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云丽

作品数:22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农村
  • 6篇劳动力
  • 5篇农村劳动力
  • 4篇公共
  • 3篇人力资本
  • 3篇资本
  • 3篇教育
  • 3篇就业
  • 3篇公共投资
  • 3篇非农
  • 2篇调查数据
  • 2篇债务
  • 2篇视力
  • 2篇土地流转
  • 2篇农户
  • 2篇农业
  • 2篇耕地
  • 2篇非农就业
  • 2篇干部
  • 2篇村干部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北京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奥胡斯大学

作者

  • 21篇白云丽
  • 15篇张林秀
  • 5篇王卫东
  • 3篇易红梅
  • 2篇刘承芳
  • 2篇辛良杰
  • 1篇史耀疆
  • 1篇甄霖
  • 1篇罗仁福
  • 1篇杨云帆
  • 1篇白钰
  • 1篇马晓晨

传媒

  • 2篇农业经济问题
  • 2篇科技促进发展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经济经纬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劳动经济研究
  • 1篇地方财政研究
  • 1篇金融发展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政策...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群偏好差异与村民公共投资满意度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2007—2015年中国农村发展调查面板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种类公共物品的村干部与村民公共投资偏好差异对村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性别异质性。结果发现,村干部与村民的公共投资偏好差异对村民公共服务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道路和学校两项公共服务中最为突出。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类别公共服务的投资偏好和满意度两方面均存在系统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者对公共服务的关注重点不同:男性在农村道路上的偏好差异会降低其满意度,而当村干部更加偏好学校时,女性的满意度下降幅度更大。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基层治理中信息不对称领域的研究文献;同时,基于不同种类公共物品和性别视角关注干群偏好差异与村民公共服务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和包容性,进而提升村民福利水平。
张林秀周天昊白云丽Tor Eriksson
关键词:村民村干部投资偏好满意度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视力检查服务提供与利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视力检查服务的可及性对居民视力检查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样本中33.2%的居民自报告视力不良,22.1%的居民曾做过视力检查,86%样本乡镇的卫生院和44%样本村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视力检查服务;回归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提供视力检查服务将显著增加居民进行视力检查的可能性,但村卫生室是否提供视力检查服务对居民视力检查的利用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农村居民对视力检查服务需求很大,但是利用率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不足可能是导致农村居民服务利用率低的重要因素。建议国家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视力检查的能力,促进农村居民对视力检查服务的利用,改善农村居民视力健康水平。
白云丽易红梅张林秀罗仁福刘承芳
关键词:农村居民视力检查
东非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生计耦合及可持续管理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加强对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生计影响的耦合研究,有助于增强它们在未来十多年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总体贡献。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科学院、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4年联合发起的"东非自然保护地可持续管理研究"项目。本文对东非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进行了梳理,并对保护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该联合项目的研究背景、目标和主要任务。结果表明,东非国家在上个世纪大大提高了自然保护地的覆盖面积,并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保护地管理体系。近年来,这些保护地的重点任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向了减少贫困和支持生计。但在保护地内外发生的许多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不仅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长远影响,也对保护地支持其周边居民的生计和减少贫困的能力造成威胁。从现有状况来看,很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帮助东非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了解如何实现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双赢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该联合项目旨在加强对东非保护地周边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理解,收集整理那些将保护目标和当地居民生计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的保护地管理方法,并试图将研究成果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有关各方共同分享。迄今项目在数据收集、科研人员交流访问和案例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未来一年将系统总结东非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成败得失,面向全球各界进行交流。中国正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可以补充并借鉴非洲国家的自然保护地管理知识和经验。该项联合研究行动推动了中国与非洲在自然保护地研究与管理方面的合作。
付超白云丽张林秀张林秀严雪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生计
人力资本、政治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被引量:15
2020年
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5省25县100村2000户中国农村发展长期跟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教育)以及政治资本(家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2004-2015年期间,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外出就业均有促进作用,且教育对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要大于男性。政治资本虽然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但这种影响在逐年下降。政治资本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更可能从事本地非农工作。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升。同时,也应该致力对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减少农村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现象的发生。
王卫东白云丽罗仁福张林秀
关键词:人力资本政治资本非农就业外出就业
城乡教育差距与扶贫挑战被引量:6
2017年
我国要实现"四化同步"新战略,农民增收是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厘清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就业的关系,不仅是当前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需要,更是长远制定人力资本提升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课题组收集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和农村中学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信息,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就业现状以及农村未来劳动力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地区是短板,贫困农村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受教育水平越低,不就业的比例高,参与非农就业的比例越低,越容易陷入贫穷。因此受教育水平低的人成为扶贫关注的重点。此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有效克服这些挑战方能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白云丽张林秀罗仁福刘承芳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人力资本就业扶贫
从脱贫到贫困预防——基于贫困代际传递和儿童早期发展视角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就、现阶段的目标,以及2020年后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从消除儿童贫困、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角度提出通过打破贫困代际陷阱,实现贫困预防的我国后2020扶贫战略转型思路。本文在分析发展中国家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国际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消除儿童贫困的经验和探索,基于我国农村儿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完善农村儿童营养、健康和教育公共服务提供质量,促进贫困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从源头上实现贫困预防的政策建议。
罗仁福王天仪张林秀白云丽
关键词:贫困代际传递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投资演进及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跟踪调查数据,本文对1978—2015年中国农村公共投资进行了系统分析。在详细描述了不同时期农村公共投资总量和动态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农村公共投资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公共投资的效果。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投资总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投资规模快速增加,投资项目类型体现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征。但与发达国家同样发展阶段相比,中国农村公共投资仍显不足;此外,中国农村公共投资体现了很强的反贫困特征,在上级政府参与的投资中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从投资成效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
张林秀白云丽杨云帆王卫东
关键词:农村公共投资
我国村级债务的变迁及区域差异——基于全国5省101个村两期跟踪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村级债务问题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税费改革后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运用2005年、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调查的101个村两期的面板数据,从负债面、债务规模、负债率以及债权人构成和债务来源方面,对我国村级债务在农村综合改革前后的变化情况及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综合改革后我国村级债务负债面有所下降,债务规模迅速减小,负债率不断下降;村民成为村级债务最主要的债权人,同时村级债务可能会向更高层级的政府转移;和富裕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债务问题更加严重,但偿债能力十分有限,是今后债务化解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区域。
白云丽易红梅张林秀
关键词:村级债务债务化解
农业部门就业缓冲作用的再认识——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证据被引量:13
2022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全球劳动力市场遭受重创,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复苏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农村发展调查2018年和2020年跨越疫情前后的面板数据,在厘清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疫情期间农业部门的就业缓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暴发后的一年内,18%的农村劳动力失去了其非农就业岗位;即便是那些保住非农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其就业时长缩短了5.7%,年工资收入减少了5.3%。农业部门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就业缓冲作用。在疫情中失去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有61.2%返回农业部门。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以及耕地转入行为对劳动力失去非农就业后返回农业部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农业部门的就业缓冲作用具有包容性,对年长、文化程度较低和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缓冲作用更明显。这些结果说明,新时期农业部门依然是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
白云丽曹月明刘承芳刘承芳
关键词: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中国农村发展调查(CRDS)数据,运用无序响应模型探讨教育对职业代际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并抑制向下流动与传承;教育在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方面的作用随着出生年份组的后延而变小;增加任何阶段的教育年限,对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抑制代际职业向下流动和平行流动均具有显著作用;高等教育对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作用最大,且这种作用不随出生年份组的后延而下降,高中教育的作用次之,但其对1985年以后出生的劳动力的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作用明显降低。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
王卫东白云丽罗仁福张林秀
关键词:教育社会公平农村劳动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