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芳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干旱胁迫下LCO和TH17对燕麦出苗及苗期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解结瘤因子(LCO)和苏芸金菌素(TH17)对燕麦幼苗抗旱性的调控机制,以坝莜3号和蒙燕1号为材料,用LCO和TH17溶液浸种4h,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重度干旱(SS)、中度干旱(MS)、轻度干旱(LS)和正常供水(NS)条件下LCO和TH17对燕麦出苗情况及苗期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LCO和TH17浸种能提高燕麦出苗率和株高,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LCO和TH17对燕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降低效应,但对游离脯氨酸含量多表现为正向效应,在SS和MS条件下更为明显;LCO和TH17在LS条件下提高燕麦SOD活性,在SS条件下提高POD活性。说明LCO和TH17能促进燕麦出苗和生长,通过提高抗氧化和渗透胁迫的能力增强抗旱性。
- 胡廷会李立军刘晓芳田帅张婷婷刘景辉Donald L Smith
- 关键词:燕麦结瘤因子
- 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对免耕留茬的响应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明确免耕留茬对农田土壤退化程度的影响,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武川县上秃亥乡研究了燕麦高茬(GC)、低茬(DC)和传统(CT)3种耕作方式对燕麦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C和DC能够降低土壤温度,且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GC和DC较CT分别降低了8.00%和7.00%;GC和DC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GC最大,较CT提高了24.60%;GC和DC均能明显提高燕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呼吸速率,且GC土壤呼吸速率最高,达32.71%。GC土壤有机碳显著于CT。燕麦产量表现为GC>DC>CT,且GC和DC比CT显著提高了40.00%和25.00%。燕麦留茬可以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 刘晓芳李立军闫睿卿刘景辉
- 关键词:留茬高度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碳燕麦
- 结瘤因子和苏芸金菌素对干旱胁迫下燕麦产量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结瘤因子(LCO)和苏芸金菌素(TH17)在逆境环境下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该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坝莜3号’燕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干旱胁迫并叶面喷施浓度为0.01μmol/L的LCO和TH17,比较燕麦产量、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和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与喷施清水对照(CK)相比,正常水分条件下喷施LCO和TH17能促进燕麦生长,提高产量;在干旱胁迫下(SS)喷施LCO和TH17能减轻燕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单株粒重以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降低幅度,且在苗期喷施LCO和TH17燕麦单穗粒重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较干旱胁迫对照(SSCK)提高61.25%和65.00%。(2)干旱胁迫下,LCO和TH17使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时期是拔节期,分别较SSCK增加27.19%和41.00%;可溶性总糖在抽穗期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较SSCK高61.43%和112.54%;可溶性蛋白在苗期提高幅度最大,且分别较SSCK提高9.58%和13.80%。(3)干旱胁迫下,LCO和TH17使SOD和POD活性增加幅度最大的时期均是抽穗期,CAT活性则是在拔节期增加幅度最大。(4)干旱胁迫下,在苗期LCO和TH17使燕麦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分别较SSCK降低17.61%、36.67%和43.43%、30.28%。研究表明,在苗期喷施LCO和TH17使燕麦产量提高幅度最高;干旱条件下,不同时期喷施LCO和TH17能提高燕麦自身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干旱条件。
- 胡廷会李立军李杨刘晓芳张婷婷刘景辉DONALDL SMITH
- 关键词:结瘤因子干旱胁迫渗透调节物质
- 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为了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阴山北麓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合阴山北麓的轮作模式,试验设计了6种轮作模式、3种连作处理及休闲,共10个处理,研究轮作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轮作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较连作处理,且S2、S6、S4轮作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2、S3、S4模式较好;微生物量氮的变化2015年以S1、S4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4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2016年均低于2015年,且2015年以S2、S4、S5模式较好,2016年以S3、S4、S5模式表现较好;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在2015年均以S1、S2、S4模式较好,而2016年以S4、S5模式好,且较2015年高,脲酶活性提高了24.53%、23.30%,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1.23%、19.29%。2015年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与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2016年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本试验中得出燕麦苜蓿混作(1年)、苜蓿(1年)、马铃薯(3年)种植模式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
- 李晓婷李立军李杨刘晓芳
- 关键词:作物轮作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 阴山北麓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不同作物对土壤碳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碳汇能力的影响也不同。笔者设计连续5年6种轮作模式试验,探究轮作模式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呼吸、微生物量碳的机理。结果表明,在越冬后,由于该地区多风、干旱和少雨等气候环境,土壤蒸发导致20cm以上土层水分丧失严重,含水量呈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增加的趋势。S2和S3能显著提高土壤越冬保水能力,在秋收后大部分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能达到14%,在越冬后还能保持在8%~10%的水平上,而其他处理均降到5%以下;同时,S2和S3能保持土层的不同深度的含水量都在较高水平,均匀稳定,其他处理随土层加深水分流失严重。土壤地表温度最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S7,S3的地表温度(约2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0~35℃),而在50cm深层土壤又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温度的稳定性不仅表现在土层深度之间,同时表现在全生育期,不随夏季气候变化而发生剧烈的起伏。土壤呼吸值(土壤微生物,植物根呼吸)在全年总体水平上S9〈S2〈S3〈S4〈S8〈S10〈S1〈S5〈S6〈S7,轮作处理能明显降低表层土有机碳矿化的散失,保持土壤碳汇能力。研究还发现土壤呼吸和土壤地表温度呈显著相关。燕麦苜蓿混作(1年)、苜蓿(1年)、燕麦(1年)、马铃薯(2年)和燕麦苜蓿混作(1年)、苜蓿(1年)、马铃薯(3年)这2个轮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碳汇能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 李杨李立军胡廷会刘晓芳张婷婷
- 关键词:作物轮作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