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素进
-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益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2—2021年浙江省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特定病原体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21年义乌市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及粪便或肛拭子检测信息,分析特定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特征。结果共监测病例7924例,采样检测6857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7.96%(546/6857)。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0.71%(250/2334),以GⅡ型为主,占70.80%(177/25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65%(182/6857),O3∶K6血清型为主,占77.47%(141/182);沙门菌检出率为1.65%(113/6857),以肠炎沙门菌(15.93%,18/113)、鼠伤寒沙门菌(12.39%,14/113)为主。诺如病毒、沙门菌在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5.79%、2.81%。阳性病例以青壮年为主,为54.95%(300/546),5—10月发病较多,7—9月病例最多。结论诺如病毒是义乌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各病原体流行特征较为明显,应重点做好5岁以下人群、青壮年人群及高发季节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
- 陈劲华方晔朱婧宗素进朱志宏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
- 蜂胶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体外抑制作用,为进行体内试验提供依据。方法:95%乙醇溶解蜂胶并做连续2倍倍比稀释至1∶1 024。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抑菌圈直径随蜂胶浓度降低逐渐变小,1∶2时抑菌环直径达(32.15±0.91)mm;1∶1 024时抑菌环直径为(15.65±1.21)mm。结论:黑龙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抑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
- 陆少燕宗素进杜苗苗林刚杜季梅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蜂胶抑菌作用
- 义乌市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义乌市0~17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义乌市0~17岁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对相关营养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实际抽取儿童青少年567名,共获得559份有效数据。0~5岁儿童中,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和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AZ)<-1分的比例分别为11.23%、17.52%和8.03%;生长发育迟缓和超重率分别为4.02%和6.57%;贫血患病率为16.42%。6~17岁儿童青少年中,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5.84%、12.03%和6.87%;贫血患病率为6.19%;血清锌和铁蛋白正常的比例分别为94.27%和95.34%;维生素A存在缺乏高风险的占22.58%;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分别占28.67%和23.66%。结论义乌市0~5岁儿童的主要营养问题是超重和贫血;6~17岁儿童青少年的主要营养问题是超重/肥胖、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
- 孙楷城章荣华朱志宏董选军黄葵青黄李春陈黎李媛宗素进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Bcl-2/Bax基因表达
- 2011年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抑癌基因p53水平下降,细胞因子IL-8,IL-18,TNF-а水平升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持续存在DNA损伤,从而失去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正常调控,影响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平衡,阻滞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促使胃癌的发生。
- 袁士杰陆少燕宗素进杜季梅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P53BCL-2/BAX
-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建立
- 2012年
- 目的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方法甲硝唑溶液(浓度为12.5 mg/mL)30μL注入小鼠阴道内,1次/d,连续5 d,白假丝酵母菌菌液(1×108 CFU/mL)30μL接种到小鼠阴道内,1次/d,连用5 d。取阴道冲洗液进行阴道菌群分析,并做阴道组织标本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阴道内白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显著增加,乳杆菌活菌数量显著下降(P<0.01),出现阴道红肿、分泌物多和黏膜充血等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典型症状。结论通过抗生素脱污染后,小鼠阴道内接种白假丝酵母菌,能在小鼠阴道内定植,成功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
- 林刚陆少燕宗素进李亮杜季梅方舟溪刘佳明姚蔚
- 关键词:小鼠白假丝酵母菌阴道微生态
-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PFGE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义乌市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和相关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1年-2013年食源性疾病事件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型;通过PCR方法对直接耐热溶血素(TDH)的基因(tdh)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的基因(trh)进行检测;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在检出的4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腹泻肛拭来源有44株,O3∶K6型菌株有43株;O4∶KUT型菌株1株。食品留样分离株共2株,2株血清型为O3∶K6。所有分离株tdh均阳性,阳性率100%。所有菌株均未检出trh基因。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46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得到25个带型。同一起食源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得到的指纹图谱完全相同。结论引起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的副溶血性弧菌株,是主要以携带tdh基因的O3∶K6型菌株。PFGE分型能显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流行病学追踪传染源提供依据。
- 方晔陈锦德陈黎宗素进张云怡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乳杆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干预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乳杆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其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干预作用。方法对德氏乳杆菌DM8909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耐抗生素突变株208,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用甲硝唑进行小鼠阴道菌群脱污染,将白假丝酵母菌接种到小鼠阴道内,构建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模型。采用阴道接种德氏乳杆菌DM8909突变株208菌液(2×108CFU/mL)处理,取其阴道冲洗液进行阴道菌群分析,并进行阴道上皮细胞的电镜检查。结果乳杆菌干预后显著清除阴道内的假丝酵母菌,肠杆菌恢复正常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氏乳杆菌DM8909抗性菌株208能调整白假丝酵母菌在小鼠阴道内定植,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恢复作用。
- 林刚李亮陆少燕宗素进方舟溪刘佳明姚蔚
- 关键词:小鼠白假丝酵母菌乳杆菌干预
- 大学生鼻前庭菌群分布特征研究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鼻前庭的菌群分布特征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情况。方法无菌采集935名大学生鼻前庭拭子,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常规分离培养鉴定细菌;血浆凝固酶实验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鼻前庭细菌检出率从高到低为类白喉棒状杆菌(53.80%)、表皮葡萄球菌(45.78%)、枯草杆菌(31.97%)、金黄色葡萄球菌(15.51%),链球菌(2.78%)、克雷伯菌(1.60%)、真菌(1.50%)、铜绿假单胞菌(0.43%)、肠球菌(0.21%)和变形杆菌(0.21%)等。7.48%(70/925)的学生鼻前庭未检出细菌;34.12%(319/935)携带单一细菌,51.12%(478/935)携带2种细菌,7.27%(68/935)携带3种及3种以上细菌。共检出1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为15.51%(145/935)。结论大学生鼻前庭菌群组成以类白喉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 蔡强军周燕黄燕娣陆少燕宗素进袁士杰余方友杜季梅
- 关键词:菌群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
- 2017年——2021年义乌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分析,掌握该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规律和病原体变化特点。方法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7年—2021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5203例,男、女比为1.16∶1;病例年龄以21岁~、31岁~年龄段居多,占45.39%;职业以农民、商业服务、工人为主,占60.51%;可疑暴露食物场所以家庭为主;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是三个主要的原因食品;病原体检出率为11.74%(432/3679),其中诺如病毒占62.27%(269/432),副溶血性弧菌占22.22%(96/432),沙门菌占15.28%(66/432)。结论义乌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由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状况。应加强监管和主动监测,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陈劲华朱志宏赵宇音方晔朱婧宗素进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病学
- 义乌市鼠类携带耶尔森菌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耶尔森菌属(Yersinia)属于肠杆菌科,包括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等11个菌种,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1]。耶尔森菌属细菌通常引起啮齿动物、家畜和鸟类等动物感染,人类可通过接触已感染的动物、食入污染食品或节肢动物叮咬等途径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等存在于啮齿动物肠道内,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病原菌[2]。
- 陈波宗素进朱志宏楼挺楼诚
- 关键词: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致病病原静息期鼠种动物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