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龙祥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细菌纤维
  • 3篇细菌纤维素
  • 2篇椰子
  • 2篇椰子水
  • 2篇产生菌
  • 1篇淀粉
  • 1篇疑似
  • 1篇培养基
  • 1篇自然发酵
  • 1篇微观结构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马铃薯
  • 1篇马铃薯淀粉
  • 1篇发酵
  • 1篇发酵过程
  • 1篇不同培养基
  • 1篇产生菌株

机构

  • 5篇海南大学

作者

  • 5篇刘龙祥
  • 4篇刘四新
  • 4篇李从发
  • 4篇毕继才
  • 3篇杨一冲
  • 3篇邓健
  • 2篇陈华美
  • 1篇胡晓苹
  • 1篇李俊
  • 1篇余敏华
  • 1篇章翠
  • 1篇郝婧
  • 1篇何晓磊
  • 1篇陈白羽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椰纤果产生菌小型菌种库的建立及一个疑似新种的鉴定
椰纤果(Nata de coco)是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海南省是全国椰纤果的商品化生产基地,菌种、菌株来源广泛,多种多样,但企业除注重菌种/株的产量外,其余诸如其种...
刘龙祥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
文献传递
椰纤果生产中椰子水自然发酵过程成分及微生物群落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椰子水自然发酵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跟踪研究椰子水自然发酵8 d过程中其主要理化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变化主要出现在发酵前3 d,这期间p H也急剧下降,然后稳定在p H3.8左右;总酸含量在第2天达到第一个高峰,随后先下降,后上升;在观察结束时体系中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为1.54 g/L和0.28 g/L;发酵初期,各种微生物迅速増殖,也在前3 d达到最大值,而后真菌数量逐渐减少,细菌数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细菌体系中检测到了乳酸菌、醋酸菌、肠菌群、芽孢杆菌,其中乳酸菌和醋酸菌数量最多,且对成分变化有较大影响,而肠菌群和芽孢杆菌的存在也使得自然发酵椰子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自然发酵椰子水的菌相,并探寻其促进生产椰纤果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海南椰纤果行业走向安全、稳定、高产的生产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一冲李从发邓健刘龙祥胡淇淞毕继才陈华美章翠刘四新
关键词:椰子水自然发酵微生物群落
马铃薯淀粉对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 Y19动态发酵产球形细菌纤维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球形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在动态条件下发酵产生的细菌纤维素,具有机械强度高,结晶度高,持水力强和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特性。因其比静置发酵产生的膜状纤维素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纳米级孔隙,在生物分离、污水处理、固定化反应、药物缓释载体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该研究通过在Hestrin-Schramm培养基中添加马铃薯淀粉,探讨其对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 Y19动态发酵产BC的产量、球形均匀度、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0.15%的马铃薯淀粉可使产量由2.328 g/L提高至3.660 g/L,形成直径为0.5-0.8 cm的均匀球形BC。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可知,与对照相比添加马铃薯淀粉的球形BC呈现出更多的空隙和小洞,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其具有更小的结晶度和结晶尺寸。因此,Hestrin-Schramm培养基中添加马铃薯淀粉,不仅能够提高球形BC的产量及球形颗粒的均匀度,且对球形BC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修饰作用。
李俊刘四新毕继才胡晓苹刘龙祥邓健杨一冲李从发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微观结构
不同培养基的酵母发酵液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产量,研究4种酵母菌在NCW、PDB、YPD和BS等4种不同培养基中的发酵液对Gluconacetobacter europaeus Y9 BC产量的影响,并与新鲜椰子水和自然发酵椰子水发酵生产BC的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YPD培养基制成的4种酵母菌发酵液中BC产量都是最高的,其中活性干酵母贝酵母、面包酵母和自行分离筛选的野生酵母威克克鲁维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生产的BC产量分别为6.91、5.53、6.15、4.67 g/L,都显著高于以新鲜椰子水发酵合成的BC产量,贝酵母和威克克鲁维酵母在不同培养基中对BC产量影响不同,可能高于或者是接近自然发酵椰子水中的BC产量。推测酵母菌发酵液促进BC合成的原因不仅由于产生了合适浓度的乙醇,应该还与酵母菌产生了其他代谢产物,并且提供了良好的缓冲能力等有关。另一方面,筛自自然发酵椰子水的、野生的威克克鲁维酵母在任何培养基中培养后BC产量都较高,推测该菌株可能是新鲜椰子水经自然发酵后能使BC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贡献菌种之一。
何晓磊刘四新邓健杨一冲毕继才刘龙祥郝婧李从发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椰子水
椰纤果产生菌株分离鉴定和小型菌种库的建立
2016年
从海南省内外的椰纤果生产企业代表性的布点采样、分离以及交换等方式共获得145株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对其中93株采用持家基因、16Sr DNA基因等序列分析结合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引入近缘的7株不同种的模式菌株作为参照。结果显示,这些菌株被鉴定为驹形氏杆菌属(Komagataeibacter),其中79株分别鉴定为3个已知种:K.nataicola、K.europaeus、K.hansenii,另14株为未知种。采用持家基因dna K、rpo B和gro EL对14株未知菌进行鉴定,发现它们两两序列相似度均大于种间差异的临界值99.0%、98.8%和99.2%,推测该14株菌可能为驹形氏杆菌属的同一个新种。实验室目前的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包含模式种在内至少有9个已知种、还有至少1个疑似新种。小型菌种库还在持续建设中,这为保护我国椰纤果生产的菌种资源、优良菌株的遗传选育、椰纤果发酵生产的技术升级以及细菌纤维素的相关理论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刘龙祥刘四新陈华美余敏华陈白羽毕继才李从发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