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波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延河流域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丘陵区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区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典型小流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遥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带
  • 1篇生态脆弱性
  • 1篇生态脆弱性评...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脆弱...
  • 1篇生态环境脆弱...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焦峰
  • 4篇雷波
  • 2篇王志杰
  • 2篇朱乐天
  • 2篇刘源鑫
  • 1篇张哲
  • 1篇李冬梅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以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对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延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延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上以中度脆弱为主,其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4.87%,生态系统较不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差;微度脆弱最少,仅占7.55%;重度及以上脆弱程度占11.36%;轻度及以下脆弱程度占33.78%。延河流域极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靖边县、志丹县西部;重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安塞县西北部及子长县;中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安塞县东南部、延川县及宝塔区;轻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宝塔区东南部及延长县西北部;微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延长县东南部。延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脆弱性程度依次减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脆弱性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坡耕地、裸地、荒草地脆弱性程度相对较高。
雷波焦峰王志杰刘源鑫朱乐天
关键词: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南段)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2012年
依据2007—2010年的统计与调查资料,在对典型流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有无水土保持项目对比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南安康、商洛、汉中三市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各地类拦蓄径流量、保土效益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同措施对拦蓄径流的作用顺序依次为:封育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保土耕作措施;不同措施对保土效益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封育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沟道防护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雷波焦峰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土保持措施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典型小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7
2013年
以位于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的6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小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典型小流域间的生态脆弱性程度差异明显,森林带整体处于轻度脆弱水平,森林草原带整体处于中度脆弱水平,草原带整体处于重度脆弱水平。各植被带典型小流域生态脆弱等级随坡度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微度脆弱主要分布在3°以下,而后随坡度增大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波浪式变化趋势,其他各脆弱等级随坡度变化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5°~35°之间达到最大值。典型小流域生态最脆弱的地方不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而在中低海拔段,这与延河流域特殊的地貌特征和侵蚀环境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生态恢复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雷波焦峰王志杰刘源鑫朱乐天
关键词:延河流域植被带小流域生态脆弱性
黄土丘陵区不同草本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为阐明黄土丘陵区不同草本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与定点观测,对延河流域内不同演替阶段的5种草本植被(长芒草、铁杆蒿、茭蒿、白羊草、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0~ 500 cm土层内,各演替阶段草本群落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均表现为浅层(0 ~ 50 cm)减少、中层(50 ~200 cm)增加、深层(200 ~ 500 cm)基本稳定的趋势;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随着演替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白羊草群落阶段(退耕演替25 a左右)达到最大值;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整体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以0 ~ 200 cm土层较高;植被群落利用土壤水分土层深度随群落演替阶段逐渐加深,表现出对环境更强的适应性.
李冬梅焦峰雷波张哲
关键词:演替阶段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延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