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建国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吉安市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碱
  • 1篇对植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石松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总生物碱
  • 1篇甾醇
  • 1篇污染
  • 1篇锌吸收
  • 1篇绿化
  • 1篇金属污染
  • 1篇活性
  • 1篇非生物碱

机构

  • 3篇井冈山大学
  • 3篇吉安市林业局

作者

  • 3篇曾建国
  • 2篇周兵
  • 2篇闫小红
  • 2篇蒋平
  • 1篇殷帅文
  • 1篇毛恺俊
  • 1篇刘国伟
  • 1篇李珊珊
  • 1篇张韵
  • 1篇张爱华

传媒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0种绿化植物叶片对铅·锌吸收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江西省吉安市不同区域绿化植物对大气铅、锌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6个区域10种绿化植物叶片铅、锌含量。[结果]在所调查6个区域中,10种绿化植物叶片铅、锌含量较高的在井冈山大道,含量最低的在井冈山大学校园内,各区域不同植物叶片的铅、锌含量差异显著。10种绿化植物对大气铅、锌污染物均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物和植物种类的不同差异明显:对铅吸收量最高的植物为圆柏和雪松,分别为4.84mg/kg和4.57mg/kg,最低为海桐,为0.38 mg/kg;对锌吸收量最高的植物为日本女贞,为37.58mg/kg,最低为小叶黄杨,为11.08mg/kg。[结论]井冈山大学、天龙花园和白鹭洲公园为铅、锌无污染区;污水处理厂、松吉化工有限公司为铅、锌轻度污染区;井冈山大道为铅中度污染区、锌轻度污染区。
闫小红曾建国周兵蒋平张爱华
关键词:植物叶片重金属污染
碎米莎草茎总生物碱对植物和病原菌的生物活性被引量:5
2010年
以水稻(Oryza sativa)等5种植物和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对象,测定了碎米莎草(Cyperus iria)茎总生物碱对植物和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50~40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幼苗的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40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鳢肠(Eclipta prostrate)和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种子的萌发、烟草幼苗的苗高以及水稻、烟草和鳢肠幼苗的鲜重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对较低浓度总生物碱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千金子和车前草幼苗的鲜重以及5种植物幼苗的根长和苗高(烟草幼苗的苗高除外)有显著抑制作用。25~400μg mL-1的碎米莎草茎总生物碱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00~4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v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200~4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gregaria)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4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上述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0%、74.87%、40.93%、60.91%、52.70%和16.28%。
周兵曾建国闫小红蒋平刘国伟
关键词:总生物碱抑菌活性
石松非生物碱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用层析方法从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16-酮(1)、3α,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16-酮(2)、3β,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3)、3α,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4)、onocerin(5)、豆甾-5-烯-3β,7α-二醇(6)、豆甾-5-烯-3β,7β-二醇(7)和β-谷甾醇(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2的波谱数据系首次报道。
殷帅文曾建国王小夏张韵李珊珊毛恺俊
关键词:石松甾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