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胁迫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组学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质谱
  • 3篇色谱
  • 3篇通路
  • 3篇通路分析
  • 3篇相色谱
  • 3篇大麦
  • 2篇液相色谱-质...
  • 2篇饮料
  • 2篇质谱联用
  • 2篇铅胁迫
  • 2篇贮藏
  • 2篇贮藏条件
  • 2篇脱氧雪腐镰刀...
  • 2篇小豆
  • 2篇镰刀

机构

  • 10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烟台南山学院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10篇杨建
  • 6篇张东杰
  • 6篇曹冬梅
  • 1篇魏文毅
  • 1篇鹿保鑫
  • 1篇宋大巍
  • 1篇朱丹
  • 1篇汤华成
  • 1篇李洪飞
  • 1篇牛广财
  • 1篇王鹤霖
  • 1篇王欣
  • 1篇刘金明
  • 1篇孙大庆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棘果醋饮料的研制被引量:14
2012年
以沙棘汁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成沙棘原醋,再调配成沙棘果醋饮料。以沙棘原醋用量、沙棘果汁用量、蜂蜜用量、蔗糖糖浆用量为实验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沙棘果醋饮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经正交实验得出每100mL沙棘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沙棘原醋8mL,沙棘果汁15mL,蜂蜜3g,蔗糖糖浆10g。经过调配、过滤、灌装后,在100℃下杀菌5min。生产的沙棘果醋饮料色泽亮丽,酸甜适口,具有浓郁的沙棘果香、醋香和蜂蜜香气。
牛广财朱丹魏文毅王欣王鹤霖杨建
关键词:沙棘果醋饮料正交实验
不同贮藏条件下大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变化趋势及加工去除效果分析
2022年
通过人工模拟多种不同贮藏环境,探究大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变化趋势及多种加工工艺去除效果,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在不同温度(5、15、25、35℃)、相对环境湿度(55%、65%、75%、85%RH)条件下贮藏大麦180、270、360 d后,运用蒸制、煮制、发酵工艺加工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含量变化趋势,以遗传算法优化径向基核函数参数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污染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DON含量呈上升趋势,75%RH是DON产生的最适环境。在加工脱毒方面发现三种工艺对DON的去除效果均有所不同,且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碳酸钠能够有效促进降解,但当添加到一定程度时,去除效果降低。其中煮制工艺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了50.81%~70.99%;蒸制工艺去除率较低仅为9.99%~24.37%;而在啤酒酿造全过程中(发芽、糖化、发酵),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去除率为-13.15%~41.67%。该研究对大麦的安全贮藏条件优化及加工过程中有效降低DON含量提供了技术指导。
娄雨豪曹冬梅刘金明刘金明张东杰王冀菲杨建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大麦贮藏食品加工脱毒
氟磺胺草醚胁迫红小豆幼苗代谢物及通路分析
2023年
为探究田间喷施氟磺胺草醚(FSA)对红小豆幼苗生长代谢的调控机制,以是否喷施FSA的红小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对红小豆幼苗代谢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喷药的红小豆幼苗(Z-2-ZZ-2)组与未喷药红小豆幼苗(Z-2-ZZ)组相比,正离子模式下筛选出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106种(上调50种,下调56种),负离子模式下130种(上调42种,下调88种),正离子模式下注释到差异显著的代谢通路5条(嘧啶代谢、异黄酮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半乳糖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映射到差异代谢物13种,负离子模式下注释到差异显著的代谢通路2条(花青素生物合成和黄酮类生物合成),映射到差异代谢物5种。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脂质、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类化合物在红小豆幼苗抵御FSA的胁迫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为红小豆田间使用FSA的安全性评价及红小豆增收增产提供新思路。
杨建汤华成汤华成崔航曹冬梅王冀菲张东杰
关键词:红小豆幼苗代谢物
重金属铅对大麦苗粉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探究铅(Pb)胁迫对大麦苗粉营养价值和风味的影响。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苗期(CMQ)及受Pb影响成苗期(CMQPb)大麦苗粉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进行精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到Pb胁迫后,大麦苗粉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无序结构(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向有序结构(α-螺旋)发生转化。通过高通量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共定性定量了大麦苗粉中25种氨基酸,其中Arg、Pro和His在Pb的影响下含量降低,Val含量升高,证明Pb会导致大麦苗粉的营养价值、甜度降低,苦味增加。本研究结果为大麦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崔航王冀菲杨建曹冬梅张东杰
关键词:铅胁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蛋白质二级结构氨基酸
基于LC-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铅胁迫大麦苗粉代谢产物及通路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模拟Pb污染区大麦种植,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Pb在大麦中的代谢通路及对大麦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实验选用成苗期大麦(CMQ)和经Pb胁迫大麦(CMQPb)两组样本。共定性出84个代谢物,通过对显著代谢物进行筛选(p<0.05)共得到60个差异代谢物,发现Pb胁迫对大麦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多酚类物质、多胺类物质、脂类及类脂质分子含量影响较大,说明Pb胁迫会对大麦苗营养成分产生一定影响。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Pb胁迫对β-丙氨酸代谢影响最大。β-丙氨酸、二氢尿嘧啶、泛酸和尿嘧啶4个差异代谢物对大麦受Pb胁迫后的差异代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崔航曹冬梅王冀菲娄雨豪杨建杨建
关键词:铅胁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通路分析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氟磺胺草醚胁迫对红小豆品质的影响
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是农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但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情况的发生,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为探究红小豆...
杨建
关键词:红小豆代谢组学氨基酸
麦胚原浆乳饮料的开发与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麦胚是小麦制粉的副产品,本文研究了采用将麦胚浸泡的方法生产麦胚乳饮料。最后通过梯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10%、单甘酯0.10%、蔗糖酯0.05%、脱脂乳粉3.0%。
鹿保鑫陈传方杨建
关键词:麦胚浸泡饮料
不同贮藏条件及加工处理后大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不同贮藏条件及不同加工处理方式的大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膳食摄入风险,在不同温度(5、15、25、35℃)、相对湿度(55%、65%、75%、85%)条件下贮藏大麦180、270、360 d,以蒸制、煮制、发酵工艺进行加工后,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其DON含量,以点评估与概率评估法探究慢性与急性膳食DON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初始大麦中DON的每日估计摄入量为0.00030~0.00130 mg/kg、慢性风险评价指数为0.30~1.31,经过360 d贮藏后慢性风险评价指数最高增加0.63,对于食用人群存在32.7%的暴露风险,而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为0.0026~0.0055 mg/kg,急性风险评价指数为0.33~0.69,不存在急性暴露风险。经过加工处理后,慢性风险评价指数由0.60~2.60降为0.17~2.34,急性风险评价指数最高可降低0.64。长期贮藏后的大麦中DON暴露量较高,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而经加工处理后可有效降低风险,且儿童暴露风险大于成人,需重点关注。
娄雨豪曹冬梅张东杰张东杰王冀菲杨建邵懿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风险评估
植物乳杆菌天然质粒分类被引量:3
2017年
为建立植物乳杆菌天然质粒分类方法,以质粒复制起始蛋白(replication initiation protein,Rep)作为分类标记,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方法,将植物乳杆菌53个编码Rep天然质粒划分为6个质粒类型,包括5个质粒家族和1个新的复制类型质粒,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每个质粒家族特有的骨干序列,最终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植物乳杆菌天然质粒的分类方法和标准。与以往质粒功能和不相容性分类方法相比较,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孙大庆李洪飞宋大巍杨建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质粒基因组复制子
应用液质联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Pb^(2+)胁迫对大麦籽粒中差异代谢物及关键通路的影响
2023年
为评估铅(Pb^(2+))污染对大麦籽粒的影响。该研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在正、负离子模式中,将Pb^(2+)胁迫大麦籽粒(GS1600)与对照组(GSCK)中共筛选出50种差异代谢物。研究发现:Pb^(2+)胁迫对大麦中的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有机杂环化合物含量变化影响显著。并通过KEGG功能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16条代谢通路,其中4条代谢通路(柠檬酸循环、谷胱甘肽代谢、糖氧化物和二羧酸代谢、苯丙烷代谢)为命中差异代谢物的关键代谢通路。结果表明,大麦受到胁迫后,Pb^(2+)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对大麦中脂质和类脂分子、苯环型化合物及有机氧化合物等代谢物产生显著影响。说明Pb^(2+)胁迫会对大麦籽粒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王冀菲曹冬梅崔航杨建杨建
关键词:大麦籽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