌钙蛋白I升高对主要终点事件的预测作用同其他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D-二聚体升高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风险增加4.3倍,超敏肌钙蛋白I升高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9倍。
王佳玉张佳申园李晶津魏欣
关键词:D-二聚体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血管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