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丹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佛教
  • 1篇电影
  • 1篇心境
  • 1篇影视
  • 1篇影视人类学
  • 1篇殖民
  • 1篇中国人
  • 1篇人类学
  • 1篇社会
  • 1篇神山
  • 1篇生态审美
  • 1篇特质
  • 1篇情感
  • 1篇宗教
  • 1篇晚清
  • 1篇现代社会
  • 1篇灵性
  • 1篇曼荼罗
  • 1篇景观

机构

  • 4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篇郁丹
  • 2篇刘冬梅
  • 1篇王玥玮
  • 1篇梁艳

传媒

  • 3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民族研究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国藏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在神的怀抱里:一个安多藏族村落的生态-显圣景观被引量:11
2010年
宗教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一个新的分支,其实质是希望凸现原住民生态观。本文通过聚焦藏族信仰系统的生态观,试图阐释人的社区、神灵、佛法和有着宗教意义的自然景观(1andscape,尤其是群山)之间复杂、互惠的渗透关系。作为与其他相关学术著作的对话,本文提出了两个观点:其一是藏族圣地的生态价值不总是超世间的,而是存在于有情界、自然界中,与修行者、普通人、地方神灵和自然景观相互关联;另一个观点是,宗教仪式产生了切实的生态效应,在当地藏族人保持其生活环境平衡的过程中扮演着调节角色。
郁丹
传教士符号暴力下的晚清“中国人特质”——对明恩溥《中国人的特质》的后殖民阅读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试图通过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特质》为个案,对西方传教士笔下的晚清"中国人特质"进行后殖民式的阅读。在本文中,传教士对中国人的描述被视为一种民族志类型。本文对传教士民族志的后殖民批评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作为剥夺"他者"道德性的符号暴力、作为针对"他者"的自我集体表征的符号暴力和作为肢解文化现实的符号暴力。
郁丹
关键词:符号暴力后殖民
安多藏族村落的生态:曼荼罗化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基于详细的民族志材料,呈现出一个安多藏族村落中土地-神-人之间的独特关系,阐述了佛教徒的日常生活如何与山神相关联,如何对村民们维护自身集体记忆、保持栖居环境的良好生态和繁茂兴旺产生实际的作用。文章的理论观点是:佛教作为一种实践宗教,不仅具化(embodied)与置入人们的意识中,还存在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世界里。因而,作者认为佛教不仅仅是一种人类的精神行为,也表征了作者称为生命及其生态间的"互根性",其显现为村落地境的佛教曼荼罗化。
郁丹刘冬梅
关键词:安多藏族佛教
万玛才旦电影中的佛教景观被引量:5
2017年
文章以当代中国藏族电影导演万玛才旦的系列电影作品为例,探讨了当代藏族影片如何对全球化和现代化与佛教价值观之间的张力进行表述,对其电影的国际化创作过程进行阐释,同时也探讨了当代藏族电影的跨族制作过程。
郁丹刘冬梅
纯粹的卡里斯玛及其传导性:当代康区及果洛地区藏传佛教转世喇嘛的心景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旨在对当代康区及果洛地区藏传佛教在复兴背景下纯粹的卡里斯玛(genuine chadsma)现象进行一种社会学的研讨。其关注的焦点是当代我国境内藏传佛教的转世喇嘛的内质及其集体功能。在理论层面上,这篇文章质疑了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观点,他仅将卡里斯玛看作个人人格魅力,并且认为它经历着一个日常化(routinization)及最终消亡(demise)的过程。作者基于对藏族深具魅力的转世喇嘛及其与寺院制度共生关系的认识,提出了在藏文化情境中,纯粹的卡里斯玛不仅是以个体人格为中心的现象,更关键的,它还是古老宗教体系集体性的表现。这类佛教里的纯粹卡里斯玛,不仅其再生得到了藏传佛教寺院制度的支撑,甚至还可以在希望获得它的人们身上传导。
郁丹
关键词:佛教
现代社会中的灵性被引量:4
2012年
灵性(the spiritual)与世俗(the secular)在欧美现代性中同时被构建成为与制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ized religion)相关联的两个替代物。灵性的概念存在着矛盾,即:它既被视为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又与民族认同相关联。再者,灵性的概念在全球传播的同时,被植入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它的发展轨迹在各个地方是不同的。本文认为:印度和中国的现代性是两国与[西方]帝国现代性互动后的产物。灵性在印度的相对成功与其在中国的相对失败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兴起。从更深层次上讲,有一个普遍观点,即中国的传统必须被西方的科学所取代,这在建国前早已被描绘成中国现代性的特征。而在印度,各类传统被当作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的资源,其所反抗的是从文化和政治上使印度从属于西方强权的物质现代化。
范彼德郁丹梁艳
关键词:现代社会灵性
魂山寄忆——藏区神山民族志影片摄制过程中的地境情感、生态审美及心境张力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以田野叙事来研讨一部民族志电影制作的失败原因,其侧重点是置影片于青海省果洛州阿尼玛卿神山的前期拍摄过程,用意是在于凸显民族志田野元素和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在人类学对表征问题的研讨语境下提出影像和文本应该是平行的、共存的。通过对拍摄过程的反思,强调民族志无论是由文字撰写还是用影像设备勾画而成都是一类多维度的文本(multiscape text),其中心论点是民族志电影或文本是一张地境(landscape)与心境(mindscape)相连的情感地形图。
郁丹王玥玮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生态审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