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小红

作品数:85 被引量:614H指数:14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41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植物
  • 17篇入侵
  • 14篇幼苗
  • 14篇入侵植物
  • 14篇种子
  • 14篇萌发
  • 12篇提取物
  • 12篇种子萌发
  • 11篇胁迫
  • 10篇幼苗生长
  • 9篇抑菌
  • 9篇苗生长
  • 9篇化感
  • 8篇抑菌活性
  • 8篇化感活性
  • 8篇活性
  • 7篇入侵性
  • 7篇干旱
  • 6篇叶片
  • 6篇物量

机构

  • 83篇井冈山大学
  • 11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吉安市林业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吉水中学
  • 1篇遂川县林业局
  • 1篇深圳市农科集...

作者

  • 83篇闫小红
  • 56篇周兵
  • 25篇王宁
  • 21篇胡文海
  • 16篇肖宜安
  • 12篇曾建军
  • 11篇李晓红
  • 11篇钟娟
  • 11篇蒋平
  • 7篇叶子飘
  • 5篇张斯斯
  • 4篇张争光
  • 4篇段世华
  • 4篇许冬梅
  • 4篇刘国伟
  • 4篇刘文阳
  • 3篇肖春玲
  • 3篇王建元
  • 3篇尹增芳
  • 3篇曹裕松

传媒

  • 23篇井冈山大学学...
  • 7篇植物研究
  • 6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种子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菜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开花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辣椒品种湘研6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下0.05mg/L的油菜素内酯(BR)对辣椒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R处理促进了正常生长条件下辣椒的开花和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率,增加了辣椒的结果及产量;干旱胁迫导致辣椒开花数的下降和落花率的增加,显著抑制了花粉活力和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率,引起结实数的下降和落果率的上升,最终降低了其产量;BR则显著促进了干旱胁迫下辣椒的开花、花粉活力以及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率,有利于干旱胁迫下辣椒总产量、单果重和千粒重的增加,减缓了干旱胁迫对辣椒开花结果的抑制作用。
胡文海闫小红陈金德漆慧娟罗琼吴剑锋肖赟君
关键词:辣椒油菜素内酯抗旱性开花结果
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碧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叶片光合作用特性、以及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mol/L NaCl处理促进了黄瓜幼苗生长,但高浓度NaCl(≥25 mmol/L)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系统II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叶绿素含量均随着浓度增加下降,气孔限制值(LS)、MDA和脯氨酸含量则随着浓度增加而上升;但NaCl处理对光化学效率(Fv/Fm)影响不大。由此说明,低浓度NaCl处理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且NaCl浓度低于100 mmol/L时也未引起黄瓜幼苗叶片光抑制的发生,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含量下降以及气孔限制,并且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也起到增强其抗性的作用。
曾志锋闫小红胡文海
关键词:NACL胁迫黄瓜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脯氨酸
壬酸对入侵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023年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入侵克隆植物,在添加不同剂量的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壬酸后,本研究对其组培苗的生长形态和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壬酸添加处理不仅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组培苗的分枝率、总茎节数、总叶片数量、总匍匐茎长度等形态指标,而且也显著降低了其叶片生物量、匍匐茎生物量、根及愈伤组织生物量、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其中,2μL和4μL壬酸添加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组培苗的存活率、叶片生物量和匍匐茎生物量未出现显著下降;但6μL和8μL壬酸添加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组培苗的存活率,抑制了其根及愈伤组织的形成。本研究预示:一定剂量的壬酸添加处理会改变入侵克隆植物的形态可塑性,减少其克隆分株的产生,进而有可能降低其入侵危害性。
杜丽王宁王宁曾建军周兵曾建军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组培苗
《环境生态学实验》模块式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被引量:6
2012年
实验教学是《环境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环境生态学实验》进行了模块式教学改革。结果表明,模块式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闫小红周兵曹裕松李晓红黄族豪肖春玲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本研究以亚美16号黄瓜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配方营养液中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差异,筛选出适合的水培营养液。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中黄瓜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发芽势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配方1和配方2溶液中黄瓜种子的发芽指数相对较高,且对照中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配方3和配方4溶液(P<0.05),对照和配方2营养液中黄瓜种子的活力指数显著高于配方1、配方3和配方4(P<0.05)。对照处理中黄瓜幼苗的根长最大,其后依次为配方2、配方1、配方3和配方4,且对照与配方2营养液以及配方2和配方1营养液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方1和配方3营养液中黄瓜幼苗的苗高显著高于对照、配方2和配方4(P<0.05);配方3溶液中黄瓜幼苗的单株鲜重最高(448.23±5.66mg),其后依次为配方1、配方4、配方2和对照,且配方3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可见,配方2和配方1溶液相对较适合于黄瓜水培中的种子萌发,而配方3和配方1溶液相对较适合于其幼苗生长。
闫小红曾建军陈章勤张春丽
关键词:营养液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交替呼吸途径防御弱光干旱下辣椒叶片光抑制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超辣9号辣椒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并利用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交替呼吸途径活性,研究了交替呼吸途径在防御弱光干旱(200μmol·m^(-2)·s^(-1) PAR,15%PEG)下辣椒叶片光抑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弱光干旱处理降低了辣椒叶片光化学能力,但诱导了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等能量耗散途径的增强,其光抑制程度较低;弱光干旱胁迫并未诱导辣椒叶片交替呼吸途径活性的明显上升,抑制交替呼吸途径后也未明显加剧光抑制程度;抑制交替呼吸途径虽然进一步降低了光化学能力,但也显著促进了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的进行。由此可见,弱光干旱胁迫下辣椒叶片主要通过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等叶绿体能量耗散途径防御光抑制的发生,交替呼吸途径并未起到明显作用。
胡文海闫小红闫小红
关键词:辣椒光抑制
交替呼吸途径对低温弱光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保护研究
2015年
以津研4号黄瓜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1 mM的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47%~48%交替呼吸途径(AOX途径)活性,研究了交替呼吸途径对低温弱光(100μmol·m^(-2)·s^(-1),8℃)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虽然降低了净光合速率,但未引起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和光合电子传递的变化,也未改变弱光下吸收光能在PSII光化学反应Y(II)、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部分Y(NO)之间的分配比例,这可能归功于低温弱光诱导交替呼吸途径的上调。低温弱光下抑制AOX活性虽然完全抑制了光化学反应和光合电子传递,并限制了净光合速率,但诱导了热耗散能力的增强,从而未引起光抑制的发生。由此可见,低温弱光下AOX途径活性的上调可有效地保护黄瓜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链,并优化光合作用;而抑制AOX活性后,黄瓜叶片也可通过促进热耗散防御低温弱光下光抑制的发生。
王旭明胡文海闫小红
关键词:黄瓜低温弱光光合作用
不同生育期入侵植物大狼把草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态策略的形成密切相关,对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揭示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入侵植物不同生育期之间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研究较少。以入侵植物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和称重法对大狼把草苗期、营养期和繁殖期的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研究,并利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方法对构件形态特性与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植株基径、分枝数和叶片数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根长、总叶面积和平均单叶叶面积均在营养期达到最高。叶生物量分配比在苗期最大(48.88%),茎生物量分配比在生殖期最大(59.89%);苗期和营养期根生物量分配比显著高于生殖期(P<0.05),茎生物量分配比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升高,而叶生物量分配比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下降,且不同生育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狼把草植株基径与各构件生物量间呈异速生长关系,总叶面积与茎、叶生物量大致呈等速生长关系,但不同生育期间、构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可见,不同生育期大狼把草的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关系存在差异,显示了其灵活的生长和资源分配策略。
闫小红何春兰周兵王宁尹增芳
关键词:生育期入侵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
基于光响应机理模型的不同植物光合特性被引量:33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特性,用LI-6400-40B荧光仪同时测量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白泡桐(Paulownia fortunei)、龙葵(Solanum nigrum)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曲线。利用植物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和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研究了这3种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葎草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但其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最大;白泡桐的叶绿素含量是龙葵的1.2倍,但这两种植物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没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龙葵的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要比白泡桐大,而它处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要比白泡桐短,且龙葵的电子利用效率要比白泡桐大。此外,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和处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对光响应曲线的差异也有可能影响它们的光合特性。
叶子飘胡文海闫小红段世华
关键词:光合特性
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溶剂浸提的方法获得血水草根茎的醇提物和水提物,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就血水草根茎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250~40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血水草醇提物对福寿螺卵的孵化抑制率、幼螺和成螺的相对毒杀率分别为30.22%~100.00%、12.36%~86.52%和5.56%~36.67%;水提物对福寿螺卵的孵化抑制率、幼螺和成螺的相对毒杀率分别为15.11%~42.45%、7.87%~34.83%和3.33%~28.89%。综合结果表明血水草醇提物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强于水提物,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螺剂的潜力。
周兵邹有闫小红刘名信钟娟蒋平
关键词:血水草福寿螺提取物杀螺效果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