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红岩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储层
  • 5篇测井
  • 4篇油层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3篇低阻
  • 3篇油藏
  • 3篇油田
  • 3篇气层
  • 3篇决策树
  • 3篇饱和度
  • 3篇测井评价
  • 2篇低渗透储层
  • 2篇低阻油层
  • 2篇岩性
  • 2篇岩性油藏
  • 2篇油气
  • 2篇束缚水
  • 2篇束缚水饱和度
  • 2篇数据挖掘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5篇于红岩
  • 10篇李洪奇
  • 7篇李雄炎
  • 5篇谭锋奇
  • 3篇周金煜
  • 2篇许长福
  • 2篇于晓禾
  • 1篇张长好
  • 1篇郭海峰
  • 1篇武鑫
  • 1篇陈亦寒
  • 1篇梅俊伟
  • 1篇张万龙
  • 1篇张少华
  • 1篇彭仕宓
  • 1篇王玉敏
  • 1篇周金昱
  • 1篇范小秦
  • 1篇孟照旭
  • 1篇孙海涛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测井技术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形成的宏观地质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特殊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形成了大面积的低渗透储层。根据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总结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X油田长63超低渗透储层的微观特征,分析得出超低渗透储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影响。研究区岩性偏细,以细砂岩为主;填隙物含量高;储集空间主要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与溶蚀孔隙为主。从物性角度来看,储层主要属于低孔、特低孔、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以小孔细喉型为主。储层微观特征主要受宏观地质因素控制。沉积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岩性和填隙物的含量,决定着原生孔隙的大小。成岩作用的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破坏了原生孔隙,溶蚀作用提供了大比例的次生孔隙,改善了研究区的储集空间。
于红岩李洪奇党娜于晓禾
关键词:储层特征成岩作用
葡敖过渡带及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低阻油气层识别及评价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寻找油气的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低阻油气层的发现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本文针对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的宏观地质背景和储层特征,对低阻油层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且结合这些特...
于红岩
关键词:低阻油气层
基于成因机理的低阻油层精细评价方法被引量:27
2012年
低阻油层已成为各油田现阶段增储上产的主力储层之一。通过对葡敖油田葡萄花低阻油层的研究发现,构造和沉积特征在宏观上综合控制着该区低阻油层的形成和分布。对构造而言,低阻油层主要发育在低幅度构造的鼻状构造两侧的西部斜坡带、平缓斜坡带;对沉积而言,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弱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前缘的席状砂及滨浅湖的滩砂和坝砂中。在宏观地质因素控制下,低阻油层的微观特征表现为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和强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基于岩心和测井数据,针对低阻油层的实际特征,利用储层品质因子代替传统经验公式中的孔隙度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根据阳离子交换能力和黏土矿物含量的特征,构造该区低阻敏感参数,建立低阻油层评价的高精度数学模型;并依据分析化验数据综合确定各特征参数在低阻油层的下限值,实现从定性识别向定量评价的过渡。利用低阻油层的定量评价模型精细解释研究区17口关键井,能准确识别26个低阻油层中的25个,获得了96.15%的准确率。
于红岩李洪奇郭兵孙海涛张海霞
关键词:低阻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数学模型
扩径段厚度对双发双收声系时差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声波时差测井数据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油气层评价、油气储量计算和合成地震记录等的质量.本文通过数值模拟首次讨论了扩径段厚度对双发双收声系时差记录的影响程度.在径向扩径量一定条件下,当井轴方向的扩径厚度达到某一个特定数值时,时差测量误差最大;而大于或者小于该扩径厚度特定值时,测量误差都会变小.当井径大于或者等于扩径临界值时,接收探头记录的首波走时中将含有扩径段泥浆波走时的贡献.首次发现使扩径临界值取得最大值的井轴方向扩径厚度特征值.远离该厚度特征值,接收含有扩径段泥浆波走时的首波径向扩径临界值都会变小.第一次给出有关接收扩径段泥浆波走时的扩径临界值图版.
李洪奇孟照旭孙宝佃王玉敏修安鹏于红岩
关键词:声波时差数值模拟
小波分析和决策树在低饱和度气层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特殊的成藏条件和低幅度构造圈闭致使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存在大量的低饱和度气藏.储层物性较差,储层厚度偏薄,受围岩和测井仪器分辨率的限制,难以准确划分储层;高泥质含量、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和粘土矿物的影响,致使测井曲线在低饱和度气层表现出许多模糊性,使低饱和度气层的识别显得尤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采用小波分析对测井曲线进行重构,以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并与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提高分辨率之后的测井曲线对储层进行准确划分;同时使用决策树建立低饱和度气层的预测模型,根据决策树学习过程的透明性、学习结果可理解性,并综合储层实际特征,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达到准确识别低饱和度气层的目的 .实际应用表明小波分析技术和决策树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研究工区储层难以划分和低饱和度气层识别困难的问题.
贺旭李雄炎周金煜于红岩
关键词:小波分析纵向分辨率决策树
任务驱动数据挖掘方法的提出及在低阻油层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解决数据挖掘算法的高效性、工具智能性与所获取知识无效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使所获取知识能有效地解决地层评价领域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数据挖掘方法。结合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技术,阐述了任务驱动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分为建立数据仓库、数据预处理、选择特征子集、形成模型、模型评估、模型修正和模型发布等7个部分,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直到构建能有效解决目标任务的预测模型为止。并以低阻油层的识别为例,详述整个分析处理过程,结合决策树形成的白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构建的黑盒模型综合识别目标区的低阻油层,获得了准确率大于90%的识别效果。
许长福李雄炎谭锋奇于红岩李洪奇
关键词:低阻油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储层
岩性油藏测井评价方法
在国内外各大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的同时,岩性油藏由于其在开发中后期增储上产所作出的贡献,而被推上了研究的热潮。岩性油藏岩相多变、叠合盆地多旋回发育,且隐蔽性很强。为了提高岩性油藏识别的准确率和评价的精度,实现...
于红岩
关键词:岩性油藏测井评价方法层序格架
天然气有效储层的测井勘探技术——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凹陷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天然气的测井识别方法是天然气勘探中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简单分析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凹陷为例,分别对以碎屑岩为主的浅层气和火山岩为主的中深层气的测井识别方法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根据研究工区实际的储层特征,给出了部分识别方法的改进思路,并对特殊测井技术的机理以及在气层识别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与基于常规测井信息的识别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最后对现有方法的不足和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给出了一些建议.
李雄炎李洪奇谭锋奇于红岩
关键词:天然气测井浅层气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测井评价方法被引量:3
2009年
复杂的储层条件给综合阶段的测井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测井评价领域,形成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测井评价思路,分为数据预处理、选择特征参数、构建预测模型、模型评估和模型修正等5个部分。其中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修正为关键环节,主要采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分别为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及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分类归纳算法。以天然气的识别为例,阐述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评价地层的含气性的过程。由于数据挖掘技术增加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客观性,最大程度地获取海量数据内部蕴含的丰富信息,因此,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储层特征,获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李洪奇李雄炎谭锋奇郭海峰于红岩
关键词:测井评价数据挖掘储层评价特征参数
岩性油藏特征制约下超低渗透油层快速识别方法与模型被引量:5
2012年
复杂的岩石物理和特殊的渗流机理使得长庆油田超低渗透储层的流体识别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微观岩石物理机理研究,得出岩性控制物性,物性制约含油性,这一特征与超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宏观控油规律相符;基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模式的统计分析,在刻度一定前提下,当三孔隙度曲线的重合程度较高时,岩性较纯,对应地层段含油性较好;反之,则岩性不纯,对应地层段含油性较差,并且导致岩性不纯和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是泥质和钙质的存在。基于微观岩石物理规律和三孔隙度曲线响应特征,并综合反映流体性质的深感应电阻率和刻画储层物性的声波时差曲线,利用神经元非线性函数Sigmoid的突变性质衍生超低渗透油层的识别参数IPR和产水率Fw。通过对研究区54口井的处理,衍生识别参数IPR和Fw获得了83.33%的准确率。
许长福李雄炎周金昱李洪奇谭锋奇于红岩
关键词:岩性油藏流体识别SIGMOID函数产水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