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如清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疟疾
  • 2篇登革热
  • 2篇疟疾防治
  • 2篇消除疟疾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病毒
  • 1篇血压
  • 1篇血压管理
  • 1篇血压控制
  • 1篇血压控制率
  • 1篇伊蚊
  • 1篇早死
  • 1篇三氯苯达唑
  • 1篇三氯苯达唑治...
  • 1篇市中心
  • 1篇死因
  • 1篇死因顺位
  • 1篇疟疾诊断
  • 1篇疟区
  • 1篇片形吸虫

机构

  • 8篇玉溪市疾病预...
  • 5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云南省玉溪市...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9篇魏如清
  • 7篇李六九
  • 6篇范芝宏
  • 5篇张迪
  • 5篇李吉
  • 4篇蒋雪莹
  • 3篇王艳波
  • 2篇杨明东
  • 2篇郭晓芳
  • 2篇金正海
  • 1篇杨恒林
  • 1篇李顺祥
  • 1篇周红宁
  • 1篇孙晓东
  • 1篇左顺武
  • 1篇姜进勇
  • 1篇赵微
  • 1篇范波
  • 1篇周艳华
  • 1篇李吉

传媒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玉溪市中心城区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中心城区白纹伊蚊分布情况,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8月在玉溪市中心城区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居民区和特殊场所室内外积水容器中捕获蚊幼虫,在特殊场所采用人工诱捕法和全捕法捕获成蚊;对白纹伊蚊成蚊进行登革热病毒(DENV)特异核酸检测。结果城北的3个村及城西1个居民区均监测到白纹伊蚊,总容器指数(CI)为0.37;城东、城南和城中均未发现白纹伊蚊;在城北及城西的废旧轮胎加工厂和废品收购站人工捕获成蚊7种共2 193只,白纹伊蚊占总捕获数的82.44%(1 808/2 193),蚊幼虫CI为5.21,北城废旧轮胎加工厂布雷图指数高达60.00;白纹伊蚊成蚊未检出DENV特异性核酸。结论玉溪市中心城区首次监测到白纹伊蚊且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传播及流行的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范芝宏魏如清李六九金正海李吉郭晓芳王艳波张迪蒋雪莹杨明东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
云南玉溪市1953—2015年疟疾防治效益成本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1953—2015年(62年)疟疾高度流行区疟疾防治的效益成本情况,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可持续性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62年来疟疾防治过程中疟疾发病、死亡和住院人数;收集疟疾防治各种(类)投入和支出疟疾防治的人、财、物情况,计算总投入和总效益。国家、国际组织、集体和个人实际投入疟疾预防及治疗的人、财、物费用计为直接成本(直接投入),门诊和住院病人及培护的误工费计为间接成本(间接投入)。用防治初期三年平均发病率、病死率和1978—1986年平均住院率计算总的发病数、死亡数和住院数,减去防治期间发病数、病死数和住院数。应用效益成本比率法(benefit-cost ratio,BCR)计算62年的疟疾防治效益成本情况。结果全市在62年的疟疾防治中共收治233 327例,减少发病2 611 820例、减少死亡4 219例、减少住院52 645例、减少病人误工损失17 094 894 d,消除200余万居民感染疟疾的风险。国家投入,包括设备、药品、检测、培训、人力等九项支付经费5 905.51万元。个人投入医药费、住院费、误工费和陪护费等四项支出7 885.85万元。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139 309.2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68 804.06万元。效益成本为18.41∶1,年平均净效益为3 174.36万。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无法估量。结论当地62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可行有效,对保护社会和家庭劳动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范芝宏杨娟李六九魏如清姜进勇周红宁
关键词:疟疾
2019年玉溪市居民主要死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居民死亡现状、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工具对玉溪市居民2019年的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玉溪市2019年死亡人数15 190例,男性8 658例,女性6 532例,全人群死亡率为637.96/10万,男性死亡率为708.52/10万,女性死亡率为563.5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 <0.01)。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构成的79.90%;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 <0.01)。2019年玉溪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47岁,男性74.93岁,女性80.37岁。去除前5位死因,总人群期望寿命可提高8.99岁,男性期望寿命可提高9.00岁,女性期望寿命可提高8.08岁。2019年死亡导致玉溪居民早死寿命损失(YLL)为327 441人年,男性YLL为207 975人年,女性YLL为120 558人年。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损伤和中毒是影响居民健康、造成居民早死和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
张迪李娅婕赵微李吉蒋雪莹王艳波冯婉君杨瑞魏如清周厚洺李顺祥
关键词:死因顺位
玉溪市主要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玉溪市主要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情况,为降低服用磷酸伯氨喹风险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玉溪市傣族、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彝族五个民族人群,采集滤纸干血膜用纯化学反应荧光法进行红细胞G6PD活性检测。结果共检测1 523人,G6PD缺乏者63例,缺乏率为4.14%。其中,男性为4.92%,女性为3.83%,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傣族、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彝族G6PD缺乏率分别为15.77%、3.26%、2.75%、0.67%、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年龄组G-6PD重度缺乏较高。结论玉溪市居民G6PD缺乏率高低及轻重情况与民族、年龄和区域性相关。提示在疟疾高度流行区重点居民G6PD的检测,应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检查内容,以提高疟疾流行区居民服用伯氨喹磷的依从性,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范芝宏李六九杨娟魏如清张迪孙晓东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2010—2014年玉溪市高血压管理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玉溪市高血压患者管理情况,为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政策依据。方法通过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网络直报系统和现场抽样,导出Excel和SPSS表格形式,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玉溪市5年共发现并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48 866例,高血压管理率由2010年的18.19%上升到2014年的43.90%,2014年血压控制率达54.33%。结论玉溪市高血压管理病例逐年增加,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偏低,需加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以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周艳华左顺武魏如清李吉张迪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控制率
三氯苯达唑治疗肝片形吸虫病例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报告1例肝片形吸虫患者采用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的治疗情况,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对人肝片形吸虫病治疗无效,而三氯苯达唑能有效治疗。
王艳波魏如清李六九李吉蒋雪莹
关键词:肝片形吸虫三氯苯达唑
云南省玉溪市首例输入2型登革病毒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登革热是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共有4个血清型,其中DENV-2较易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1].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等省均发生过因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其中2013和2015年在云南省边境地区也先后出现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疫情[2-4].本研究于2015年对玉溪市登革热疑似病例开展了监测,检测发现了1例DENV-2感染输入病例,现对该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范芝宏郭晓芳李六九魏如清李文普静波杨明东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高疟区消除疟疾危害技术策略集成与应用研究
范芝宏李六九魏如清李顺祥范波矣成江李吉王艳
消除疟疾危害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的庄严承诺。玉溪市是云南省疟疾高度流行州市之一。围绕遏制疟疾高度流行、实现消除疟疾和维持无病例状态目标。课题组历时62年,历经几代疟防人员的不懈努力,依托湄公河流域遏制疟疾等多个国际国内合作项...
关键词:
关键词:疟疾防治疟疾诊断
云南省玉溪市1954-2015年消除疟疾措施实施情况和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科学评价玉溪市消除疟疾项目工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954—2015年疟疾疫情数据、各类工作报表、文件、监测数据、防治措施和消除疟疾方案等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防治工作经历疟疾高发和大流行期、发病基本遏制期、疫情基本控制期、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行动计划期4大阶段。在2010—2015年消除疟疾阶段,全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学管理工作机制,各级经费到位,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规范项目考核评估验收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2010—2015年"三热病人"血检92 921人,疟原虫阳性率0.03%,RDT检测21 100人,阳性率0.15%,流行季节发热病人血检数占全年血检数的84.63%,1953—2015年期间发病率最高是1954年,发病率2 891.6/10万,项目实施后疟疾发病率均控制在1.0/10万以下,2011—2015年仅发现输入性病例,媒介监测未发现微小按蚊,全市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结论全市建立健全了项目各项工作机制,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各项消除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县(区)市提前通过考评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
范芝宏李六九魏如清王艳波金正海李吉蒋雪莹张迪杨恒林
关键词:消除疟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