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聪

作品数:35 被引量:26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食源
  • 10篇食源性
  • 8篇源性疾病
  • 8篇食源性疾病
  • 7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营养
  • 4篇影响因素
  • 4篇膳食
  • 4篇食物
  • 4篇诺如病毒
  • 4篇病毒
  • 4篇病例特征
  • 3篇血脂
  • 3篇营养调查
  • 3篇摄入
  • 3篇食品
  • 3篇食品安全
  • 3篇食物消费
  • 3篇诺如病毒感染

机构

  • 35篇广东省疾病预...
  • 6篇湖北省疾病预...
  • 3篇孝感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芜湖市疾病预...
  • 1篇宜昌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广东达元食品...

作者

  • 35篇李世聪
  • 21篇闻剑
  • 11篇林协勤
  • 11篇卢玲玲
  • 10篇黄琼
  • 10篇张永慧
  • 8篇邓小玲
  • 7篇梁骏华
  • 7篇严维娜
  • 6篇李剑森
  • 6篇官旭华
  • 5篇吴杨
  • 4篇邢学森
  • 3篇柯碧霞
  • 3篇陈瑞仪
  • 3篇陈子慧
  • 3篇柯昌文
  • 2篇张里君
  • 2篇王雅静
  • 2篇肖红

传媒

  • 7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食品卫生...
  • 3篇应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2018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时空特征及聚集性分布,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国家食源性监测报告系统”中广东省2016—2018年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导出,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利用ArcGIS 10.8软件展示病例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6—2018年广东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76943例,男女比例为1.16∶1;职业人群中最多的是散居儿童(26.58%,20452/76943),各年龄层的病例数以0~5岁年龄段最多(23584例,占比30.65%),对其中29072例病例进行了采样检测,致病菌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7.03%(4950/29072),其中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14.84%(4314/29072);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1.29%(374/2907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检出率为0.83%(241/29072);志贺菌阳性检出率为0.07%(21/29072)。诺如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为0.83%(241/29072)。食源性疾病可疑暴露食品占比最高的是混合食品(21.69%),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占比65.53%)。2016—2018年每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一般出现两个高峰:一个高峰在8月,另一个高峰在10~12月。空间分析发现2016—2018年每年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结论广东省2016—2018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检出病原菌主要为沙门菌,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和10~12月,职业分布主要为散居儿童,以腹泻症状为主,食源性疾病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混合食品,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
李世聪严维娜梁骏华卢玲玲闻剑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
广州市2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并比较健康教育培训前后食品安全知识的变化,为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1所初中和1所高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自填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食品安全知识、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结果共调查390名学生,其中高中生140人,初中生250人;男生202人,女生188人。培训前,高中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7.6±2.0)分(满分11分),初中生平均得分(6.7±2.2)分;培训后,高中生平均得分(9.4±1.8)分,初中生平均得分(8.5±1.9)分,初、高中学生无论培训前还是培训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训前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总知晓率为64.1%(2 750/4 290),培训后提高到80.5%(3 453/4 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后,高中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均P<0.01)。在食品安全态度方面,高中生平均得分(3.7±0.7)分(满分4分),初中生平均得分(3.6±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的食品安全行为平均得分(5.5±1.9)分,初中生平均得分(5.7±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6%(369/390)的中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90.3%(352/390)的中学生觉得有必要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44.6%(174/390)的中学生会经常关心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78.2%(305/390)的中学生曾购买路边小摊小贩的食品。结论中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但食品安全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存在高风险行为;通过短期培训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但仍需要加强系统性的食品安全教育。
陈子慧卢玲玲李世聪顿中军蒋琦黄琼
关键词:食品安全知识
广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广州市部分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132名,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43.9%的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处于及格水平,46.2%处于良好水平。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15,0.302,0.213,P值均〈0.05),性别、年龄是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知识总分的影响因素,女性得分高于男性(OR=0.165,95%CI=0.056~0.481),40岁以上年龄组得分高于20~30岁年龄组(OR=0.062,95%CI=0.011~0.354)。结论广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尚有待进一步改善。
卢玲玲黄琼李世聪陈静仪付敏杰陈建芳梁骏华
关键词:食品健康知识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广东省城市居民贫血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市居民贫血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贫血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2年在广东省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5个城市5266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对居民贫血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贫血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城市居民贫血粗患病率为10.7%,标化率为10.8%。男、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7.4%、13.0%,标化率分别为6.6%、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中小城市居民粗患病率分别为9.8%、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率分别为9.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是贫血的危险因素,OR值(95%CI)为2.041(1.653-2.520);家庭人均年收入高是贫血的保护因素,OR值(95%CI)为0.895(0.832-0.962)。结论广东省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较2002年降低,但老年人和生育期妇女仍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贫血防治工作,改善贫血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李世聪闻剑张永慧
关键词:贫血
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数据。结果2014—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4 799例,其中住院病例1 277例,平均发病率为60.505/10万,平均住院率达8.629%,无死亡病例报告。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9∶1,每年10—12月出现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6~12岁为主,主要病源食物为肉类及其制品。结论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防控。
李世聪闻剑梁骏华卢玲玲严维娜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例特征
2017年广东省疾控系统鼠疫防控卫生应急演练能力评估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检验广东省疾控系统应急指挥体系运转情况,提高广东各级疾控中心应对输入性鼠疫疫情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省、市级疾控中心应对输入性鼠疫疫情的应急准备、响应能力。方法采用双盲方式进行现场演练、桌面推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参演人员对预案熟悉、演练情况等内容的评价。结果预案知晓率为92.7%(101/109),桌面推演完整回答率为83.5%(91/109),地市的集中隔离场所所在地的知晓率为69.7%(76/109),定点医院是否有隔离病房的知晓率为72.5%(79/109),定点医院是否有转运患者的负压救护车或负压担架的知晓率为76.1%(83/109)。通过此次演练,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能力、加强应急准备和完善鼠疫应急预案的目的。结论广东省各级疾控系统要继续优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修订鼠疫防控预案、更新相关技术文件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李世聪李剑森孙立梅钟豪杰方艳宋铁
关键词:鼠疫应急准备
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因素,为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自2007年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以来的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监测病例定义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3个因素对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影响。结果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调整之前(2010年)致病菌分离率为3.17%(202/6 369),调整后(2011年)致病菌分离率为3.74%(329/8 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致病菌分离时间则从调整前的平均10 d缩短为调整后的平均3 d。监测病例定义修改前(2014年)致病菌分离率为6.22%(1 759/28 280),修改后(2015年)致病菌分离率为7.66%(2 377/31 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之前(2012年)致病菌分离率为3.56%(690/19 365),考核后(2013年)致病菌分离率为4.98%(1 465/29 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医院检验科开展致病菌检测可有效缩短致病菌分离时限,提出精准的监测病例定义及定期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可以有效提高致病菌分离率。
卢玲玲柯碧霞何冬梅谭海玲李柏生邓小玲梁骏华李世聪黄琼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2008—2011年广东省熟肉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1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省8个地级市的市售熟肉制品进行连续监测,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8—2011年间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年平均检出率最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9%),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9%),略高于沙门菌(0.4%)。以上致病菌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检出。结论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最为严重,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闻剑梁辉戴光伟王海燕朱海明林协勤李世聪
关键词: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卫生监督食品安全
广东省2004年~2009年消毒产品结构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省消毒产品种类结构组成方法对2004年~2009年受理检验的消毒产品的种类、数量等相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至2009年,全省有541间消毒企业取得卫生许可:消毒剂占19%,消毒器械占12%,卫生用品占69...
钟昱文张依莎陈惠珍王冰姝王雅静肖红李世聪张里君柯昌文
关键词:消毒产品回顾性分析
2016年长江沿岸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调查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2016年长江沿岸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安徽、江苏、湖北等长江沿岸的省份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811例进行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长江沿岸城市的病例临床特征均以肌肉酸痛、乏力、消化系统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肌酸激酶(CK)值以5倍升高为主(84%);人群分布以女性为主(559人,69.3%),20~49岁所占比例在70%以上(78.1%),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食用小龙虾、虾黄、喝酒是患病的危险因素。病例的进食小龙虾溯源调查发现,病例进食小龙虾的地点主要在家庭,在家食用小龙虾来源的分布则主要以野外捕捞为主。结论2016年长江沿岸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发病和食用小龙虾存在因果关联性,应加强对小龙虾相关病例的监测。
李世聪马会来官旭华周体操陈琦林超刘凯
关键词: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长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