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智慧教育
  • 2篇教育技术
  • 2篇教育信息
  • 2篇教育信息化
  • 1篇地平线
  • 1篇地平线报告
  • 1篇新兴技术
  • 1篇正视
  • 1篇时代教育
  • 1篇平线
  • 1篇全球教育
  • 1篇资深
  • 1篇教学应用
  • 1篇教学应用模式
  • 1篇教育技术学
  • 1篇技术环境
  • 1篇技术学
  • 1篇建构性
  • 1篇教师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张定文
  • 2篇黄荣怀
  • 1篇陈桄
  • 1篇杜静
  • 1篇王晓晨
  • 1篇张进宝
  • 1篇高媛
  • 1篇程薇

传媒

  • 2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全球教育信息化语境下的教育技术发展预测及应用模式探索——“首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回顾被引量:6
2016年
2016年1月14—16日,"首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新媒体联盟(NMC)联合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承办。本次大会以"创平台、定方案、看趋势、促交流"为主题,旨在分享中美双方智慧教育现状,达成有关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及潜在困难或挑战的共识,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200余名国际专家、业界青年学者、中小学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并就目前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展开了深度交流与互动。
王晓晨张进宝杜静张定文高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智慧教育地平线报告
新兴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挑战思考:我们很少正视我们失败的地方——访国际资深教育技术学学者迈克尔·斯佩克特教授被引量:12
2015年
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3D打印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新兴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然而新兴技术在为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又会带来怎样的挑战?学校教师、领导者、教育政策制定者等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科学知识积累做出贡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访谈了教育技术学领域资深学者迈克尔·斯佩克特教授。斯佩克特教授就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技术只是教育变革中的"沧海一粟",虽然有潜力变革教育,但更多是作为一种"替代策略"应用于教学中,还不足以支撑整个教育系统变革的发生;数字素养不等于数字能力,学生会某项技术的能力和他会用该技术来支持学习的能力不是同步的,教师教育的根本在于新一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认为MOOCs会改变一切的观点是荒谬的,因为大多数MOOCs并不具备"教学对象"特征,这正是为什么MOOCs不是课程而是社区的原因;教育技术研究者不应过度热衷对新技术的追捧,而要思考教育技术学的科学本质,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然而我们的研究者往往不屑做这类事情,从不关注我们失败的地方,可以说我们不是好的"工程师",我们应该着力开展大规模研究、元分析以及重复研究等,致力于科学知识的积累;教育政策制定者要走到实践中去,多与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并吸纳一线教师的力量参与政策制定。
程薇凡正成陈桄张定文黄荣怀
关键词:新兴技术技术环境教师教育
智慧教育之“为何”与“何为”——关于智能时代教育的表现性与建构性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23年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契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教育期待发展的目标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智慧教育全新的特征,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的表现性特征即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智慧教育系统的建构性特征即智慧教育的“实践取径”,其中表现性特征应符合共识性、指向性和稳定性原则,具体表现为(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2)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估,(3)泛在的智慧学习环境,(4)持续改进的教育文化,(5)教育包容与公平的坚守,这也是智慧教育的五个关键特征。建构性特征应符合操作性、阶段性和多样性原则,具体表现为(1)积极性学生社交社群建构,(2)教师发展的优先支持计划,(3)合乎科技伦理的技术应用,(4)可持续的教育改革规划,(5)有效的跨部门跨域协同,这也是智慧教育的五个辅助特征。
黄荣怀刘梦彧刘嘉豪张定文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