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血脊髓屏障
  • 1篇通透性
  • 1篇痛模型
  • 1篇细胞
  • 1篇脊髓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细胞
  • 1篇骨癌
  • 1篇骨癌痛
  • 1篇骨癌痛模型
  • 1篇癌痛

机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篇马虹
  • 1篇方波
  • 1篇毛应启梁
  • 1篇董岩
  • 1篇杨长江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鼠骨癌痛模型中血-脊髓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9只,体重160~180 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13只,骨癌痛组28只及假手术组28只。正常组不实施手术,骨癌痛组在大鼠右侧胫骨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在大鼠右侧胫骨内注射PBS溶液。每组取8只大鼠应用von Frey细丝测定机械性痛阈值的变化,其余大鼠在术后第4、8、12、16天取脊髓腰膨大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脊髓腰膨大背角白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形态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背角内不含有白蛋白免疫阳性细胞,骨癌痛组造模后第4天脊髓内出现白蛋白免疫阳性细胞(P〈0.01),第16天达到观察中的最高值。与正常组相比,骨癌痛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造模后的第4、8、12、16天明显增多(P〈0.01),胞体肥大,突起增多变粗,相互重叠。与正常大鼠相比,骨癌痛大鼠在注射肿瘤细胞后第2天造模侧出现机械性痛阈值降低(P〈0.05),术后第16天达到观察中的最低点(P〈0.01)。对侧的机械性痛阈也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在胫骨癌痛大鼠模型中随着疼痛的进展大鼠出现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的增加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董岩杨长江毛应启梁方波马虹
关键词:骨癌痛血脊髓屏障星形胶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