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军

作品数:174 被引量:79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1篇显像
  • 65篇正电子
  • 61篇PET/C
  • 61篇PET/CT
  • 51篇正电子发射
  • 43篇断层显像
  • 43篇肿瘤
  • 41篇正电子发射断...
  • 41篇正电子发射断...
  • 36篇正电子发射断...
  • 36篇显像术
  • 25篇脱氧
  • 25篇脱氧葡萄糖
  • 18篇淋巴
  • 17篇细胞
  • 17篇成像
  • 16篇氟脱氧葡萄糖
  • 15篇淋巴结
  • 15篇氟脱氧葡萄糖...
  • 15篇18F-FD...

机构

  • 17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6篇通用电气公司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北京军区总医...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 5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泰达国际心血...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172篇辛军
  • 62篇郭启勇
  • 25篇王晓明
  • 24篇孙洪赞
  • 19篇于树鹏
  • 17篇张新
  • 17篇徐微娜
  • 17篇曹礼
  • 16篇刘长平
  • 15篇翟伟
  • 14篇卢再鸣
  • 14篇杜名
  • 13篇李剑明
  • 13篇刘兆玉
  • 11篇张彩霞
  • 11篇张倩
  • 9篇于丽娟
  • 9篇杨之光
  • 9篇田嘉禾
  • 9篇吴文凯

传媒

  • 46篇中国临床医学...
  • 16篇中国医学影像...
  • 10篇现代肿瘤医学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7篇中华核医学杂...
  • 6篇中华核医学与...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3篇第六届中国放...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13篇2018
  • 8篇2017
  • 19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WI-MRI多b值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机理和方法学研究被引量:44
2014年
目的:本研究对DWI-MRI多b值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机理和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在3T MRI设备上,采用18个b值(0到4 500 s/mm2),选择水、对比剂、全血、血浆和红细胞等不同组织,并用乙酰唑胺作为全血中红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抑制剂,观察抑制剂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在18个b值中不同组织成分信号强度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乙酰唑胺能够使红细胞直径增加10%以上。b值在0~200 s/mm2范围能够区分不同组织,b值在300~1 500 s/mm2范围并不能区分不同组织成分,当b值>1 700 s/mm2时能够显示红细胞膜水通道蛋白信息。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采用DWI-MRI多b值分子成像时,低b值具有组织特异性,而高b值能够实现水通道蛋白成像。
李加慧李秋菊于兵张新赵周社石喻辛军郭启勇
关键词:乙酰唑胺磁共振成像弥散
结合PET/CT中CT征象与^18F-FDG最大SUV值提高诊断肺癌水平之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结合PET/CT中低剂量CT得到的CT征象和18F-FDG最大SUV值提高对肺癌诊断准确度。材料和方法:多中心临床实验中1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和39例非肺癌肺占位病人,对其7项CT征象及病灶SUV值进行判定,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PET/CT中低剂量CT的扫描条件下,病灶的分叶征、长毛刺征、周围病灶、淋巴结肿大及18F-FDG摄取被引入回归模型,其中分叶征、长毛刺征和18F-FDG摄取对病变判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回归模型诊断效能为灵敏性68.8%、特异性94.9%、准确性87.3%。结论;CT征象对最大SUV值法诊断肺癌具有修正作用,其中长毛刺征和周围病灶的观察能明显降低最大SUV值法的假阳性率。
刘欣陈萍陈仰纯蔡欣田嘉禾杨小丰于丽娟辛军马黎明冯惠茹赵周社李宏利王爽吴文凯
关键词:肺癌PET/CT^18F-FDG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PET/CT影像表现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varian endometrioid carcinoma,OEC)的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在诊断OE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手术病例证实的27例OEC患者的PET/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大小、密度等解剖学特点及^(18)F-FDG代谢水平特征,两组或多组病灶SUV_(max)值有无差异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有7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 17例为单侧发生(其中左侧7例,右侧10例),10为双侧发生,共有病灶37个;肿瘤最大径1. 5~24 cm,平均(10. 92±5. 73) cm。31个为囊实性肿物,6个为实性肿物,实性部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18)F-FDG高摄取,平均SUV_(max)值为14. 30±5. 83(5. 93~28. 33)。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量及合并子宫内膜癌与否之间的SUV_(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OEC在PET/CT上多为单侧或双侧明显高代谢的较大囊实性肿块,可伴有腹盆腔种植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卵巢恶性肿瘤鉴别较困难。如果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可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PET/CT全身显像有助于OEC的分期。
张倩辛军
关键词:卵巢肿瘤内膜样腺癌正电子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PET/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张倩辛军曹礼
周边型肺癌MSCT多平面重建与^(18)F-FDG PET/CT显像对比分析
2007年
本研究对40例周边型肺癌(PLC)行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与^18 F—FDG PET/CT显像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李剑明辛军王晓明翟伟刘长平刘颖齐荣斌
关键词:^18F-FDGPET/CT显像
<Sup>18</Sup>F-DOPA多巴类似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属分子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巴金森氏病诊断的正电子放射性示踪剂<Sup>18</Sup>F-DOPA多巴类似物的合成方法,1)通过<Sup>18</Sup>O(p,n)<Sup>18</Sup>F反应生...
郭启勇辛军
文献传递
[^(11)C]N-甲基乙酰唑胺PET/CT评价肝脏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采用[11C]N-甲基乙酰唑胺作为PET/CT的显像剂,研究肝脏纤维化不同阶段肝组织摄取率,探讨[11C]N-甲基乙酰唑胺在评价肝脏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Wistar大鼠26只(雄性)、重量(29 240 g),对照组大鼠(N=8),硫代乙酰胺(TAA)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大鼠(N=18),其中轻度肝纤维化(S1,N=10)及肝中重度纤维化(S2+S3,N=8)。以[11C]N-甲基乙酰唑胺为显像剂,先对大鼠进行PET/CT动态扫描,选择存活大鼠再以乙酰唑胺为抑制剂进行抑制实验。实验结束后大鼠处死、取材。每次扫描结束后进行数据重建,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点(20 s、90 s、5 min、10 min、20 min、30 min和45 min)肝脏标准摄取值(SUV),分析比较其与病理结果之间的联系及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90 s、5 min、10 min SUV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组内各时间点SUV值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SUV值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对照组抑制实验呈阳性结果,而实验组抑制实验呈阴性结果,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抑制效率减低。结论:[11C]N-甲基乙酰唑胺PET/CT肝脏显像能够用于检测早期纤维化时功能受损,进而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对肝脏纤维化分期。
杜名韩婷婷张新曹礼赵周社李红辛军郭启勇
关键词:肝硬化乙酰唑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多中心临床研究:采用X线衰减校正提高^(99m)Tc-3PRGD_2肺癌SPECT图像定量分析精确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X线衰减校正提高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99mTc-3PRGD2肺癌SPECT图像定量分析的精确性。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27例,其中肺腺癌23例、鳞癌4例。患者静脉注射99mTc-3PRGD2后40分钟顺序进行全身和局部断层扫描。采用迭代图像重建方法,对获得的99mTc-3PRGD2SPECT图像进行X线衰减校正(CTAC)和非衰减校正重建(NAC)。测量CTAC和NAC病灶所在层面的总计数,感兴趣区域(ROI)病灶的总计数、最大计数和平均计数。分别以病灶ROI内最大计数的38%、42%和48%作为阈值测量CTAC和NAC图像病灶最大长径。结果:经过CTAC后病灶所在层面总计数增加2.09倍,ROI区域病灶的总计数增加3.32倍,病灶最大计数和平均计数与本底比值分别提高了65.9%和70.3%。以病灶ROI最大计数42%作为阈值,CTAC后的病灶最大长径为(5.65±2.77)cm,与CT测量结果一致。结论:采用X线衰减校正是提高99mTc-3PRGD2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杨爱民石希敏戴皓洁辛军赵新民王喆郑山高蕊李眉缪蔚冰赵周社贾兵朱朝晖汪静吴文凯李方
关键词:肺肿瘤
^(18)F-FDGPET-CT全身显像肠道高浓聚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PET-CT全身显像肠道摄取18F-FDG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PET/CT中心2010年7月-2011年6月2387例检查者中肠道出现18F-FDG高代谢灶的227例检查者,通过病理结果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结果。结果:227例肠道高浓聚中,局灶性浓聚165例,其中恶性病灶49例,总恶性率为29.70%,分组恶性率分别为体检组为8.51%,肠外原发肿瘤组为13.11%,查找原发病灶组为43.59%,临床怀疑为肠道肿瘤组为68.97%。弥漫性肠道代谢增高者62例,全部为生理性摄取或炎性改变。局灶性病灶中良性与恶性组SUV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肠道肿瘤检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良恶性鉴别不能单纯依靠SUV,其病史在诊断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诊断依靠肠镜活检。
徐微娜于树鹏辛军
关键词:18F-FDGPET-CT肠道肿瘤
Wistar大鼠Walker256肿瘤放化疗早期18F-FLT、18F-FDG摄取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放/化疔)治疗后早期~(18)F-FLT、~(18)F-FDG摄取的变化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建立Wistar大鼠Walker256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化疗组20只,放疗组...
徐微娜辛军王晓明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