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敏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颗粒物
  • 2篇农业
  • 2篇排放清单
  • 2篇PM10
  • 2篇PM2.5
  • 2篇大气颗粒
  • 2篇大气颗粒物
  • 1篇地区农业
  • 1篇三江平原
  • 1篇收割
  • 1篇收获期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收割
  • 1篇农业活动
  • 1篇排放因子
  • 1篇秸秆燃烧
  • 1篇颗粒物排放
  • 1篇PM10和P...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陈卫卫
  • 3篇李瑞敏
  • 2篇王毅勇
  • 2篇张学磊
  • 2篇赵红梅
  • 2篇张世春
  • 2篇童全松
  • 1篇周勤迁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农业源一次颗粒物排放清单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采用自下而上的清单编制方法,搜集各农业环节(秸秆燃烧、整地、收割、谷物处理、化肥施用、农机排放、风蚀)排放因子、作物面积和耕作方式等信息,编制了2010年东北地区县级尺度的农业一次颗粒物(PM_(10)和PM_(2.5))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农业源颗粒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0年东北地区农业源一次颗粒物PM_(10)总排放量54.6万t,PM_(2.5)总排放量35.6万t;2)东北地区农业源一次颗粒物PM_(10)排放量最大的农业活动环节是秸秆燃烧,占农业源总排放量的比例为60%,秸秆燃烧排放PM_(2.5)占PM_(2.5)农业源排放量的87%,整地环节是一次颗粒物排放的第2大农业排放源,对农业源排放PM_(10)和PM_(2.5)总量的贡献率分别是27%和6%;3)PM_(10)和PM_(2.5)的排放强度空间分布表明,东北地区农业源颗粒物排放区域集中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吉林省中部和辽宁省中部地区;4)PM_(10)和PM_(2.5)排放的时间变化特征显示,PM_(10)农业源排放年变化曲线中,5月份和9、10月份是农业源排放一次颗粒物较多的月份,PM_(2.5)排放集中在9、10月份;5)本研究估算的污染物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为184.3%.未来的工作将侧重于典型农业区本土排放因子测定,从而有效减小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
李瑞敏童全松陈卫卫王毅勇张世春张学磊赵红梅何月欣
关键词:排放清单PM2.5PM10
中国农业源一次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排放清单研究
农业生产活动中反复释放出的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浓度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是农业大国,而目前尚未有完整的农业人为源矿物颗粒物排放清单来支持区域的空气质量数值模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我们编制了中国县级水平农业源一次大气...
陈卫卫李瑞敏童全松
关键词:农业活动排放清单排放因子PM10
三江平原作物收获期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对2013年10月东北三江平原农作物收获期大气颗粒物的在线监测,结合卫星火点数据与后向轨迹模拟,分析了秸秆燃烧和作物收割等农业活动对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收获前期、中期和后期大气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6.0,158.3,33.8μg/m3;现场观测表明,水稻收割(321.1μg/m3)和秸秆燃烧(2777.1μg/m3)时监测田块内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是收割前和燃烧前平均浓度的2.5倍和11.5倍;卫星火点及后向轨迹分析发现,观测期间PM2.5与该地区卫星火点数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且气团轨迹经过火点较集中区域时测得较高的PM2.5浓度值;对不同粒径(〈1μm,1∽2.5μm,2.5∽10μm)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观测表明,收获中期受大面积秸秆燃烧的影响,0∽1μm粒径组分明显增加,而收获后期由于降水过程对0∽1μm粒径颗粒物的清除效率较低,故该粒径颗粒物仍维持较高比例.
李瑞敏张世春王毅勇张学磊赵红梅周勤迁陈卫卫
关键词:PM2.5秸秆燃烧水稻收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