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昊

作品数:3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电气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4篇电池
  • 31篇正极
  • 29篇正极材料
  • 29篇锂电池
  • 28篇电池技术
  • 28篇电解质
  • 28篇负极
  • 28篇负极材料
  • 6篇12
  • 4篇锂离子
  • 3篇LINI0....
  • 2篇电化学
  • 2篇正极活性材料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锂离子二次电...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2篇化合价
  • 2篇活性材料
  • 2篇尖晶石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福建省电力有...
  • 1篇欣旺达电子股...

作者

  • 36篇王昊
  • 35篇黄学杰
  • 29篇陈彬
  • 29篇贲留斌
  • 24篇林明翔
  • 22篇闫勇
  • 21篇陈宇阳
  • 20篇刘燕燕
  • 16篇徐凯琪
  • 14篇俞海龙
  • 13篇孙洋
  • 12篇唐代春
  • 12篇胡飞
  • 9篇董金平
  • 6篇金周
  • 6篇张华
  • 1篇金翼
  • 1篇王绥军
  • 1篇唐春
  • 1篇郭晓君

传媒

  • 30篇储能科学与技...
  • 1篇2013第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4.10.1—2014.11.30)被引量:1
2015年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971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NCA的热稳定性及表面包覆对材料循环寿命的影响,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 Ni0.5M1.5O4材料主要研究了掺杂和表面包覆的作用。高容量的硅、锡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电极制备和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SEI研究、材料中的锂扩散和材料与电池安全性关系的分析,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电极制造技术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陈彬王昊闫勇徐凯琪林明翔唐代春孙洋胡飞詹元杰陈宇阳贲留斌刘燕燕黄学杰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技术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5.8.1—2015.9.30)
2015年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2432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富锂相材料、三元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掺杂和表面包覆及界面层改进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锡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SEI界面层、复合材料、黏线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电极材料体相和界面结构以及电解质的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状态估计、失效分析、热安全分析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王昊闫勇林明翔陈彬胡飞詹元杰陈宇阳赵俊年武怿达俞海龙刘燕燕贲留斌黄学杰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技术
基于二维材料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的制备及其电子学特性
近年来,为了满足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和芯片的需求正逐日增加,现有硅基半导体芯片的工艺节点已经到达了2~3 nm。然而,纳米尺寸的工艺在整合和研发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
王昊
关键词:逻辑器件P-N结
表面结构重构对LiNi0.5Mn1.5O4正极材料高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引言】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MnO(LNMO)具有高工作电压(约4.7V,vs.Li/Li)和较高的可逆容量(130mAh/g),使其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约650 Wh/kg),但LNMO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较差。通过...
王昊贲留斌俞海龙陈宇阳黄学杰
文献传递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3.6.1—2013.7.31)
2013年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951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相变以及产气问题受到人们关注,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在高压下与电解液的匹配以及添加剂的使用也受到人们较多的关注。高容量的Si基负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阶段碳材料与锡、氧化物复合负极、电解液添加剂、锂硫电池正极和锂空气电池均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理论模拟工作扩展到固体电解质、SEI、硅负极嵌锂过程等。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和电池模型应用的研究论文大量出现。
徐凯琪林明翔唐代春董金平孙洋闫勇陈彬王昊贲留斌黄学杰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技术
锂电池热点论文点评(2013.12.1—2014.1.31)
2014年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971篇,选择其中90篇加以评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包覆等表面层改性对材料充放电循环寿命的影响,也有对钴酸锂材料的深入研究,高电压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1.5O4材料主要研究了掺杂和合成方法改进的影响,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的研究集中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细致分析方面。高容量的硅基负极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碳材料与锗、锡等复合负极材料、电解液添加剂、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正极材料和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和电解液添加剂作用机理、锂空电池电极过程等。除了这些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原位分析、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大量出现。
陈彬王昊闫勇徐凯琪林明翔唐代春董金平孙洋贲留斌黄学杰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技术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5.6.1—2015.7.31)
2015年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573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富锂相材料、三元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结构演变及掺杂和表面包覆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包括电极材料体相和界面结构以及电解质的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的失效分析、热安全分析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闫勇林明翔陈彬王昊胡飞詹元杰陈宇阳赵俊年武怿达俞海龙刘燕燕贲留斌黄学杰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技术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7.10.1—2017.11.30)被引量:1
2018年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3750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结构材料和高压尖晶石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和表面修饰作用。高容量的硅、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及反应机理研究。金属锂负极的研究侧重于通过表面覆盖层的设计来提高其循环性能。固态电解质方面制备方法和离子输运机理是研究重点,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目标是提高电池充电至高电压时的稳定性。锂空电池、锂硫电池侧重于改进电池的循环性能。理论模拟工作包括材料体相、界面结构和输运性质,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针对电池分析、理论模拟和电池模型的研究论文也有多篇。
金周詹元杰陈宇阳陈彬王昊赵俊年武怿达张华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尖晶石结构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化学式为LiNi<Sub>0.5-x</Sub>Mn<Sub>1.5-y</Sub>{A}<Sub>u</Sub>O<Sub>z...
王昊林明翔黄学杰
文献传递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6.2.1—2016.3.31)
2016年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我们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2241篇,选择其中89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三元材料、富锂相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掺杂和表面包覆及界面层改进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高容量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SEI界面层、复合材料、黏结剂及反应机理,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理论模拟工作侧重于正极材料掺杂、SEI形成机理分析和固体电解质等。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还有多篇针对电池界面、电极结构和性能分析的研究论文。
陈宇阳胡飞詹元杰武怿达赵俊年陈彬王昊闫勇俞海龙贲留斌刘燕燕黄学杰
关键词: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电池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