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源

作品数:4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颗粒物
  • 3篇大气细颗粒物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特征
  • 2篇化学组成
  • 2篇PM2.5
  • 1篇散射
  • 1篇散射系数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实验课
  • 1篇实验课程
  • 1篇能见度
  • 1篇重污染
  • 1篇污染特征分析
  • 1篇课程
  • 1篇化学组分
  • 1篇环境监测
  • 1篇教学

机构

  • 4篇首都经济贸易...
  • 3篇北京大学
  • 1篇重庆市环境保...

作者

  • 4篇陈源
  • 3篇谢绍东
  • 1篇任冬梅
  • 1篇翟崇治
  • 1篇孟超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校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瓶颈与创新性教学探讨被引量:12
2017年
本文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实验的开课实践总结了目前实验课程中存在的环境监测环节不完整、缺乏创新实验机会、考核标准单一等问题。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对环保人才在独立研究能力和仪器分析能力方面的需求,提出了采用抛锚式教学、鼓励创新实验、与实践密切结合等教学法来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并着重强调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源孟超任冬梅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创新性教学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被引量:21
2017年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从1990s的>100μg·m^(-3)下降至当前的约70μg·m^(-3),但仍高于环境标准限值.为探讨重庆市主城区PM_(2.5)化学组成与来源特征,于2012—2013年在渝北区大气超级站利用四通道采样仪连续采集了颗粒物样品,分析了其中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和无机元素含量.采样期间,重庆市主城区大气PM_(10)和PM_(2.5)的年日均浓度分别为103.9和75.3μg·m^(-3),扩散条件不利的冬季,细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受静稳天气影响的1月和2月,受沙尘影响的3月,及二次转化显著的6月是重庆市细颗粒物污染较重的月份.重庆市PM_(2.5)组成以有机物(OM,30.8%)为主,其次为硫酸盐(SO_4^(2-),23.0%)、硝酸盐(NO_3^-,11.7%)、铵盐(NH_4^+,10.9%)、地壳物质(Soil,8.2%)、元素碳(EC,5.2%)、K^+(1.1%)、Cl^-(1.0%)和微量元素(Trace,0.6%).较高的SO_4^(2-)浓度和逐步上升的[NO_3^-]/[SO_4^(2-)]比值反映了重庆市燃煤污染较重,同时机动车污染比例逐步增加.采用主因子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法解析了重庆城区细颗粒物5类主要来源是:二次粒子(41.7%)、燃煤(15.6%)、建筑/道路尘(12.4%)、土壤尘(11.0%)和工业尘(10.4%),通过各污染源季节变化及与其他结果对比,该源解析结果能够较可靠反映重庆市细颗粒物的来源信息.
陈源谢绍东罗彬翟崇治
关键词:化学组成
成都市大气细颗粒物组成和污染特征分析(2012—2013年)被引量:54
2016年
为了解成都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成都市城区开展了每6 d采集1次样品的长期颗粒物观测.利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分析了颗粒物样品的质量浓度、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等,同步收集了污染物在线观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成都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粒子(PM2.5)浓度颗粒物浓度分别高达(129.7±76.4)和(91.6±54.3)μg·m-3,PM2.5中以二次无机离子(SNA,43.6%)和有机物(OM,31.2%)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土壤组分(Soil,13.8%)、元素碳(EC,5.0%)和微量元素(Trace,0.8%);1月、3月、5月和10月是污染较重的月份.通过比较揭示了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的典型污染特征.生物质燃烧期间,成都城区PM2.5浓度达214.3μg·m-3,PM2.5/PM10比达0.89,其中OM贡献增加至57.2%,K+浓度达8.7μg·m-3,OC/EC比达8.3,SNA比重下降;而沙尘传输期间,PM2.5浓度为122.6μg·m-3,仅占PM10浓度的0.28,PM2.5中土壤组分比例剧增至77.3%,SNA和无机元素的比重明显下降;静稳天气下PM2.5浓度为261.0μg·m-3,各组分比重并无明显变化,硝酸盐和铵盐比例稍有增加.
陈源谢绍东罗彬
关键词:重污染
内江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消光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2012—2013年在内江市环境监测站楼顶采集了PM_(10)和PM_(2.5)样品,并分析了颗粒物中金属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消光特性.采样期间,内江市的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为(116.3±54.7)μg·m^(-3)和(78.6±36.8)μg·m^(-3);颗粒物污染冬季较重,其次为秋季,春季和夏季污染水平相当.内江市PM_(2.5)中以二次无机离子(SNA,42.5%)和有机物(OM,35.0%)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地壳元素(Soil,11.4%)、元素碳(EC,5.2%)和微量元素(Trace,0.3%).高相对湿度和细颗粒物浓度是导致内江灰霾频发的主要原因,10km能见度对应的PM_(2.5)浓度界值为72.2μg·m^(-3).采用IMPROVE模型计算,内江市PM_(2.5)的平均散射系数为(504.6±293.2)Mm-1,吸光系数平均为(41.0±20.6)Mm-1;PM_(2.5)中硫酸盐对消光系数贡献最大,占40.0%;其次为有机物和硝酸盐,贡献率分别是29.2%和15.3%;EC的贡献率为7.3%.PM_(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r=0.88),通过回归方程得到PM_(2.5)的质量散射效率为4.2 m^2·g^(-1).
陈源谢绍东罗彬
关键词:散射系数能见度化学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