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娜仁高娃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育
  • 6篇社会
  • 3篇终身
  • 3篇终身学习
  • 2篇社会教育
  • 2篇教育学
  • 1篇地域性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理论
  • 1篇战后
  • 1篇秩序
  • 1篇社会参与
  • 1篇社会教育学
  • 1篇社会实践
  • 1篇社会实践教育
  • 1篇社会性
  • 1篇社会需求
  • 1篇社会治理
  • 1篇身教
  • 1篇实践教育

机构

  • 11篇山西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作者

  • 11篇娜仁高娃
  • 2篇牧野笃
  • 1篇马丽华
  • 1篇马丽华

传媒

  • 2篇日本问题研究
  • 2篇终身教育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中国德育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应对少子老龄化:“小型社会”的构建与“学习”的再概念化——访日本东京大学牧野笃教授被引量:3
2019年
牧野笃教授是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龄社会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社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文部科学省终身教育审议会委员,日本知名的终身学习理论和近代教育思想研究者。本访谈从日本国内弥漫已久的“超老龄化社会悲观论”切入,围绕学习观念的重新解构,日本对高龄社会的教育应对,以及老龄化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如何审思未来社会重构,如何认识作为社会基础建设的“学习”,分享了牧野教授关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应对代际矛盾,青年人归属感薄弱,人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等问题组织“人生100年时代构想会议”(2017)的始末和民间实践,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探寻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出路。中国当前也全面迈进老龄化社会。日本基于转变学习观念以及构筑“小型社会”理念下的政府举措与民间实践,对我国未来的社区建设及社区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丽华马丽华马丽华
关键词:终身学习
社会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演变及创生被引量:2
2022年
形成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社会教育学,应以明晰学科理论的创生逻辑为起点。依据学科理论的发展演变,发现“社会教育学”最初起源于“教育学理念的社会性展开”,而后逐渐聚焦于“社会问题的教育性尺度”,发展到当前则指向的是“学习型共同体的构建”。这说明社会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创生遵循的是“社会需求逻辑”,凸显了社会教育学应对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优先生成社会价值的理论建构导向。因而,我国当前社会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创生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有意识地遵循这一逻辑,在尊重知识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考虑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以及未来需求。具体表现在:向内要自觉养成学科理论思维,做好克服实践矛盾的认知准备;向外要深刻理解中国当前社会语境,全力聚焦本土生活实践。
娜仁高娃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学科理论社会需求创生
日本终身教育立法的思想脉络和价值取向——基于《终身学习振兴法》的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颁布并实施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期间经历了较为艰难曲折的立法过程。值得肯定的是,终身教育立法本身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进步性,推进了整个亚洲地区终身教育立法的进程与实践发展。但由于日本政府对于终身教育的理解与诠释经历了一个理念转变的过程,即教育理念说、学习主体说、学习权利说以及社会参与说,这样的思想脉络一方面为促成日本终身教育的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同时其中也蕴藏着各种价值冲突。由此,导致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颁布后其立法的价值取向一直被日本终身学界所诟病。立法过程中,"市场化"和"民营化"的经济取向、"行政化"与"分权化"的政治取向、"理念性"与"民办性"的理论取向以及"协调性"和"主体性"的社会取向等,价值取向的不一致使得日本终身教育政策执行困难。对日本终身教育立法的思想脉络以及价值取向的分析考察可以为我国终身教育立法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和风险规避。
马丽华娜仁高娃
关键词:终身教育思想脉络
社会教育属性探正:一个欧洲视角被引量:1
2018年
由于缺乏同质的理论基础,加上自身概念的模糊,社会教育身份定位,不管是作为特殊知识领域,还是专业实践领域,或是研究领域,抑或三者兼具,一直以来难有定论。作为教育性概念,社会教育看似内容涵盖丰富,实则缺乏知识本体,其基础理论问题和领域边界问题一直限制社会教育的准确定位。作为社会性概念,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限定,社会教育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专业实践和社会传统。对于社会教育的妥当理解,需要考察其概念的历史演进、理论基础以及与专业实践区分。社会教育的学科化和体制化,也应建立在社会教育的实践参与能力或者社会工作身份识别的基础之上。
项继发娜仁高娃
关键词:社会性
源起与旨归:社会教育实践发展的秩序逻辑
2022年
社会教育实践从其产生根源来看,是一种连接个人与社会的载体,验证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古典启蒙思想中的民主人权观念、工业化推进过程中频发的社会问题以及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教育机会均等运动,都促成了社会教育从“社会的教育”范畴里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教育实践。同时,也凸显了社会教育实践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考虑教育发展问题的倾向。为弥补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副作用,社会教育实践不但致力于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扶助,改善并提升民众素质,甚至作为社会问题解决的教育式方案,为社会摆脱工具理性危机、打破个体主义崇拜,进而重建并稳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秩序贡献了力量。这样的秩序逻辑也同样鲜明地反映在我国社会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中。基于此,我国当前语境下的社会教育实践发展应继续遵循秩序旨归。这一方面要求社会教育实践通过助力伦理秩序重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来继续发挥其秩序性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教育实践本身实现其秩序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娜仁高娃项继发
关键词:社会教育伦理秩序基层社会治理
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历史嬗变与发展走向被引量:1
2017年
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发展史,以研究范式为划分标准,大致分为"翻译教育学""日本教育学""战后教育学"及"冷战后教育学"四个阶段。但纵观整个日本教育学的研究进程,研究范式的因袭与转换反映了日本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思考动向,即"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教育学研究的继承性,另一方面却也推动了日本本土教育学的构建历程,使得日本教育学脱离了"欧-亚"二元对立的范式陷阱,开始走上独立教育学的构建之旅。
娜仁高娃
关键词:历史嬗变理论思维
我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价值向度、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被引量:4
2021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开始受到政府重视,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即便是在当下,它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在多元智能、完善德性、丰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都极为有利,对于我国“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前,我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发展掣肘陷入了困境,具体表现为:实践教育地位不高,实践场所缺乏规范,实践教育内容深度不够以及实践教育评价机制欠缺。基于此,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通过完善目标实现的理念表达、提升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地位,规范外部教育空间的管理、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深化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合作、创新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课程开发以及探索多元协同的评价方式、健全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评价机制,作为优化我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发展的路径。
娜仁高娃
关键词:社会实践教育
日本地域性社会教育的定位及特质——基于对长野县饭田市社会教育实践的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日本的社会教育概念是个发展着的地域性概念。当前它被更多地定义为援助、组织地域居民进行自我教育活动的实践形式。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开展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呈现了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多层次构造,并从中可以分析出日本社会教育的定位与特质。基于北海道大学等学者关于日本地域性社会教育实践构造的思想,明确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特点是“为了地域社会”“通过地域社会”以及“与地域社会一起”,而将三者统一则是日本社会教育的定位。这一定位表明,日本社会教育是一种教养性教育,不为经济、产业或就业,只为文化教养提升,侧重提升公民教养;日本社会教育是一种教育自治意识教育,倡导“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才是社会教育本质”的社会教育观;日本社会教育是一种“地域社会”教育,构建居民对于地域社会建设的“共同体”意识。这种社会教育的特质,一是基层治理性,日本的社会教育最终指向的是社会层面的重构与治理;二是依法治教性,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教育法制化建设的重视;三是全面参与性,其社会教育是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四是独立自主性,包括教育行政的独立性、公民馆的自立性。日本社会教育实践为我国社区教育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娜仁高娃
关键词:社会教育教育特质
“高龄者”内涵的重塑:基于非自反性存在的终身学习——娜仁高娃,马丽华与牧野笃的对话被引量:4
2020年
当前日本已经进入超高龄高度消费社会,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口结构的超高龄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即时性。社会的发展促使其本身放弃了以连续性和一贯性为基础的自反性特征,在工业社会形成的社会惯例与思维方式也与超高龄社会不相适应。在这种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高龄者的“社会参与”和“发展”内涵也有了很大不同,甚至高龄者的“存在”本身也呈现出了新的特质,表现为一种非自反性的存在。为了顺应超高龄高度消费社会的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和老年教育的全面展开,需要全社会正视“高龄者”内涵的重塑与革新,这对我国终身学习与老年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娜仁高娃马丽华牧野笃
关键词:高龄者终身学习社会参与老年教育
制度效应下日本社会教育的理论转向——兼论制度和理论的互涉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鲜明地反映了理论和制度之间的互涉关系,即制度的确立需要理论的支撑,而理论的发展又得益于制度的推行。日本社会教育理论发展的制度效应体现在:通过社会教育制度的确立,强化了社会教育场域内共同体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教育制度的运行,调控了社会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社会教育制度的修正,创新社会教育实践,最终促进公民社会目标的实现;当然,制度的停滞或后退自然也会刺激理论发挥其促进制度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基于此,考虑到现有日本社会教育制度的后退现状,制度效应下的日本社会教育理论创生将会发生新的转向,即从重新定位和理解社会教育入手深化社会教育理论研究,以促成社会教育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娜仁高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