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卫

作品数:15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城市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城市化
  • 2篇丝绸之路
  • 2篇经济带
  • 2篇可达性
  • 2篇一带一路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研究
  • 1篇新型城市化
  • 1篇优势度
  • 1篇中国资源
  • 1篇中国资源型城...
  • 1篇人均纯收入
  • 1篇生态效率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收敛性
  • 1篇收敛性分析
  • 1篇农民

机构

  • 11篇西北师范大学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15篇马卫
  • 9篇白永平
  • 4篇冯海红
  • 3篇曹小曙
  • 3篇周鹏
  • 2篇黄晓燕
  • 2篇武荣伟
  • 2篇张蕊
  • 1篇尚正永
  • 1篇刘华军
  • 1篇王新敏
  • 1篇李涛
  • 1篇王录仓
  • 1篇张钦
  • 1篇庄良
  • 1篇汪凡
  • 1篇郭芳艳

传媒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以甘肃省86个县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利用甘肃86个县(区)1988-20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对全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以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指标测度时,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且趋同性与差异性共存。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出现了反复波动,这一现象与发达地区形成反差。五大区域内收入差距逐渐收敛,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减小,区域间收入差距有所上升,表明县际农民人均纯收人在地区间交错程度有所下降,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极化指数(ER、EGR和LU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的极化程度仍然未表现出下降的态势,区域间均衡发展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王录仓武荣伟刘华军马卫张钦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极化
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协调性研究——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在充分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土地、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城镇化6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沿线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普遍较低,且空间差异较明显;2有1/3的城市处于中等城镇化水平;3通过计算得到的系统内部协调性也同样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协调性。
张蕊白永平马卫
关键词:协调度
甘肃省城市旅游效率发展态势研究——基于2005-2012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包括数据包络分析,采用Arcgis9.3,DEAP2.1,On Front2.01等在内的统计软件对2005-2012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对旅游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将总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利用效率,各市州的总效率和分解效率历年均值均较高,纯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出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呈现上升;自2006年起,经过六年的发展,甘肃71.43%的市州旅游效率到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旅游效率的大小和变化将旅游效率演进模式分为盘旋式、爬升式、稳定式和跳跃式,57.14%的城市属于盘旋式。
张雍华白永平郭芳艳马卫
关键词:城市类型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以2002—2012年中国1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测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运用ESDA-GIS、趋势面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水平一般且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城市差异明显;(2)2002—2012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冷、热点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热点区和冷点区范围缩小,可持续发展效率两极分化趋势减弱;(3)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与可持续发展效率显著负相关;产业结构呈对可持续发展效率具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政府规制、就业结构和科教水平对可持续发展效率具正向影响。
周鹏白永平马卫武荣伟张蕊左乃先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影响因素
基于尺度方差的甘肃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方向研究
2015年
运用尺度方差分解、传统差异测度指数、特定方向差异指数(PDI)对甘肃省1983—2012年区域经济总体差异进行了全方位的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1尺度方差的构成由大到小依次为县级、地级和区级,尺度越小,尺度方差越大。2甘肃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先增后减,以2000年西部大开发为界,呈显著波动性变化。3甘肃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方向是市区与外围区之间。4起初核心—边缘的差异强度大于经济带—腹地,2004年两者强度发生反转。
牛宗斌白永平马卫张雍华冯海红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0年
"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对沿线国家及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差异逐渐缩小。(2)开放度的重心在移动方位上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8年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而2008年之后重心逐渐向偏东方向移动。(3)开放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北部开放度较高,而中部和南部开放度相对较低。(4)开放度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集中于新加坡和塞浦路斯2国,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中亚和南亚。(5)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陆路交通和港口对开放度均存在长短期效应以及直接、间接效应。
马卫马卫黄晓燕
基于街道尺度的西安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9年
基于核密度估计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以POI设施点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西安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零售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内密外疏、西密东疏、南密北疏"的特征,形成了块状集聚、多中心发展的格局;H-H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电子城、长延堡、丈八沟以及西关街道,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区以及中心城区的特殊区域;街道路网密度和学校数量是影响零售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财政收入和住宅数量为辅助因素。
王雪白永平汪凡马卫
关键词:零售业影响因素POI
丝绸之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经济溢出效应测度被引量:32
2018年
基于SDM空间计量模型,分别构建邻接、地理距离、经济空间3种权重矩阵,从宏观一分区一国家3个层级测度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经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权重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均GDP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经济空间权重下的全局Moran’s 1指数要高于其他权重。②宏观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10倍。经济空间权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要明显优于其他权重。③从分区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个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西北五省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2倍;中亚区域、西亚区域均不显著;东欧区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④从国家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征,东欧区域的直接效应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符合距离衰减原理,随着距离增加溢出效应呈现下降趋势。
马卫马卫黄晓燕曹小曙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跨境交通可达性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全球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迅速发展,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国际生产要素...
马卫
2003—2012年中国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动态耦合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构建城市化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利用DEA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的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相对发展水平和耦合水平。结果表明:110年间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平缓下降—缓慢上升的趋势,耦合水平较高;2中国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耦合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三级梯度的分布空间规律逐渐被打破,呈现出交错分布的格局;3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省份需要合理地平衡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发展,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地有序进行。
马卫白永平冯海红张雍华
关键词:城市化效率生态效率耦合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