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本才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氧化脱硫
  • 3篇柴油
  • 3篇催化柴油
  • 2篇钼酸
  • 2篇脱硫研究
  • 2篇磷钼酸
  • 1篇直馏
  • 1篇直馏柴油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收率
  • 1篇铵盐
  • 1篇微波辐射
  • 1篇季铵
  • 1篇季铵盐
  • 1篇MO/SI

机构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邱江华
  • 3篇王光辉
  • 3篇卢本才
  • 2篇曾丹林
  • 1篇田永胜
  • 1篇万挺

传媒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磷钼酸季铵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以十八烷基三甲基磷钼酸铵作催化剂、H2O2作氧化剂,对模型油和直馏柴油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以磷钼酸季铵盐作催化剂时,二苯并噻吩(DBT)和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比磷钼酸作催化剂分别提高了5.3倍和2.4倍;在70℃下反应2.5 h,DBT、BT的脱除率分别达到100%和40.5%;动力学研究表明,DBT、BT的催化氧化反应皆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其活化能分别为2 2.5 kJ/mol和62.4 kJ/mol;各反应条件对直馏柴油脱硫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在m(催化剂)/m(柴油)=1.8%、V(H2O2)/V(柴油)=2.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条件下,柴油的脱硫率达88.7%,收得率不低于99%。
邱江华王光辉曾丹林卢本才
关键词:磷钼酸季铵盐柴油氧化脱硫
微波辐射磷钼酸铈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微波辐射下磷钼酸铈盐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不同萃取条件对柴油的脱硫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加热,微波辐射加热时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提高了4.2倍和3.8倍;在70℃和400 W微波功率下加热2 h,DBT、BT的脱除率分别为95.6%和74.8%;对m(催化剂)/m(柴油)为7.1 mg/g、H2O2初始浓度为0.44 mol/L的柴油,经70℃和4 0 0 W微波功率加热2 h,再在V(萃取剂)/V(柴油)为1/4的条件下用DMF萃取1次,柴油脱硫率为69.6%,收率为97.5%;萃取次数增加,柴油脱硫率提高,但收率明显下降。
邱江华王光辉卢本才曾丹林
关键词:微波辐射柴油氧化脱硫收率
Mn-M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柴油氧化脱硫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锰离子改性的Si O2负载的磷钼酸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模型油(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和直馏柴油氧化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离子改性后,催化剂仍然保持了磷钼酸的Keggin型结构,其活性中心的分散度和比表面积均增加;不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且二苯并噻吩(DBT)较苯并噻吩(BT)更易脱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在催化剂0.15 g,过氧化氢0.25 mL和反应温度7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4 h后,直馏柴油的脱硫率达90.3%,油品回收率不低于98%。
卢本才王光辉邱江华田永胜万挺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磷钼酸直馏柴油氧化脱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