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玉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正极
  • 5篇正极材料
  • 4篇电化学
  • 3篇LI3V2(...
  • 2篇电池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2篇磷酸钴
  • 2篇纳米
  • 2篇复合正极材料
  • 1篇电压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溶剂热法
  • 1篇碳纳米管
  • 1篇碳源
  • 1篇热法
  • 1篇锂离子
  • 1篇锂离子电池

机构

  • 6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刘晓玉
  • 5篇汪燕鸣
  • 4篇王飞
  • 2篇朱波

传媒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兰州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溶剂热法合成纳米磷酸钴锰锂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8年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尺寸棒状磷酸钴锰锂(LiCo_(1-x)Mn_xPO_4,x=0.1,0.2,0.3,0.4,0.5)锂离子电池固溶体正极材料。研究了锰(Mn)含量对磷酸钴锂(LiCoPO_4)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固溶体中Mn含量的增加,材料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充放电容量逐渐升高,在Mn含量为0.5%(wt,质量分数)条件下制得的磷酸钴锰锂/碳(LiCo_(0.5)Mn_(0.5)PO_4/C)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1.0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37、118mAh/g,具有较好的倍率充放电性能。
汪燕鸣朱波刘晓玉陈盛王飞
关键词:正极材料纳米棒
Na掺杂Li_3V_2(PO_4)_3/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2
2017年
以聚丙烯酸为碳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Li3V2(PO4)3和Li_(2.96)Na_(0.04)V_2(PO_4)_3/C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Li位Na掺杂对Li_3V_2(PO_4)_3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_(2.96)Na_(0.04)V_2(PO_4)_3/C比纯相Li_3V_2(PO_4)_3/C表现更高的充放电可逆容量、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这与Na+掺杂对Li_3V_2(PO_4)_3晶体内部结构的修饰有关。
刘晓玉汪燕鸣王飞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I3V2(PO4)3
双碳源制备高性能Na3V2(PO4)3/C正极材料
2020年
以聚丙烯酸和葡萄糖为双碳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颗粒分散性良好的Na3V2(PO4)3/C复合材料。借助聚丙烯酸长链分子对原料前驱体的良好分散性和葡萄糖热解碳的高导电性,获得的Na3V2(PO4)3/C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高的倍率放电容量和长循环寿命。在5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放电容量剩余101 m Ah·g-1,容量保持率为92.6%。本文的双碳源策略为制备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李娇娇刘晓玉王飞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碳源正极材料
Li3V2(PO4)3/C/rGO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20年
以可溶性淀粉和氧化石墨烯为复合碳源,采用球磨混料和固相反应法制备锂离子电池Li3V2(PO4)3/C/rGO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碳源对材料形貌、颗粒尺寸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和氧化石墨烯复合碳源的协同作用下可获得分散性良好的亚微米尺度团聚体颗粒,其电化学性能显著优于单一淀粉或氧化石墨烯为碳源制备的材料。Li3V2(PO4)3/C/rGO在10C高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24 mAh/g,在1C倍率下循环300次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5%,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使其有望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刘晓玉李娇娇王飞汪燕鸣
关键词: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倍率性能可溶性淀粉
磷化钴对高电压LiCoPO_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淀粉为碳源,通过流变相辅助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磷酸钴锂/碳(LiCoPO_4/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LiCoPO_4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在700℃和750℃下烧结得到纯相LiCoPO_4,800℃烧结得到样品含有少量Co_2P杂质。800℃下烧结得到的LiCoPO_4/C在0.1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达到116mAh/g,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82%,其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与高的结晶度和Co_2P的存在密切相关。
汪燕鸣朱波刘晓玉王飞
关键词:正极材料
Li3V2(PO4)3/C/CNT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2021年
导电碳包覆是提升锂离子电池Li3V2(PO4)3正极材料电化学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可溶性淀粉和碳纳米管为复合碳源制备Li3V2(PO4)3/C/CNT复合材料,研究碳纳米管的加入对Li3V2(PO4)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单一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制备的Li3V2(PO4)3/C相比,Li3V2(PO4)3/C/CNT具有更高的大电流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这主要归结于碳纳米管与热解导电碳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降低了电极界面电荷转移阻抗,从而提升Li3V2(PO4)3的电化学活性.
刘晓玉王飞汪燕鸣
关键词:LI3V2(PO4)3碳纳米管电化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