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传健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节段
  • 3篇颈椎
  • 2篇多节段
  • 2篇多节段脊髓型...
  • 2篇髓型
  • 2篇椎板
  • 2篇椎板减压
  • 2篇颈椎病
  • 2篇脊髓
  • 2篇脊髓型
  • 2篇脊髓型颈椎病
  • 1篇单开门
  • 1篇置换术
  • 1篇韧带
  • 1篇韧带骨化
  • 1篇融合术
  • 1篇退变
  • 1篇人工颈椎间盘
  • 1篇人工颈椎间盘...
  • 1篇人工颈椎间盘...

机构

  • 3篇空军总医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3篇杜俊杰
  • 3篇张传健
  • 2篇周晓庆
  • 2篇彭页
  • 2篇陈宇飞
  • 2篇贾斌
  • 1篇丁坦
  • 1篇王哲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探讨与存在问题被引量:12
2017年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作为治疗颈椎退行性变的标准术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并发症问题日益突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作为新兴的颈椎非融合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从人工颈椎间盘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型及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等临床应用问题做一综述,提出相关问题并予以展望。
张传健丁坦王哲马林卓杜俊杰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相邻节段退变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MOLP)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西京医院诊治的245例多节段(≥3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MOLP(A组,118例)及LIF(B组,127例)治疗。回顾性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曲率指数(CCI)、颈椎的活动度(ROM)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JOA、ROM、NDI、VAS、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月及1年JOA、NDI及VAS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CC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6月及1年JOA、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1年A组NDI及VAS均明显低于B组,而ROM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组ROM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各组各指标术后6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临床疗效相似,MOLP能够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MCSM的理想手术方式。
贾斌张传健周晓庆陈宇飞彭页杜俊杰栾冠楠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成形术颈椎活动度
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245例多节段(≥3个)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A组,118例)及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B组,127例)治疗。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17分评分法(JOA)]、颈椎曲率指数(CCI)以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CC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C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7.82±13.35)%,B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8.25±1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脊髓漂移距离低于B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者脊髓漂移距离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与无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漂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分别为2.54%和13.3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临床疗效相似,但是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能为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贾斌周晓庆张传健陈宇飞彭页杜俊杰栾冠楠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