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斜视
  • 5篇角膜
  • 4篇植入
  • 4篇植入术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3篇血管
  • 3篇眼科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屈光
  • 3篇综合征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疗效
  • 3篇角膜塑形
  • 3篇角膜塑形镜
  • 3篇超声
  • 2篇新生血管
  • 2篇新生血管性

机构

  • 2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赵琪
  • 6篇王慧珠
  • 5篇周珺
  • 4篇李静敏
  • 4篇王肖
  • 4篇高敬
  • 3篇邵彦
  • 3篇吴晓璇
  • 3篇孙园
  • 3篇王晓霞
  • 2篇王茜
  • 2篇郝凤荣
  • 2篇王友华
  • 2篇王帅
  • 2篇杨朝晖
  • 2篇刘瑞芬
  • 1篇王琳
  • 1篇贡雅洁
  • 1篇周萍
  • 1篇马榕

传媒

  • 4篇临床眼科杂志
  • 4篇眼科新进展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眼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对角膜塑形镜试戴结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对角膜塑形镜试戴成败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8例(67眼)。在戴镜前利用OPDⅢ-Scan进行检测,获得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Q值、4 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的斯特列尔率(SR)、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然后进行试戴,试戴成功者为成功组(45眼),试戴失败者为失败组(22眼),比较2组患者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的差异。结果试戴角膜塑形镜成功组SRI、SAI、Q值、SR、RMS与失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试戴成功与否与试戴前的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参数(SRI、SAI、Q值、RMS、SR)无关。
孙园周珺高敬王晓霞王琳赵琪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角膜形态视觉质量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放置后节眼内灌注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在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放置后节眼内灌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5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时常规放置后节眼内灌注,观察术后视力、眼底状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35眼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眼,0.3~0.4者8眼,0.1~0.2者18眼,数指~0.1者5眼;并发症:角膜轻度水肿4例,玻璃体出血1眼,脉络膜脱离1眼,术后晶状体后囊混浊2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的白内障,在选择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同时,放置后节眼内灌注是一种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赵琪杨朝晖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术前戴镜时限对术后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术前戴镜时限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散瞳后进行验光全矫配镜。按术前戴镜时限分为A、B两组,A组为术前戴镜0.5a且斜视度稳定的患儿30例; B组为术前戴镜1.0a且斜视度稳定的患儿30例。每组患儿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0.5a的视力、眼位、同视机及Titmus立体视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术后0.5a随访时,戴镜正位54例,过矫1例,欠矫5例。术后0.5a复查时,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 000),其中,A组无同时视及拥有一级视功能、二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者分别为10例、2例、4例、14例,拥有近立体视功能者14例; B组无同时视及拥有一级视功能、二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者分别为5例、3例、4例、18例,拥有近立体视功能者18例。A、B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位的正位率、各级视功能保留率、拥有近立体视功能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患儿术前戴镜0.5a即可以行手术矫正眼位,以期尽早改善眼位及双眼视功能。若因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不能在戴镜0.5a时手术,则宜在戴镜1.0a时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姜丹妮韩冬张佳欢裴天序赵琪
关键词: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视功能
将科研故事纳入眼科学理论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1
2023年
眼科学专业性强,知识体系相对独立,与其他临床专科联系相对较少,因此眼科教学内容较为庞杂枯燥;同时,眼球作为小脏器器官,组织结构查体均需借助显微专科检查设备,学习曲线较长,知识掌握相对困难;加之眼科学常被归属于"考查课",所占学时少,不被学生重视,上述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呈现吸引学生的高质量理论课是对授课教师的巨大挑战。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尝试调整授课方式,将教科书中各个知识点背后的经典科学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帮助学生以生动的方式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了解教科书中的经典知识点是如何被建立、被证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整后的课堂趣味性增加,激发了学生对教科书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加深了学生对眼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帮助学生了解医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临床科研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同时,我们利用我国优秀医学研究的典型专家学者作为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茜邴彦文王帅刘菲李静敏赵琪
关键词:眼科学理论课批判性思维
飞秒激光制瓣LASIK及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对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辅助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8.00 D以下高度近视对患者的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3例行FS-LASIK手术及24例行Trans-PRK手术的-8.00 D以下高度近视患者。方法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随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主要指标角膜曲率、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组间比较显示Trans-PRK组K1值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间点比FS-LASIK组高(P均<0.05),其余时间点角膜曲率值组间比较无差异。FS-LASIK组术后6个月角膜曲率K1(t=1.921,P=0.066),K2(t=1.199,P=0.239)较前一时间点无明显降低,变化趋于稳定;Trans-PRK组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K1(t=1.199,P=0.239),K2(t=1.922,P=0.063)较前一时间点无明显降低,趋于稳定。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均较术前略增高(P均<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Trans-PRK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数均小于FS-LASIK组,除第3个月(P=0.150)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FS-LASIK与Trans-PRK手术均能有效用于-8.00 D以下高度近视的治疗,但Trans-PRK手术对患者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更小,经过12个月随访显示恢复效果更佳,因此Trans-PRK手术更适用于-8.00 D以下高度近视患者。
裴天序张佳欢姜丹妮韩冬赵琪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曲率角膜后表面高度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38只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7~10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远期效果满意率为80%,术后效果良好。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及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
赵琪邵彦王慧珠
关键词:分离性垂直偏斜外科手术眼外肌
异种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碱烧伤动物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 ]观察异种角膜缘上皮早期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 ]用鲤鱼角膜作异种角膜缘上皮移植的角膜来源 ,对角膜缘碱烧伤的兔动物模型进行异种角膜缘干细胞上皮移植术 ,观察术后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的情况以及基质中的炎症反应。 [结果 ]异种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后 ,植片与植床粘附良好 ,基质中细胞浸润减轻 ,新生血管长入减少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异种角膜缘干细胞上皮移植术治疗角膜碱烧伤可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维持角膜缘的细胞屏障功能。
赵琪郝凤荣王慧珠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碱烧伤异种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泪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不同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探究其对青少年泪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满足入选标准的8~16岁青少年患者验配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组);同期对60例满足相同要求的青少年患者验配普通框架眼镜(框架镜组),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8~10岁组、11~13岁组、14~16岁组);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泪膜破裂时间与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角膜塑形镜组57例(114眼)、框架镜组59例(118眼)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前后基础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同期与框架镜组相比,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年龄组相比,8~10岁组泪膜破裂时间更早出现变化。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但会明显降低泪膜质量。配戴年龄是角膜塑形镜影响泪膜质量的重要因素,故应注意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裴天序张佳欢韩冬姜丹妮赵琪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青少年泪膜破裂时间
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的视觉诱发电位(VEP)与对比敏感度(CS)的特征性变化,并探讨2种弱视不同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德国罗兰公司RETI scan 3.15系统对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9例斜视性弱视和18例非弱视性儿童的双眼行VEP和CS检查,进行弱视眼、对侧眼及非弱视眼之间的对比研究。结果与对侧眼或非弱视眼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在高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而斜视性弱视眼在全空间频率条件下潜时延长。2种弱视眼的振幅在低频时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侧眼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斜视性弱视对侧眼的潜时在低频下较非弱视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对侧眼的CS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性弱视眼表现为全空间频率上的C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侧眼的CS则优于非弱视眼。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拥有不同神经机制的观点。斜视性弱视的对侧眼并非"健眼"。VEP与CS检查对弱视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吴晓璇周珺王肖高敬刘瑞芬赵琪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视觉诱发电位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光凝治疗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对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46例46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个月~2年.[结果] 本组46眼经视网膜光凝后39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4.8%,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7眼,占15.2%;33眼视力不变,占71.7%,视力下降6眼,占13.1%.[结论]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赵琪李静敏王慧珠
关键词: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