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涛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正电子发射型
  • 2篇正电子发射型...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缺血
  • 2篇显像
  • 2篇PET/C
  • 2篇PET/CT
  • 2篇PET/CT...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多巴胺转运蛋...
  • 1篇多巴胺转运蛋...
  • 1篇新生猪
  • 1篇胸腺
  • 1篇胸腺嘧啶
  • 1篇一步法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云涛
  • 3篇辛军
  • 3篇郭启勇
  • 2篇曹礼
  • 2篇王晓明
  • 1篇刘长平
  • 1篇王晓煜
  • 1篇柴黎明
  • 1篇张妍芬
  • 1篇何玉林
  • 1篇劳业兴
  • 1篇郭莘
  • 1篇范文博
  • 1篇周佟
  • 1篇李红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1)C-雷氯必利的自动化制备及其在新生猪脑PET/CT显像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自动化制备D2受体显像剂11 C-雷氯必利(11 C-raclopride),并应用于正常新生猪脑D2受体PET/CT显像。方法气相循环法合成11 C-碘甲烷(CH3I)为中间体制备11 C-raclopride,应用于正常新生猪脑PET/CT动态显像,绘制双侧基底节时间—活性动态曲线。结果制备11 C-raclopride最终产物14.6±3.6(8.8~15.0)mci,比活度68.8±20.9(39.0~86.8)GBq/μmol,放化纯度>99%。PET/CT显像示:3~5min基底节区放射性达高峰,双基底节显示清晰,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脑内其它部位;随后,基底节区放射性缓慢降低,30min达稳定水平。结论自动化制备11 C-raclopride的方法简便,过程容易控制,可应用于新生猪D2受体PET/CT显像,为缺氧缺血脑损伤D2受体功能状态的研究奠定基础。
李红王晓明曹礼李云涛辛军郭启勇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采用离子液体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一步法合成^(18)F-FDG方法学研究
2007年
目的:建立以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作为相转移催化剂(Phase Transfer Catalyst,PTC)合成18F-FDG方法。材料和方法:采用1,3,4,6-四-氧-乙酰基-2-氧-三氟甲磺酰-D-吡喃甘露糖(TATM)作为前体,在不同K2CO3体积、离子液体积、前体量时18F-FDG合成效率及放射化学纯度。结果:采用25mg TATM在0.2ml K2CO3、0.3ml离子液体体积、0.7ml乙腈时获得最高的合成效率(55%)和放射化学纯度(93%)。结论:以TATM作为前体,采用离子液体作为PTC和适合的溶剂能够获得高的18F-FDG合成效率。
辛军李宏利郭启勇赵周社周佟李云涛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
自动化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β-CFT及其在正常新生猪脑内PET/CT显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在线自动化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并用以进行新生猪PET/CT脑显像。方法使用GE Tracerlab Fx-pro合成模块自动合成11C-β-CFT。对3只正常新生猪进行11C-β-CFT PET/CT 3D动态显像,观察脑内基底节放射性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时间-活性曲线。结果在线自动化制备的11C-β-CFT放射化学纯度>98%,比活度>370 MBq/μmol,最终获得11C-β-CFT 20 mCi。PET/CT 3D脑动态显像显示,静脉注射后5 min内即可见11C-β-CFT在大脑皮质、小脑及基底节区域放射性分布较高,脑白质放射性分布较低,左右侧放射性浓聚程度对称;随着时间延长,大脑皮质、小脑的放射性明显减低,而基底节显示清晰。结论在线自动化制备11Cβ--CFT简单方便、速度快、放化纯度高,可用于进行新生猪的脑受体方面的研究。
张妍芬王晓明曹礼王晓煜刘长平李云涛辛军郭启勇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采用BOC前体提高^(18)F-FLT合成产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对BAThy前体和BOC前体合成肿瘤增值示踪剂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合成产率的研究,探讨BOC前体在提高18F-FLT合成产率中的价值。方法:联合国内7家PET中心按照国内多中心研究的统一标准进行正电子示踪剂18F-FLT合成研究方面的合作,回旋加速器(MINItrace,GE Healthcare),全自动合成系统(TRACERlab FX F-N;GEHealthcare)。BAThy前体:5’-氧-苯甲酰基-2,3’-胸苷;BOC前体:3-N-t-叔丁氧羰基-1-[5’-O-(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2’-脱氧-3’-O-(4-硝基苯磺酰基)-β-D-苏型-呋喃戊糖基]胸腺嘧啶,通过18O(p,n)18F反应生产的18F-离子分别与两种前体进行标记反应并水解,用HPLC进行纯化得到18F-FLT,放化纯度>95%。结果:采用BAThy前体合成18F-FLT,平均合成产率为10.1%。采用BOC前体合成18F-FLT,平均合成产率为23.2%。结论:研究发现BOC前体更容易被18F-离子标记,平均产率比BAThy前体提高了130%。我们还研究了各个因素对于18F-FLT合成的影响,包括碱量与前体量的比、前体的溶剂、水解方式以及操作方法。由于参与的单位分布在国内各个不同的地区,基本能够消除地域因素对合成产率的影响,所得出的结果对于今后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柴黎明吴君梁秀艳劳业兴李云涛何玉林范文博郭莘李宏利
关键词:胸腺嘧啶氟放射性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