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婧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开埠
  • 3篇洋行
  • 3篇租界
  • 3篇开埠初期
  • 3篇城市
  • 2篇英租界
  • 2篇西医
  • 2篇城市空间扩展
  • 1篇遗产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景观
  • 1篇世界遗产
  • 1篇租地
  • 1篇文化景观
  • 1篇历史景观
  • 1篇历史脉络
  • 1篇脉络
  • 1篇经济动力
  • 1篇景观
  • 1篇更迭

机构

  • 8篇上海社会科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罗婧
  • 2篇韩锋
  • 1篇张晓虹
  • 1篇杜爽

传媒

  • 3篇史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国园林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全球城市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开埠早期上海虹口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兼论英美租界合并的土地经济动力被引量:5
2021年
目前学术界对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研究及规律的总结,主要依据开埠以后上海英、法租界的研究,而对地处苏州河以北的美租界的城市化过程研究较为少见。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1864—1866年上海虹口暨美租界地图》为基础,结合《行名录》《上海道契》和《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等资料,对开埠早期上海美租界城市化进程进行研究发现1850—1860年开埠早期虹口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在港口经济驱动下,藉由土地价格的浮动所实现,并且使上海一改中国传统城市只依河流一侧形成单岸城市的特点,而发展为跨苏州河两岸的双岸城市。同时,该地区内部因与已高度城市化的英租界区位差异,形成以吴淞路为界东密西疏的道路网络格局。虹口地区城市化的这些特点,不仅受到该地濒临黄浦江区位条件的影响,同时还由于美租界管理水平较低所带来的城市治安不善的制约,并进而直接导致1863年美租界并入英租界这一历史事件的产生。
张晓虹罗婧
关键词:城市化洋行开埠
开埠初期的上海租地及洋行——基于1854年《上海年鉴》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上海年鉴》作为开埠早期编年的材料,将上海各类人文、自然的信息系统地整理汇编,可谓是在沪洋人生活、工作的指南和黄页,对复原上海开埠初期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1854年《上海年鉴》所载的《上海埠租地名录》和《在沪洋行名录》,并结合道契、《北华捷报》等材料,分析开埠初期上海洋行的租地情况以及经营种类等,揭示《上海年鉴》在上海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罗婧
关键词:开埠租地洋行
开埠初期的上海洋行更迭与人文景观形成——基于《行名录》的研究
2019年
《行名录》作为上海开埠后系统的编年材料,记载了1856-1941年在上海各洋行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洋行的中英文名称、经营范围、地址等,是复原上海开埠以后洋行发展与变迁的基本史料。本文选取1860-1879年间《行名录》中所记载的洋行信息,以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业、餐饮业和建筑与房地产业为主,讨论这一时期上海城市人文景观的特点,并以埃凡馒头店为个案研究,揭示中小洋行在上海租界地区的发展及其本土化过程。通过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洋行的梳理,认为1866年是租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国际环境的动荡导致上海金融业衰败,但"华洋分治"的打破又为租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新兴产业兴起,城市空间拓展。
罗婧
关键词:开埠洋行人文景观
近代上海西医分布与城市空间扩展(1844一1879)
2022年
上海的西医机构最早起源于1844年创立的仁济医院;19世纪60年代西医机构集中在原英租界,法租界和虹口地区分布较少;至70年代原英租界和虹口地区分布的医疗机构开始增加,尤其是虹口大名路地区增速最快。这与租界合并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同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法租界的医疗机构不增反减。最后,结合《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讨论开埠初期的在沪西医对城市规划及相关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及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促进。
罗婧
关键词:英租界城市空间扩展法租界
近代上海西医分布与城市空间扩展(1844—1879)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以《上海道契》、《行名录》和医院年报为研究资料,梳理开埠初期从事现代医学的医生(简称“西医”)在沪的租地、设立的医疗机构等,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复原近代上海西医的空间分布与演化,得到如下结论:上海的西医机构最早起源于1844年创立的仁济医院;19世纪60年代西医机构集中在原英租界,法租界和虹口地区分布较少;至70年代原英租界和虹口地区分布的医疗机构开始增加,尤其是虹口大名路地区增速最快。这与租界合并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同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法租界的医疗机构不增反减。最后,结合《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讨论开埠初期的在沪西医对城市规划及相关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及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促进。
罗婧
德国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实践: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的启示被引量:6
2016年
从宏观上介绍了德国在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建构;以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为微观切入点,梳理了它在政治变革与社会驱动下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了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是欧洲视角下体现君主专制和民族解放思想的整体文化景观;指出了其在保护实践中平衡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中国路线提供示范。
杜爽韩锋罗婧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开埠初期上海英租界道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被引量:1
2017年
城市道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空间功能和文化与交流功能,道路系统是城市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的建设载体之一,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埠是上海城市发展早期最大的转折点,上海新型城市的起源可以说是脱离老城厢开始的,即英租界的建立和扩张,最直观的反映即是英租界道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文中利用开埠初期的大比例尺城市实测地图,运用GIS技术提取租界内道路的信息,结合相关编年资料,复原开埠初期英租界道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过程;并结合洋行分布,分析开埠早期上海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格局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租界城市在母国影响下的城市规划问题。
罗婧
关键词:开埠英租界
城市历史景观历史脉络及概念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城市历史景观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新的城市保护建议书,是伴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历史景观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严重威胁的大背景下推出的。在该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本文将2005年到2011年期间与城市历史景观计划相关的各种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专家会议等做了简要回顾,结合其他相关的城市保护宪章、公约等,分析城市历史景观发展的历史脉络,讨论城市历史景观概念的变迁,以期对城市历史景观的历史和理论做简要梳理。
罗婧韩锋
关键词:历史脉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