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焕连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课程
  • 3篇汛期
  • 3篇汛期气候
  • 3篇气象
  • 3篇课程设计
  • 3篇季度
  • 2篇短期气候
  • 2篇短期气候预测
  • 2篇灾害
  • 2篇诺尔斯
  • 2篇气候预测
  • 2篇教育
  • 2篇继续教育
  • 2篇教学
  • 2篇干部
  • 2篇干部培训
  • 2篇案例教学
  • 2篇成人
  • 2篇成人学习

机构

  • 13篇中国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17篇李焕连
  • 4篇李清泉
  • 3篇杨萍
  • 3篇杨萍
  • 2篇尹宜舟
  • 2篇姚秀萍
  • 2篇董敏
  • 2篇王兰宁
  • 2篇王志强
  • 1篇高学浩
  • 1篇王卓妮
  • 1篇许凤雯
  • 1篇狄靖月
  • 1篇包红军
  • 1篇张国平
  • 1篇李跃凤
  • 1篇沈新勇
  • 1篇索渺清
  • 1篇吕明辉
  • 1篇王启光

传媒

  • 4篇继续教育
  • 3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季度汛期气候数值预测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开展季节预测,对模式预测与观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夏季大尺度环流场、降水及气温等都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测能力,但对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预测能力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夏季大气环流场的预测效果在海洋上优于陆地上,在低纬优于高纬,在新疆及蒙古也较好。从距平相关系数指标看,气温预测效果在中国西北部分地区较好,降水在中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预测效果较好。由预测效果的年际变化看,在不同年份模式预测效果不同。另外,在不同海温情况下,该模式对不同区域的汛期气候预测效果不同,进而说明春季海温预测的正确性对汛期预测的重要性。
李焕连李清泉王兰宁董敏
关键词:汛期气候
基于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的干部培训案例教学探析
近年来,案例教学因其具有教学效果好、教学针对性强的特点,是干部教育培训中非常重要的培训方式之一。随着国家对案例教学进课堂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既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又能提升案例开发质量、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成为新形势...
杨萍王志强李焕连
关键词:案例教学干部培训
跨季度汛期气候数值预测试验
本文运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GCM2.0.1开展季节预测,对模式预测与观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夏季大尺度环流场、降水及气温等都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测能力,但对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预测能力有所不同。总...
李焕连李清泉王兰宁董敏
关键词:汛期气候
文献传递
地形对华南飑线升尺度影响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利用NCEP/NCAR提供的1°×1°的再分析资料,应用WRF4.0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6年4月13日华南地区的一次飑线升尺度过程进行模拟,并设计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详细研究了南岭对飑线升尺度增长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本次飑线过山前后的变化以及其降水的分布。强对流在过山后比过山前发展要强烈,水平的尺度增长快。但不同高度的地形敏感性试验表明,适宜的地形高度对于风暴的发展更有利。地形影响了飑线的尺度和组织,地形过高会使得广东北部的对流分散。地形可以通过改变水平流场、水汽场、垂直运动以及低层的垂直风切变等来间接影响飑线中的对流单体的分布和对流单体的强度。无地形阻挡时,有利于急流的北进,水汽输送更为有利。但是,一定的地形高度对低层的垂直运动是有利的。地形较高,则会利于高层的垂直运动,低层更多的可能以绕流为主。当地形超过一定高度时,低层的辐合场也相应的减弱。
沈新勇王林乔娜尹宜舟尹宜舟
关键词:飑线地形
中国6个CMIP5模式对全球降水年际-年代际变率模拟的定量评估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利用美国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的降水资料和中国参加国际第五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6个气候模式[BCC_CSM1.1、BCC_CSM1.1(m)、BNU-ESM、FGOALS-s2、FGOALS-g2和FIO-ESM]的历史模拟试验的降水数据,采用可以表征降水变率相对和绝对量级的方法,定量评估了6个模式对降水年际-年代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研究表明,观测降水的年际变率一般占总方差的65%~80%,年代际变率占总方差的10%~35%。在CMIP5历史试验中,6个模式平均的降水年际分量方差对总方差的贡献(超过70%)较观测偏强,模拟降水年代际分量的方差对总方差的贡献较小(约为10%~20%)。模式总体低估了全球平均总降水、年际降水和年代际降水的变率,但是高估了年际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低估了年代际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与观测相比,6个模式对东亚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年代际降水的模拟都比较好,模拟与观测年代际降水方差的比值为1左右。在非洲、南美洲和海洋性大陆,BCC_CSM1.1模式模拟的降水年代际变率最接近观测;在欧亚和北美,BNU-ESM模式模拟的降水年代际变率与观测最接近。在欧亚大陆上,BCC_CSM1.1模式模拟的降水年际分量与年代际分量的方差比最接近观测;在非洲和美洲,FGOALS-s2模式模拟的降水年际分量与年代际分量的方差比最接近观测。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中国当前气候模式对降水年际-年代际变率的模拟能力,以及未来改进模式。
王铭昊李焕连李焕连
关键词:降水变率年际年代际
基于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的干部培训案例教学探析被引量:5
2020年
近年来,案例教学因其具有教学效果好、教学针对性强的特点,是干部教育培训中非常重要的培训方式之一。随着国家对案例教学进课堂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既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又能提升案例开发质量、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成为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开展案例教学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基于诺尔斯成人学习基本理论,结合气象行业干部培训采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干部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新方式,以期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
杨萍王志强李焕连
关键词:案例教学干部培训
初值协调性对模式数值积分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考虑了初值协调性对模式数值积分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两组数值回报试验(简称S1,S2),对27年(1980~2006年)的夏季基本气候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考察了该模式对夏季气候的回报技巧。使用交叉检验的方法,计算了对模式结果的评估参数值,包括时间和空间距平相关系数,对该模式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检验。结果表明,BCC_AGCM2.0.1对季节尺度的大气环流场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模式基本上再现了观测位势高度场、温度场、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大尺度降水分布特征。500 hPa位势高度、温度空间距平相关系数对比表明,平均而言,500 hPa位势高度、温度的空间距平相关性,热带区域(30°S~30°N)高于东亚区域(0°~60°N,60°E~150°E)和全球区域。回报与观测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关系数分布对比表明,试验S2在我国江淮地区及南方地区的回报技巧要明显优于S1。
李焕连李清泉王兰宁董敏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
我国台风灾害年景预评估方法初探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以热带气旋年潜在影响力指数(yearly tropical cyclone potential tmpact index,YTCPI)为纽带,初步探讨了我国台风灾害年景预评估方法,预评估检验结果显示,1991 2008年,除1996、1997和2004年预估年景偏轻外,其他年份均与实际年景相一致;2009—2013年独立样本预估结果显示,只有2009年没有预估正确;总体上可以看出借助YTCPI指数来预评估台风灾害年景是可行的。
尹宜舟李焕连
关键词:台风预评估短期气候预测
终身教育理念及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启示被引量:5
2015年
论文在回顾终身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终身教育发展中具有的共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终身教育理论及国际经验对我国气象培训工作的几点启示,为我国气象教育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杨萍李焕连
关键词:终身教育
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培训体系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各类型各层次气象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持续的继续教育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构建满足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终身教育需要的气象培训体系,适应不断更新的气象行业技术方法及多层次的岗位需求,对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理论,结合气象事业全球化、专业化、一体化特征和气象业务岗位的实际需求,提出气象培训体系与基础教育、气象业务需求及世界气象科技水平相衔接的理念,设计气象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气象培训体系,并重点阐述气象培训体系的结构、科学内涵和重点任务。
杨萍蒋磊高学浩李焕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