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诱发电位
  • 2篇视觉诱发
  • 2篇视觉诱发电位
  • 2篇视觉质量
  • 1篇点扩散函数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研究
  • 1篇调制传递函数
  • 1篇弱视
  • 1篇散光
  • 1篇图形视觉诱发...
  • 1篇内障
  • 1篇屈光
  • 1篇屈光参差
  • 1篇屈光参差性
  • 1篇屈光参差性弱...
  • 1篇像差
  • 1篇斜视
  • 1篇斜视性
  • 1篇斜视性弱视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赵琪
  • 4篇周珺
  • 4篇高敬
  • 3篇王肖
  • 2篇吴晓璇
  • 2篇孙园
  • 2篇刘瑞芬
  • 2篇王晓霞
  • 1篇王琳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P-VEP与黄斑OCT的变化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行P-VEP、黄斑部OCT检查,观察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下P100波的振幅、潜时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1个月低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8.94±4.65)μV,潜时为(108.25±16.65)ms,与术前1 d的振幅(5.66±4.02)μV和潜时(117.85±15.8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高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7.99±2.82)μV,潜时为(106.05±16.05)ms,与术前1 d的振幅(6.41±4.06)μV和潜时(110.45±19.9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88.00±77.00)μm,与术前1 d的(183.00±82.0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P-VEP的P100波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术前比较,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的振幅升高、潜时缩短;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加。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王肖周珺吴晓璇高敬刘瑞芬赵琪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对角膜塑形镜试戴结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对角膜塑形镜试戴成败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8例(67眼)。在戴镜前利用OPDⅢ-Scan进行检测,获得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Q值、4 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的斯特列尔率(SR)、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然后进行试戴,试戴成功者为成功组(45眼),试戴失败者为失败组(22眼),比较2组患者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的差异。结果试戴角膜塑形镜成功组SRI、SAI、Q值、SR、RMS与失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试戴成功与否与试戴前的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参数(SRI、SAI、Q值、RMS、SR)无关。
孙园周珺高敬王晓霞王琳赵琪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角膜形态视觉质量
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的视觉诱发电位(VEP)与对比敏感度(CS)的特征性变化,并探讨2种弱视不同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德国罗兰公司RETI scan 3.15系统对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9例斜视性弱视和18例非弱视性儿童的双眼行VEP和CS检查,进行弱视眼、对侧眼及非弱视眼之间的对比研究。结果与对侧眼或非弱视眼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在高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而斜视性弱视眼在全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2种弱视眼的振幅在低频时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侧眼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斜视性弱视对侧眼的潜时在低频下较非弱视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对侧眼的CS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性弱视眼表现为全空间频率上的C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侧眼的CS则优于非弱视眼。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拥有不同神经机制的观点。斜视性弱视的对侧眼并非"健眼"。VEP与CS检查对弱视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吴晓璇周珺王肖高敬刘瑞芬赵琪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视觉诱发电位
儿童散光度数变化对波前像差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散光度数变化对波前像差的影响,进而评估儿童视觉质量。方法收集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的7~10岁儿童,散瞳3 d,第4天行验光和OPD像差仪检查,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顺规散光儿童59例。患者依散光度大小分为低散光度组(1.00 D≤散光度<2.00 D)、中散光度组(2.00 D≤散光度<3.00 D)、高散光度组(3.00 D≤散光度<4.00 D)。通过OPD检查获取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和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等光学信息,进而分析全眼的总高阶像差、总彗差、总球差、总三叶草所对应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MTF曲线对应的面积比值(area ratio,AR)及PSF曲线对应的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各高阶像差所对应的RMS值、AR值及SR值的差异。结果4 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总彗差的均方根值及总三叶草的均方根值随着散光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球差的均方根值随着散光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TF曲线的AR值及PSF曲线的SR值都随着散光度增大而减小,且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顺规散光儿童散光度的变化对高阶像差、MTF、PSF均有影响,顺规散光的大小主要对高阶像差的不对称成分产生影响。
高敬周珺王肖孙园王晓霞赵琪
关键词:点扩散函数调制传递函数波前像差散光视觉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