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桂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有机碳
  • 4篇橡胶
  • 3篇点面结合
  • 3篇研磨
  • 3篇有机碳矿化
  • 3篇碳矿化
  • 3篇田间
  • 3篇田间持水量
  • 3篇铁架台
  • 3篇土壤田间持水...
  • 3篇橡皮带
  • 3篇氯丁
  • 3篇氯丁橡胶
  • 3篇耐氧化
  • 3篇抗击
  • 3篇不同粒径
  • 3篇持水量
  • 2篇氮素
  • 2篇土壤有机

机构

  • 13篇贵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药用植物...

作者

  • 13篇王桂红
  • 10篇王小利
  • 9篇王星
  • 9篇王萍萍
  • 8篇段建军
  • 8篇徐虎
  • 8篇焦克强
  • 7篇郭振
  • 7篇孙沙沙
  • 3篇苏以荣
  • 3篇何寻阳
  • 2篇郭振
  • 1篇刘坤平
  • 1篇陈香碧
  • 1篇胡亚军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水分和温度对西南喀斯特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为了探明环境因子对喀斯特土壤碳酸盐转化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理解土壤生态过程及碳循环提供理论依据.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棕色石灰土和地带性红壤(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添加^(14)C-CaCO_3室内培养100 d的方法,研究3种温度(15、25、35℃)和水分(30%、65%和100%WHC)条件下土壤无机碳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温度条件下,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速率最大值和100d累积最大释放量为0. 7~16. 8 mg·(kg·d)^(-1)和5. 9~29. 4 mg·kg^(-1),红壤为39. 7~103. 3mg·(kg·d)^(-1)和83. 3~135. 1 mg·kg^(-1);干旱条件下(30%WHC)两种土壤无机碳累积释放量最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且在65%WHC和100%WHC条件下,升温仍促进土壤无机碳释放;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的温度敏感性大于红壤,受土壤水分影响显著.添加碳酸钙后土壤pH和MBC含量均显著增加,两种土壤差异显著.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温度可解释无机碳释放7. 6%的变异,水分解释变异的2. 0%.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的背景下,研究西南喀斯特土壤碳循环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土壤无机碳释放的影响.
徐学池黄媛何寻阳王桂红苏以荣
关键词:棕色石灰土水分
一种室内测定不同粒径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测定不同粒径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装置,包括土样盛放玻璃容器(1),所述的铁架台(3)台面一侧靠边位置安装有立柱,立柱上安装有大铁圈(5);所述的土样盛放玻璃容器(1)竖直放在大铁圈(5)内;所述的大烧...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焦克强易香徐虎王星孙沙沙王萍萍王桂红曾廷廷
文献传递
一种室内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外盖(1)、橡胶内塞(2)、CO<Sub>2</Sub>吸收杯(3)、土样培养器(4)和棕色塑料瓶(5),所述CO<Sub>2</Sub>吸收杯(3)...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焦克强易香徐虎王星孙沙沙王萍萍王桂红
文献传递
一种室内测定不同粒径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测定不同粒径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装置,包括土样盛放玻璃容器(1),所述的铁架台(3)台面一侧靠边位置安装有立柱,立柱上安装有大铁圈(5);所述的土样盛放玻璃容器(1)竖直放在大铁圈(5)内;所述的大烧杯(...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焦克强易香徐虎王星孙沙沙王萍萍王桂红曾廷廷
文献传递
氮素影响秸秆降解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微生物机制
秸秆还田与施氮是喀斯特地区旱地农田土壤管理的常用措施,研究该区长期施肥旱地氮素水平调控秸秆降解与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微生物机制,对于提升退化的土地肥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长期施肥典型棕色石灰土为研究对象,利用100d...
王桂红
关键词:氮素土壤有机碳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首先确定了比色测定的条件(比色波长和显色时间),并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测定的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与TOC仪器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在测定WSOC值时,波长可选择在490 nm和525 nm,显色在2 h即可;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WSOC值与TOC仪器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用高锰酸钾比色法测定WSOC,虽然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相对于TOC仪器法的测定结果较低,但是与TOC仪器法测定结果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乘以矫正系数1. 28即可为TOC仪器法测定值。
王星孙沙沙王桂红王萍萍郭振焦克强段建军王小利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碳土壤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喀斯特农田微生物群落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重要措施,为认知秸秆配施氮肥对秸秆和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作用机制,选取喀斯特长期施肥定位试验3种土壤(不施肥、无机肥、秸秆与无机肥配施),采用室内培养结合^(13)C示踪技术,设置不添加秸秆(对照组)及添加秸秆配施3种氮素水平处理(0、214. 0和571. 0 mg·kg^(-1),以干基土计),研究^(13)C标记的秸秆和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土壤的秸秆CO_2排放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土壤,且氮素水平显著影响不施肥土壤的秸秆有机碳矿化;长期施肥土壤激发效应均显著低于不施肥土壤,且低水平氮素配施降低秸秆添加引起的正激发效应,高水平氮素反而增大. PCA分析表明长期施肥、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均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其中秸秆与氮素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总PLFAs、细菌和真菌PLFA摩尔质量浓度(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40. 3%~53. 0%、41. 1%~62. 6%和60. 5%~148. 6%),但氮素水平影响不显著,土壤G^+/G^-降低并稳定在0. 8左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增加土壤DOC含量、影响土壤革兰氏菌群落结构,从而影响秸秆和土壤有机碳矿化.上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低水平氮肥有利于提升喀斯特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徐学池苏以荣王桂红刘坤平胡亚军陈香碧郑小东何寻阳
关键词:氮素秸秆还田长期施肥同位素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以贵州普定县陈家寨小流域为对象,探讨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特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陈家寨喀斯特小流域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42.03(±25.08)g/kg,其中灌木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7.44(±28.38)g/kg,是耕地有机碳含量的3.5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荒草地>人工林>果园>耕地,游离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果园>耕地,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耕地>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各活性碳组分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游离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复杂性,因此不同活性有机碳的表征指标无论数值还是变化趋势不能直接比较。
王星段建军王小利徐虎王桂红郭振王萍萍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一种室内测定不同粒径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测定不同粒径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装置,塑料底盖(2)放入1.2μm微孔滤纸、再扣紧土样盛放玻璃容器(1)的底端端口,整体放置在铁圈(5)中并固定在铁架台(3)上,大烧杯(4)置于土样盛放玻璃容器(1)...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焦克强易香徐虎王星孙沙沙王萍萍王桂红
文献传递
一种点面结合的研磨棒及研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面结合的研磨棒及研磨方法,包括研磨头(1)和研磨柄(3),所述的研磨头(1)的研磨面为椭圆球形结构,研磨头(1)椭圆球形结构上有一个平面与研磨柄(3)其中一个端面为一体式连接,研磨柄(3)的另一端为研磨...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王星焦克强易香徐虎孙沙沙王萍萍王桂红曾廷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