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静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PZT薄膜
  • 1篇压电薄膜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漏电
  • 1篇漏电流
  • 1篇晶化
  • 1篇PZT
  • 1篇XRD
  • 1篇AFM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惠春
  • 2篇李敏
  • 2篇汪静
  • 1篇徐爱兰
  • 1篇孙建平

传媒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纳米科技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晶化处理方式对PZT薄膜性能的影响
2005年
采用改进的溶胶一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PZT薄膜,研究不同的晶化处理方式对PZT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晶化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薄膜沿(110)方向的择优生长;并且相对于常规晶化处理方式,快速晶化处理方式制备的PZT薄膜晶粒均匀,排布有序,可有效的提高薄膜的表面质量。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表面形貌可以有效地降低漏电流。
李敏惠春汪静
关键词:PZT薄膜XRDAFM漏电流溶胶-凝胶
纳米尺度压电薄膜PZT的结构特征和性能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锆钛酸铅(PZT)纳米晶薄膜,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PZT薄膜的晶粒结构、尺寸及电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传统的热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得到具有一定择优取向性的PZT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显示:快速热处理方式使PZT薄膜的晶粒具有自形晶结构,晶粒的排布更为有序,从而改善了薄膜的致密性。阻抗分析仪的测试结果表明:经快速热处理的薄膜,漏电流大约比传统热处理处理的薄膜的漏电流降低了20倍左右。
李敏惠春徐爱兰汪静孙建平
关键词:PZT薄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