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雄炎

作品数:33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储层
  • 11篇测井
  • 9篇数据挖掘
  • 7篇饱和度
  • 6篇孔隙
  • 5篇低渗
  • 5篇低渗透
  • 5篇岩石
  • 5篇决策树
  • 4篇盐岩
  • 4篇油层
  • 4篇油气
  • 4篇渗透率
  • 4篇水淹
  • 4篇水淹层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气层
  • 4篇孔隙度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33篇李雄炎
  • 16篇李洪奇
  • 7篇于红岩
  • 6篇周金煜
  • 6篇谭锋奇
  • 5篇陈亦寒
  • 3篇郭海峰
  • 3篇周金昱
  • 3篇孟照旭
  • 2篇啜晓宇
  • 2篇毛志强
  • 2篇许长福
  • 2篇张少华
  • 2篇贺旭
  • 2篇何强
  • 1篇刘苗绘
  • 1篇李莉
  • 1篇孙中春
  • 1篇阴平
  • 1篇梅俊伟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测井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Applie...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喇嘛甸油田北北块开发中测井曲线变化特征及开发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对喇嘛甸油田北北块开发30余年来的储层特性及测井曲线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467口井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声波时差曲线、自然电位曲线、自然伽马和密度曲线、电阻率曲线和微电极曲线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随着开发阶段不同,声波时差曲线呈现出先降后升再下降和先降后升2种趋势;自然电位曲线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伴随着基线漂移;自然伽马和密度曲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电阻率曲线趋势比较复杂,主要呈现出先升后降再上升、先降后升、先降后升再下降3种趋势;微电极曲线幅度表现为先降后升和先升后降再上升2种趋势。这些变化都反映了储集层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注聚前后孔隙度渗透率、采出程度、水洗状况、含油饱和度、润湿性和驱油效率对比可知,注聚后各指标有变好趋势,说明聚合物驱后开发效果显著增加。
陈亦寒李雄炎啜晓宇
关键词:声波时差自然电位微电极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被引量:33
2015年
近几年,在海外区块遇到了大量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致使其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油气储量难以客观评价。文中针对研究靶区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首先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出在不同岩性之间,孔隙类型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同种岩性之间,泥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孔隙结构的品质。另外,成岩作用对颗粒粒径较大的岩石的影响更大一些。其次,讨论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由于不同类型孔隙的共存,导致孔隙度相似,而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了可以采用核磁和成像等特殊测井资料来表征不同类型孔隙的数值分布,利用三维数字化成像技术来展示不同类型孔隙的空间分布,为储层参数的准确计算和油气储量的客观评价奠定基础。
秦瑞宝李雄炎刘春成毛志强
关键词:碳酸盐岩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储层参数油气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和储层参数的分析与反演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差异所导致的孔隙度相似、渗透率和饱和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象,开展了孔喉结构的评价。基于孔隙度和渗透率,衍生出储层参数RQI和RQF;划分了压汞曲线的类型、分析了压汞曲线的形态,提取了异于砂岩的压汞参数(SHg/pc)max;同时引入胶结指数m值。以RQI和RQF为核心参数,建立各参数间的函数关系,以满足资料丰度较弱的情况下孔喉结构的评价需求。另外,基于(SHg/pc)max与RQI之间的相关性,在每个进汞压力测试点下,建立了SHg与RQI之间的函数关系,达到重构压汞曲线的目的。鉴于核磁T2几何平均值与RQI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利用T2几何平均值反演储层的渗透率。分析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和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完成孔喉结构的评价和储层参数的反演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杨敬红李雄炎秦瑞宝刘春成
关键词:碳酸盐岩孔喉结构储层参数压汞曲线参数反演
岩性油藏特征制约下超低渗透油层快速识别方法与模型被引量:5
2012年
复杂的岩石物理和特殊的渗流机理使得长庆油田超低渗透储层的流体识别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微观岩石物理机理研究,得出岩性控制物性,物性制约含油性,这一特征与超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宏观控油规律相符;基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模式的统计分析,在刻度一定前提下,当三孔隙度曲线的重合程度较高时,岩性较纯,对应地层段含油性较好;反之,则岩性不纯,对应地层段含油性较差,并且导致岩性不纯和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是泥质和钙质的存在。基于微观岩石物理规律和三孔隙度曲线响应特征,并综合反映流体性质的深感应电阻率和刻画储层物性的声波时差曲线,利用神经元非线性函数Sigmoid的突变性质衍生超低渗透油层的识别参数IPR和产水率Fw。通过对研究区54口井的处理,衍生识别参数IPR和Fw获得了83.33%的准确率。
许长福李雄炎周金昱李洪奇谭锋奇于红岩
关键词:岩性油藏流体识别SIGMOID函数产水率
一种低渗透储层产能定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渗透储层产能定量评价方法,步骤为:基于施工参数、测井参数和储层参数进行数据变换得到衍生参数;基于施工参数、测井参数和衍生参数进行数据清洗,优选出与低渗透储层产能关系紧密的参数;建立低渗透储层产能评价模型的...
李雄炎秦瑞宝刘小梅魏丹平海涛汤丽娜宋蓉燕周改英
文献传递
一种复杂油气储层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油气储层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它基于麦克斯韦导电方程,推导出了岩石导电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十二种岩性的岩电实验结果,推导出胶结指数与其相应的有效孔隙度和导电孔隙度差值之间关系,从而准确地建立了阿尔奇公...
李雄炎秦瑞宝刘春成李欣蔡露露
文献传递
基于克隆选择的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被引量:15
2008年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进化中随种群多样性降低易出现早熟收敛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克隆选择的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I mmun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mmu-nePSO),即在算法进化过程中,引入克隆复制算子、克隆高频变异算子、克隆选择算子。成比例克隆复制可以使优良个体得到保护,加快算法收敛;高频变异为新个体的产生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克隆选择算子从所有子代、父代中选择出最优个体,避免算法退化。最后通过对基本测试函数的仿真试验,验证了算法不仅可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而且提高了最优解的精度,有效地避免算法陷入到局部极值。
李莉李洪奇谢绍龙李雄炎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种群多样性克隆选择
一种复杂油气储层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油气储层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它基于麦克斯韦导电方程,推导出了岩石导电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十二种岩性的岩电实验结果,推导出胶结指数与其相应的有效孔隙度和导电孔隙度差值之间关系,从而准确地建立了阿尔奇公...
李雄炎秦瑞宝刘春成李欣蔡露露
文献传递
深层火山岩气层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三孔隙度测井资料在深层火山岩气层显示较弱,从而使三孔隙度测井资料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较困难。本文提出视标准层差值法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该方法消除岩性、泥质和井眼的影响,突出气层与标准层的差别,放大地层含气信息。通过实际应用证实,视标准层差值法能很好地指示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层的信息。
李雄炎李洪奇孙中春罗兴平于红岩
关键词:天然气火山岩标准层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被引量:6
2009年
石炭系火山岩的低渗透气藏具有的埋藏深、成因复杂、类型多、分布广、三孔隙度曲线响应特征不明显等特点,并且主要的四种火山岩气藏: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密度和纵波时差测井值差别较大,因此使基于三孔隙度测井资料的一系列识别气层的有效方法在该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气层的识别中无明显效果,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的角度出发,在进一步丰富岩心、测井和试油资料的前提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获取核心参数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决策树提取预测火山岩气层的模型,该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用数学分析方法遍历寻找对识别火山岩气层有用的信息,而不仅仅依靠三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并且消除了岩性的影响,因此获得了较高的识别率。
孟照旭李洪奇李雄炎啜晓宇何强
关键词:石炭系火山岩深层气低渗透气藏数据挖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