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丛丛
-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风湿祛痛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Akt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FSQTC)对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诱导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灌胃给予FSQTC低、中、高剂量(0. 25,0. 5,1 g·kg^(-1)) 19 d后,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20μg·L^(-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μg·L^(-1))体外诱导人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系MH7A,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FSQTC(0. 02,0. 1,0. 5μg·L^(-1))作用后,取细胞备用。分别提取滑膜组织以及MH7A和HUVEC两种细胞中的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p-p38 MAPK,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中p-Akt,p-p38 MAPK,p-ERK和p-JNK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 01),经0. 25,0. 5,1 g·kg^(-1)·d^(-1)的FSQTC治疗后降低(P <0. 05,P <0. 01);与空白组比较,VEGF或TNF-α能分别诱导p-Akt,p-p38 MAPK,p-ERK和p-JNK在MH7A或HUVEC细胞中的异常升高(P <0. 01),0. 02,0. 1,0. 5μg·L^(-1)的FSQTC能明显降低p-Akt,p-p38 MAPK,p-ERK,p-JNK的表达水平(P <0. 05,P <0. 01)。结论:FSQTC能负调节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CIA大鼠滑膜组织、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滑膜细胞中的异常活化,这可能与其对RA滑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有关。
- 刘春芳何莲花王靖霞李逸群孙丛丛荆宇苗艳东林娜
-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类风湿关节炎
- 紫草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为了观察紫草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侵袭能力影响,并从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该实验采用TNF-α(20 ng·mL-1)体外诱导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系(MH7A),加入不同浓度紫草素(0.025,0.05,0.1 pmol·L^-1)作用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划痕试验、黏附试验及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MH7A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迁移、黏附和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H7A细胞中Akt和MAPK信号通路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NF-α能明显诱导MH7A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侵袭能力,升高Akt,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与TNF-α组相比,紫草素作用24 h对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作用48 h能浓度依赖地降低TNF-α诱导增加的MH7A细胞增殖活性,作用24 h内还能显著降低TNF-α诱导异常升高的MH7A细胞迁移、黏附、侵袭能力及Akt,JNK,p38,ERK的磷酸化水平。这些结果提示紫草素可降低TNF-α诱导异常升高的MH7A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kt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相关。
- 何莲花汪倩倩汪倩倩孙丛丛林娜
- 关键词:紫草素增殖迁移
- 基于VEGF/VEGFR2/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健脾活骨方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健脾活骨方(JPHGP)对实验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ONFH)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并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46%酒精度红星二锅头10 m L·kg^(-1)·d^(-1)灌胃建立AONFH大鼠模型,观察JPHGP不同剂量组(2.5、5.0、10.0 g·kg^(-1))的干预作用,选择健骨生丸(JGS,1.5 g·kg^(-1))为阳性药物;给药8周后,Micro-CT扫描分析股骨头骨计量学,墨汁灌注观察股骨头骨髓内微血管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改变程度,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CD31)、VEGF、VEGFR2、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和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头骨小梁断裂变细,空骨陷窝增多,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和直径显著变大(P<0.01),Micro-CT影像学结果显示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均明显降低(P<0.05,P<0.01),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均显著升高(P<0.01),墨汁灌注结果表明股骨头髓腔内微血管面积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作用后能降低AONFH大鼠股骨头的空骨陷窝率、脂肪细胞面积和直径,Micro-CT影像学结果显示JPHGP低剂量组BV/TV、Tb.Th、Tb.N均明显升高(P<0.05,P<0.01),BS/BV显著降低(P<0.01),BMD呈升高趋势,Tb.Sp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HGP中、高剂量组的BMD、BV/TV、Tb.Th、Tb.N均明显升高(P<0.05,P<0.01),BS/BV、Tb.Sp明显降低(P<0.05,P<0.01),并明显升高股骨头髓腔内微血管面积(P<0.05,P<0.01),扩大股骨头髓腔内微血管面积;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均显著下调CD31、VEGF、VEGFR2、PI3K、p-Akt和上调PTEN的表达含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作用后中、高
- 方罗昌婷汪倩倩孙丛丛李群杨超王潇潇胡智星刘春芳林娜
- 风湿祛痛胶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观察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主动脉环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取正常SD大鼠胸主动脉环,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0μg·L^(-1)体外诱导,风湿祛痛胶囊(0.02,0.1,0.5μg·L^(-1))连续作用9 d,观察血管环芽出的新生血管数目、长度和面积;同时,采用SD大鼠建立CIA模型,以甲氨蝶呤(0.2 mg·kg^(-1)·d^(-1))为阳性对照,风湿祛痛胶囊(0.25,0.5,1 g·kg^(-1)·d^(-1))连续治疗19 d,组织病理学检查(HE)观察炎症关节滑膜中血管形态和分析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测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VEGF和VEGF受体2(VEGFR_2)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染观察滑膜中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GF-β,PDGF和VEGFR_2的含量。结果显示,VEGF诱导后都能显著增加大鼠胸主动脉环芽出的血管数目、分支长度和面积,风湿祛痛胶囊作用后可显著降低VEGF诱导升高的血管环芽出的血管数量、长度和面积。模型组CIA大鼠炎症关节滑膜中血管密度、CD31阳性表达量、CD31^+/αSMA^-不成熟及总血管阳性表达灰度值(IOD)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滑膜中VEGF和VEGFR_2以及血清中VEGFR2,TGF-β和PDGF含量也明显增加;风湿祛痛胶囊各组治疗后降低关节滑膜血管密度,抑制CD31阳性表达量、CD31^+/αSMA^-不成熟血管和总血管阳性表达IOD,对CD31^+/αSMA^+成熟血管则无明显影响,同时负向调节滑膜和/或血清中VEGF,VEGFR_2,TGF-β和PDGF的含量,且中、高剂量作用显著,甲氨喋呤的作用与高剂量组相近。研究结果提示,风湿祛痛胶囊具有抑制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以及离体血管环生成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和降低促血管新生调控因子的含量有关。
- 刘春芳王靖霞何莲花孙丛丛李逸群林娜
-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血管新生
- 基于均匀设计法评价白及制川乌配伍对胃溃疡模型小鼠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研究白及与制川乌不同配比和剂量变化对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病理损伤积分为指标,观察白及制川乌合煎液灌胃给药后对胃溃疡小鼠的影响,并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 白及制川乌总剂量在3.64~29.32 g/kg范围内,小鼠溃疡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随合煎液中白及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制川乌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二药未见交互作用;当总剂量固定不变,小鼠溃疡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即随合煎液白及配比增加而降低、随制川乌配比增加而升高.结论 白及和制川乌合煎液对小鼠胃溃疡的影响与二药的剂量和配比密切相关,为十八反中白及与制川乌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孙丛丛刘春芳孙丹妮汪倩倩王慧何莲花林娜
- 关键词:十八反制川乌白及胃溃疡小鼠
- 风湿祛痛胶囊对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VEGF受体2(VEGFR2)的干预作用。方法:VEGF体外诱导HUVEC,加入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质量浓度(0. 02,0. 1,0. 5μg·L-1)作用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转移小室(transwell)法、黏附实验、细胞侵袭及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UVEC的增殖活性、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EGFR2磷酸化水平和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EGF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VEGF诱导24,48 h后均能显著升高HUVEC的增殖活性(P <0. 01),诱导24 h能明显升高HUVEC的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P <0. 01),显著升高HUVEC中VEGFR2磷酸化及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 <0. 01);与VEGF组比较,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质量浓度组作用48 h均能明显抑制HUVEC增殖活性(P <0. 05,P <0. 01),作用24 h对VEGF诱导的HUVEC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 <0. 05),也能下调VEGFR2磷酸化及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 <0. 05)。结论:风湿祛痛胶囊能降低VEGF诱导的HUVEC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R2的磷酸化、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关。
- 李逸群何莲花刘春芳刘春芳孙丛丛孙丛丛苗艳东林娜
- 风湿祛痛胶囊对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研究风湿祛痛胶囊(FSQT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TNF-α(20μg·L^(-1))体外诱导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加入不同浓度FSQTC(0. 02,0. 1,0. 5μg·L^(-1))作用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转移小室(transwell)迁移、黏附及侵袭实验检测MH7A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黏附及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NF-α(20μg·L^(-1))能显著增加MH7A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侵袭能力及分泌IL^(-1)β和VEGF的含量(P <0. 01);与TNF-α组比较,FSQTC(0. 02,0. 1,0. 5μg·L^(-1))作用24 h对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作用48 h能浓度依赖地降低TNF-α诱导增加的MH7A细胞增殖活性(P <0. 05,P <0. 01),作用24 h还能显著降低TNF-α诱导升高的MH7A细胞迁移、黏附、侵袭能力及分泌IL^(-1)β和VEGF的含量(P <0. 05,P <0. 01)。结论:FSQTC可降低MH7A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及分泌IL^(-1)β和VEGF的能力。
- 何莲花李逸群王靖霞孙丛丛孙丛丛刘春芳苗艳东林娜
- 乌头和“半蒌贝及”配伍对甲醛致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考察"半蒌贝及攻乌"反药组合对制川乌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基于甲醛足底皮下注射致痛模型,检测致痛小鼠给药后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明确制川乌和法半夏、栝楼、川贝母、浙贝母、白及各单药及1∶1、1∶2和1∶3配伍组合的镇痛效果,并通过联用κ阿片受体激动剂U-69593或拮抗剂Nor-BNI以及ELISA检测致炎足NO、PGE_2和TNF-α含量方法,进一步分析相关作用机制。结果:制川乌单用能明显缩短致痛小鼠2个时相的舔足时间,配伍法半夏、栝楼、浙贝母和白及后此作用减弱,呈量效关系。制川乌联用Nor-BNI后可使舔足时间延长至不给药的状态;联用U-69593后舔足时间比之前缩短,再配伍法半夏、白及后舔足时间明显延长;制川乌单用能明显降低甲醛致痛小鼠炎症足中NO、PGE_2和TNF-α的含量,配伍法半夏、栝楼、浙贝母和白及后相关因子含量升高。结论:降低乌头的镇痛功效可能是"半蒌贝及攻乌"反药组合相反的具体表现之一,其机制与干扰κ阿片受体活化及增高炎症局部促炎介质含量有关。
- 汪倩倩孙丹妮刘春芳王超王慧孙丛丛何莲花林娜
- 关键词:促炎介质
- 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 25,0. 5,1 g·kg^-1·d^-1),对照药甲氨蝶呤组(0. 2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以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大鼠建立CIA模型,首次免疫后第1天给药组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19 d;首次免疫第8天开始观察大鼠关节红肿和畸形症状、评价关节炎临床积分和发病率,第19天取材后,炎症关节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和骨计量学分析,同时进行炎症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从滑膜炎症、血管翳、软骨侵蚀和骨破坏等方面进行半定量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含量。结果:风湿祛痛胶囊能剂量依赖地改善CIA大鼠炎症关节红、肿和畸形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炎症关节红、肿和畸形明显临床积分和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软骨侵蚀和骨破坏的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0. 01),炎症关节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 Th),骨小梁数量(Tb. N)显著降低(P <0. 01),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和骨小梁分离度(Tb. Sp)显著升高(P <0. 01),血清IL-1β,TNF-α,VEGF,MMP3和RANKL的含量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相比,各风湿祛痛胶囊组红肿、畸形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积分和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软骨侵蚀和骨破坏的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P <0. 01),BMD,BV/TV,Tb.Th,Tb. N明显升高(P <0. 05,P <0. 01),BS/BV和Tb. Sp明显降低(P <0. 05,P <0. 01),血清IL-1β,TNF-α,VEGF,MMP-3和RANKL的含量明显降低(P <0. 05,P <0. 01),且甲氨蝶呤组与高剂量组的作用相近。结论:风湿祛痛胶囊能有效缓解CIA的临床症状和病情,降�
- 王靖霞刘春芳何莲花孙丛丛李逸群孟昊业彭江荆宇苗艳东林娜
-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病理学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