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雪莹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例
  • 2篇登革热
  • 2篇早死
  • 1篇登革病毒
  • 1篇新农合
  • 1篇伊蚊
  • 1篇三氯苯达唑
  • 1篇三氯苯达唑治...
  • 1篇市中心
  • 1篇输入性
  • 1篇输入性登革热
  • 1篇死因
  • 1篇死因顺位
  • 1篇疟疾
  • 1篇片形吸虫
  • 1篇主要死因
  • 1篇住院
  • 1篇住院病例
  • 1篇吸虫
  • 1篇消除疟疾

机构

  • 6篇玉溪市疾病预...
  • 3篇云南省寄生虫...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大理大学
  • 1篇玉溪市人民医...
  • 1篇云南省玉溪市...

作者

  • 7篇蒋雪莹
  • 4篇张迪
  • 4篇魏如清
  • 4篇李吉
  • 4篇王艳波
  • 3篇李六九
  • 3篇范芝宏
  • 2篇杨明东
  • 2篇郭晓芳
  • 2篇金正海
  • 2篇赵微
  • 1篇杨恒林
  • 1篇李顺祥
  • 1篇付金翠
  • 1篇高良敏
  • 1篇张丽华
  • 1篇张洪军
  • 1篇李再友
  • 1篇李吉
  • 1篇王艳波

传媒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玉溪市中心城区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中心城区白纹伊蚊分布情况,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8月在玉溪市中心城区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居民区和特殊场所室内外积水容器中捕获蚊幼虫,在特殊场所采用人工诱捕法和全捕法捕获成蚊;对白纹伊蚊成蚊进行登革热病毒(DENV)特异核酸检测。结果城北的3个村及城西1个居民区均监测到白纹伊蚊,总容器指数(CI)为0.37;城东、城南和城中均未发现白纹伊蚊;在城北及城西的废旧轮胎加工厂和废品收购站人工捕获成蚊7种共2 193只,白纹伊蚊占总捕获数的82.44%(1 808/2 193),蚊幼虫CI为5.21,北城废旧轮胎加工厂布雷图指数高达60.00;白纹伊蚊成蚊未检出DENV特异性核酸。结论玉溪市中心城区首次监测到白纹伊蚊且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传播及流行的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范芝宏魏如清李六九金正海李吉郭晓芳王艳波张迪蒋雪莹杨明东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
2019年玉溪市居民主要死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居民死亡现状、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工具对玉溪市居民2019年的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玉溪市2019年死亡人数15 190例,男性8 658例,女性6 532例,全人群死亡率为637.96/10万,男性死亡率为708.52/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3.5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 <0.01)。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构成的79.90%;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 <0.01)。2019年玉溪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47岁,男性74.93岁,女性80.37岁。去除前5位死因,总人群期望寿命可提高8.99岁,男性期望寿命可提高9.00岁,女性期望寿命可提高8.08岁。2019年死亡导致玉溪居民早死寿命损失(YLL)为327 441人年,男性YLL为207 975人年,女性YLL为120 558人年。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损伤和中毒是影响居民健康、造成居民早死和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
张迪李娅婕赵微李吉蒋雪莹王艳波冯婉君杨瑞魏如清周厚洺李顺祥
关键词:死因顺位
2013-2019年玉溪市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四类慢性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玉溪市2013-2019年户籍人口死亡资料,分析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比例、慢性病死亡率、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等指标。结果2013-2019年全市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比例为83.35%~84.57%;慢性病标化死亡率由698.25/10万上升至729.62/10万;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5.40%~15.83%,EAPC为-0.15%,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EAPC为1.41%,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四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从2013年19.26%上升到2019年19.84%,EAPC为0.70%,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从6.40%下降到5.21%,EAPC为-3.43%,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病是玉溪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男性的综合干预,是降低慢性病早死率的关键。
张迪蒋雪莹周厚洺赵微冯婉君李娅婕王艳波李吉杨瑞李顺祥
关键词:慢性病构成比
三氯苯达唑治疗肝片形吸虫病例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报告1例肝片形吸虫患者采用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的治疗情况,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对人肝片形吸虫病治疗无效,而三氯苯达唑能有效治疗。
王艳波魏如清李六九李吉蒋雪莹
关键词:肝片形吸虫三氯苯达唑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输入性登革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病毒分子遗传背景,为当地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登革病毒血清型检测,对E基因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9年玉溪市共监测到2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其中,来自云南省景洪市18例、柬埔寨3例、缅甸和越南各1例。主要分布在江川区(9例)和红塔区(8例)。成年病例为主,以农民(11例)和家务及待业者(5例)为主。共检测20份样本,17份景洪市输入样本检出11例DENV-1、5例DENV-2、1例DENV-3阳性;2份柬埔寨输入样本检出1例DENV-1阳性;1份缅甸输入样本为DENV阴性。从景洪市输入的DENV阳性样本中得到6条DENV-1、3条DENV-2和1条DENV-3 E基因序列。6株DENV-1 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4%~100%,与2019年景洪市DENV-1本地流行株和柬埔寨输入株核苷酸相似性为100%,属于基因I型;3株DENV-2 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1.1%~99.9%,与2019年景洪市DENV-2本地流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8%~100%,属于Asian I基因型和Cosmopolitan基因型;1株DENV-3 E基因序列与2019年景洪市DENV-3本地流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3%,属于基因Ⅲ型。结论 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存在境内外两个来源的登革热输入病例,病例中存在3种血清型登革病毒感染,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与东南亚地区流行株进化关系最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登革热输入病例的检测与监测。
田杰范芝宏杨娟蒋雪莹杨明东郭晓芳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
2005年至2012年玉溪市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住院病例疾病谱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自2005年实施新农合以来,农村地区疾病谱变化情况,为新农合政策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村居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玉溪市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纳入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用Excel 2003、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至2012年,玉溪市纳入新农合的住院患者共计248 670例,其中,最多的是泌尿生殖系病58 495人(23.52%)、其次是呼吸系统病57 849人(23.26%)及损伤及中毒42 073人(16.92%).构成比前三位的疾病占所有病例的63.70%.构成比动态情况,消化系统病各年构成基本平稳,保持在10.99%~12.70%之间.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的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病、神经系统病等6类,呈现下降趋势的病种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传染病除2010年发病构成相对有所增高外,其余年份构成比基本维持在2.00%左右,构成呈总体平稳.结论农村地区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住院患者疾病谱的研究是新农合政策制定及实践的主要参考依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李顺祥蒋雪莹李再友张洪军付金翠高良敏张丽华
关键词:新农合疾病谱变化
云南省玉溪市1954-2015年消除疟疾措施实施情况和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科学评价玉溪市消除疟疾项目工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954—2015年疟疾疫情数据、各类工作报表、文件、监测数据、防治措施和消除疟疾方案等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防治工作经历疟疾高发和大流行期、发病基本遏制期、疫情基本控制期、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行动计划期4大阶段。在2010—2015年消除疟疾阶段,全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学管理工作机制,各级经费到位,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规范项目考核评估验收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2010—2015年"三热病人"血检92 921人,疟原虫阳性率0.03%,RDT检测21 100人,阳性率0.15%,流行季节发热病人血检数占全年血检数的84.63%,1953—2015年期间发病率最高是1954年,发病率2 891.6/10万,项目实施后疟疾发病率均控制在1.0/10万以下,2011—2015年仅发现输入性病例,媒介监测未发现微小按蚊,全市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结论全市建立健全了项目各项工作机制,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各项消除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县(区)市提前通过考评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
范芝宏李六九魏如清王艳波金正海李吉蒋雪莹张迪杨恒林
关键词:消除疟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