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凉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深圳市宝安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及其菌种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医疗机构常规消毒效果,分析诊疗环境中消毒不合格样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按照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深圳市宝安区医疗机构常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分析2014—2020年辖区医疗机构常规消毒效果,并对2019—2020年诊疗环境中消毒不合格样本应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种属和耐药性。结果 2014—2020年采集辖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样本13 358份,包括消毒后的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物体表面、压力灭菌器、内镜以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总数合格12 507份,总合格率为93.6%,其中,压力灭菌效果和使用中消毒剂这两项监测指标合格率均达95%以上;医院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和消毒后内镜这3项监测指标的合格率均在85%以下。菌种鉴定结果表明,45份消毒监测细菌总数不合格样本中分离的菌株以革兰阳性葡萄球菌为主,占86.7%。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23份细菌总数不合格样本中分离的菌株耐药性高达86.96%,其中10株出现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的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尽管宝安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状况较好,但医护人员、医院空气和消毒内镜的消毒质量不稳定,消毒后的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物体表面和内镜等诊疗环境中仍然存在多种条件致病性葡萄球菌,并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各医疗机构应引起高度重视。
- 陈震郑晓晨雷蕾陈清凉余光清
- 关键词:消毒微生物葡萄球菌耐药性医院感染
- 一种引物组合、检测方法、检测产品及其应用
- 本申请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引物组合、检测方法、检测产品及其应用。引物组合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第一正向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的第一反向引物;如SEQ ID No.3所示的第一探针;如S...
- 雷蕾杨亮何佳乐赵凌国陈清凉孙云柯
- 深圳市某酒店两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同一酒店先后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明确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根据GB 4789—2010对采集的102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鉴定符合的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的肛拭子中分离出8株肠炎沙门菌,从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肠炎沙门菌。对此1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API细菌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肠炎沙门菌的生化特征均一致,进一步的PFGE实验结果显示分子分型条带完全一致。结论这两起接连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同一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通过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所分离沙门菌的亲缘关系,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 雷蕾陈清凉肖锦晖张震文茌静陈震
- 关键词:食物中毒沙门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 深圳市宝安区2013年-2015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宝安区2013年5月-2015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3 373份,共分离菌株441株,检出率13.07%,其中沙门菌的检出居首位,占61.45%,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31.73%。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占19.95%,主要血清型为O3∶K6,占81.82%。沙门菌感染在〈5岁儿童中多发,检出高峰在5月-10月,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在20岁~39岁人群中多发,检出高峰在6月-9月。结论沙门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在低龄儿童中高发,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在中青年人群中高发,应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 雷蕾余光清肖锦晖陈清凉茌静郑晓晨
- 关键词:腹泻细菌性感染病原谱
- 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病原学鉴定及基因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为鉴定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某学校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并进行病原学特点分析,为快速追溯传染源以及处置此类疫情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2023年某学校一起AHC聚集性疫情采集22份眼拭子标本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对采集自患者的眼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 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Coxsackievirus A24, CVA24)基因检测,然后测定阳性样本中病毒基因(VP1)核苷酸的全序列,测定的序列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CVA24的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分析氨基酸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采集的22份眼拭子标本中,经荧光定量PCR检测,有16份CVA24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2.73%,而EV70病毒均为阴性。其中16份标本用VP1引物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成功扩增并测序出14份标本的VP1全长序列。分析和比对核苷酸序列,鉴定结果均为CVA24v GⅣ基因型。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这14株CVA24v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0%,与CVA24v的原型株EH24/70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14%,与CVA24的原型株Joseph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7.27%。系统进化树显示,它们与同时期广东省中山市流行的CVA24v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其亲缘关系最近。与2023年以前流行的参考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本次流行株的VP1区氨基酸序列在16位点形成一个新的突变,由亮氨酸(L)替换为异亮氨酸(I)。结论 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疫情的病原体是柯萨奇A24型变异株,其氨基酸序列出现一个新的变异位点,根据系统进化树结果,推测毒株可能来源于同时期广东省流行的株型。
- 李敏杰陈清凉茌静余光清雷蕾赵凌国郑晓晨肖锦晖陈亿雄
-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疫情进化分析
- 2021—2022年深圳鲜湿米粉生产销售全流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调查分析
- 2024年
- 目的持续监测鲜湿米粉生产销售全流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和米酵菌酸污染情况,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来源。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选取3家米粉生产企业,按工艺流程跟踪采集所有原料、半成品、成品和环境样品,按照GB 4789.29—2020进行检验,并结合VITEK 2 Compact生化检测、PCR和MALDI-TOF MS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和聚类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品、增菌液和产毒液中的米酵菌酸。结果在22份食品类样品中分离鉴定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食品类样品检出率为31.9%(22/69)。经过产毒培养,其中10株菌株产米酵菌酸。在67份环境类样品中,仅在米浆下浆管道内表面分离出1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产毒株。检出率最高的样品类型依次为大米71.4%(10/14)、浸泡后大米66.7%(2/3)、销售端米粉50%(6/12)。按阳性样品的区域分布来看,原料储存区阳性样品数最多,占总阳性样品数43.5%(10/23),销售场所占26.1%(6/23),原料处理间占21.7%(5/23),包装间占8.7%(2/23),熟化蒸煮间无阳性样品检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唯一的环境样品阳性菌株与同批次米浆阳性菌株高度同源。结论大米污染可能是鲜湿粉生产企业污染的源头。产品的开放型包装和常温储运可能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交叉污染、繁殖和产毒的重要原因。企业应将原料和其他生产车间有效分隔,防止成品受到二次污染,同时应加强对生产销售场所的清洁消毒,有效防控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的风险。
- 雷蕾赵凌国孙健陈清凉马志锋甄珍刘勇周海涛
- 关键词:米酵菌酸食品安全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