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雯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牙周
  • 2篇牙周膜
  • 1篇第一磨牙
  • 1篇牙周膜成纤维
  • 1篇牙周膜成纤维...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牙
  • 1篇人牙周膜
  • 1篇人牙周膜成纤...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第一磨牙
  • 1篇术后
  • 1篇通路
  • 1篇迁移
  • 1篇锥形束CT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迁移
  • 1篇下调

机构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马静雯
  • 3篇宋萌
  • 3篇潘劲松
  • 2篇万蕾蕾
  • 1篇王莉
  • 1篇吴建楠
  • 1篇孟冉冉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iRNA-145通过下调ROCK1的表达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微小核糖核酸-145(microRNA-145,miRNA-145)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转染miRNA-145组,按50 ng/mL的miRNA-145浓度转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转染72 h后提取各组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miRNA-145的靶蛋白ROCK1的表达水平的相关变化;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划痕细胞间距离的相关变化,选取划痕后的0 h、24 h、48 h、72 h时间点,测量各时间点划痕细胞间的距离并计算平均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145后,miRNA-145靶蛋白ROCK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转染24 h、48 h后细胞间距离的均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miRNA-145可能通过下调ROCK1的表达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
马静雯宋萌潘劲松戴琳璐魏顺峰
关键词: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迁移
牙周膜成骨分化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牙周膜是位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无论是在正畸治疗还是在牙周组织修复及再生过程中,牙周膜的成骨分化都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影响牙周膜成骨分化的因素,包括机械力,细胞因子,药物等,这些因素可以单独作用于牙周膜,也可以联合使用加快牙周膜成骨分化,可以为临床上加快牙齿移动和修复牙周组织缺损提供更多新的思路。现就影响牙周膜成骨分化的诸多因素及其主要机制作一综述。
马静雯宋萌潘劲松吴建楠孟冉冉
关键词:牙周膜成骨分化影响因素
游离龈移植术后龈瓣收缩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估游离龈移植术后3月内龈瓣在垂直向、水平向宽度改变并计算其表面积的收缩情况。方法:选取23例Miller Ⅲ类牙龈退缩患者,因下颌前牙区颊侧角化龈宽度不足(<2 mm)行游离龈移植术。分别比较基线、术后1和3月游离龈瓣水平向及垂直向宽度的改变并计算龈瓣表面积的收缩情况。结果:经游离龈移植术的23例患者术区游离龈全部成活,牙龈无红肿,附着龈宽度可达3-5 mm。基线处、术后1月、3月水平向龈瓣宽度分别为9.83±1.7、8.97±1.5、8.48±1.65 mm;基线水平、术后1月、3月垂直向龈瓣宽度分别为4.02±0.61、3.61±0.67、3.24±0.67 mm。与基线时比较,术后1月、3月水平向、垂直向龈瓣宽度、龈瓣表面积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游离龈移植术可增加牙龈退缩患者的附着龈宽度,术后龈瓣存在水平向和垂直向收缩,且垂直向更明显。此外,龈瓣收缩存在个体差异。
万蕾蕾马静雯张纪春潘劲松
关键词:附着龈
锥形束CT测量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形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于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例被诊断为广泛性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患者,给予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在再评估阶段,选取由于牙周袋探针深度>6 mm或者有根分叉病变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患牙,利用CBCT行术前影像学检测并评估根分叉形态和病变程度。共计20颗上颌第一磨牙被纳入研究,比较术中所见根分叉形态与CBCT影像学测量结果。结果:总的CBCT检查与术中结果所得根分叉病变分度完全一致率为80%,两种方法检测的根分叉结果一致性在颊侧最高,之后依次为远中腭部、近中腭部。CBCT测得的根分叉区垂直骨缺损[(4.29±1.67)mm]与术中直接测量值[(4.67±1.7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BCT测得的骨嵴顶水平根分叉开口宽度为[(4.69±2.48)mm],术中探查为[(5.02±2.34)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得的根分叉角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为35.9±10.4,术中为37.4±9.5。而根分叉水平骨吸收[(2.31±1.12)mm]与术中测量值[(2.67±1.14)mm],但差异的平均值为0.36 mm。结论:CBCT影像在临床诊断评估根分叉病变的分型和牙周组织的丧失有很高的准确性。
万蕾蕾张纪春马静雯王莉宋萌
关键词:锥形束CT上颌第一磨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