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娇

作品数:6 被引量:12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径流
  • 2篇水文
  • 2篇鄱阳湖
  • 2篇鄱阳湖流域
  • 2篇苕溪流域
  • 2篇西苕溪流域
  • 2篇湖流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化肥
  • 1篇地表
  • 1篇地下径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水文过程
  • 1篇水文过程模拟
  • 1篇水文模型
  • 1篇土壤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张奇
  • 6篇李丽娇
  • 4篇叶许春
  • 3篇刘健
  • 3篇左海军
  • 1篇薛丽娟
  • 1篇徐力刚
  • 1篇郭华
  • 1篇靳晓莉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SWAT的西苕溪流域降雨一径流关系及水量平衡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以SWAT模型为工具,对太湖西苕溪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采用1988—2001年范家村水文站逐日、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效率系数均大于0.88,径流相对误差均小于4%。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水量平衡。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西苕溪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不明显;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年际分布不均匀;受降雨影响,雨季月径流量和洪峰值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水量平衡分析表明,河道径流、蒸散发、地下水补给量分别占降雨量的54.1%,45.8%,17.3%。
李丽娇薛丽娟张奇
关键词:SWAT西苕溪流域
土壤数据空间分辨率对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其准确性有赖于输入数据对流域特征的描述,尤其在大尺度流域,输入数据分辨率的增加是否必然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鄱阳湖信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SWAT模型为模拟工具,分析了土壤数据空间分辨率对径流、蒸发及土壤含水量等水文要素模拟的影响以及高精度土壤数据在大流域尺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的土壤数据对SWAT模型中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结果差异显著,但在径流模拟和蒸发计算结果中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别;模型率定前后,低分辨率土壤数据的径流模拟结果略好于高分辨率土壤数据,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不明显;模型模拟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高分辨率土壤模拟的月平均土壤含水量整体大于低分辨率土壤模拟结果;研究还发现,模型的蒸发计算对土壤分辨率信息不敏感。本文研究意味着,大尺度SWAT模型的应用中,土壤数据分辨率的提高不一定会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在具体应用中,应考虑流域本身的尺度以及模拟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分辨率的土壤数据,同时应结合模型原理和关键参数的物理含义来解释模拟结果。
叶许春张奇刘健李丽娇左海军
关键词:SWAT模型水文过程
一个地表-地下径流耦合模型在西苕溪流域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提出了一种地表-地下径流联合模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表径流、土壤水、地下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量交换,更真实地模拟了径流系统。选取太湖西苕溪流域进行了模型的应用研究,采用1km×1 km网格,就1988-2001年横塘村、范家村两水文站逐日、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径流模拟,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从模拟精度、参数需求、模型稳定性、水量平衡等方面分析模型的特点,研究表明:该模型参数相对简单,模拟精度较高,耦合运行稳定、快速,水量平衡分析详尽。模型可用作地表-地下径流相互作用、流域水量平衡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的有效计算工具。
李丽娇张奇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
农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当前国内外在农田土壤氮素运移转化机理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简要回顾了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产生的环境污染危害,分析了影响土壤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发展生态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缓控释肥料等防治举措。
左海军张奇徐力刚李丽娇叶许春
关键词:农田土壤氮素化肥径流损失环境污染
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被引量:16
2009年
流域径流是鄱阳湖主要来水,建立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对揭示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受流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鄱阳湖-流域系统的特点:流域面积大(16.22×104km2)、多条入湖河流、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等,研究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流域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鄱阳湖流域分布式径流模型.采用6个水文站1991-2001年的实测河道径流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模拟精度较高.其中,赣江、信江和饶河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月效率系数为0.82-0.95;抚河和修水模拟精度略低,为0.65-0.78.模型揭示了研究时段内年平均入湖径流总量为1623×108m3,其中,赣江最多,占47%,其次为信江和抚河,分别占13%和12%,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约占4%,其余24%来自饶河、修水以及其它入湖支流.模型将用于评估流域下垫面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入湖水量变化,为湖泊水量平衡计算提供依据.
刘健张奇左海军靳晓莉李丽娇叶许春
关键词:鄱阳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5
2009年
20个世纪60年代以来,鄱阳湖流域径流呈现出增加趋势,特别是1990年代流域径流增加显著,与该时期多次出现洪水灾害事件密切相关.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1961—2000年流域径流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附近是流域径流突变发生的拐点.基于径流对降雨和潜在蒸散发的敏感关系,以1961—1991年为基准期,定量分析了1992—2000年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天然径流的影响分量.结果表明:相对于1961—1991年,1992—2000年多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11.7mm,其中气候变化引起的增量为282.2mm,人类活动引起径流减小70.6mm,分别占多年平均径流变化量的133%和-33%.不同子流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量相差较大.气候变化因子中,流域降水量的增加,特别是夏季暴雨频率的增加,是引起1990年代鄱阳湖流域径流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蒸发量的长期下降.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起着减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流域内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水利工程设施的存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1990年代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有效缓解,有助于增加流域的贮水能力,减小径流.
叶许春张奇刘健李丽娇郭华
关键词:径流变化气候变化鄱阳湖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