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剑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社会学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日变
  • 4篇日变化
  • 3篇气候
  • 2篇低纬
  • 2篇低纬度
  • 2篇中低纬
  • 2篇中低纬度
  • 2篇中国近海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纬度
  • 2篇近海
  • 2篇海表
  • 2篇海表面温度
  • 1篇登陆
  • 1篇运行管理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智慧管理
  • 1篇中国热带
  • 1篇实验室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8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8篇王剑
  • 3篇张蕴斐
  • 3篇凌铁军
  • 2篇李响
  • 2篇韩雪

传媒

  • 5篇海洋预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MIP5模式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的模拟和预估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结合7个全球耦合模式在4个气候情景(Historical、RCP2.6、RCP4.5、RCP8.5)下的模拟场,对比分析了模式模拟1986—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LTC)活动的气候特征,并评估了未来(2026—2045年)不同气候情景下LTC活动的频数和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Historical情景下虽然各模式模拟的1986—2005年LTC均少于观测值,但仍然较好的再现LTC的季节分布、地理位置分布和强度分布特征。未来气候情景下不同强度LTC的频数预估则显示,相对于Historical情景,RCP2.6和RCP8.5情景下较弱的LTC有减少的趋势,而较强的LTC则表现为略微的增加。另外,对比不同模式的结果可以发现,模式中若中国大陆近海区域平均垂直风切变和海平面气压较大,则其对应的LTC活动较少;若模式中海表温度较高,则LTC的平均登陆强度较大。
栗晗凌铁军祖子清王剑
关键词:热带气旋登陆气候变化
中国近海风场未来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预估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基于1992—2011年逐日0.25°×0.25°经纬度网格卫星反演风场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1.5°×1.5°经纬度网格的再分析海表面风场和气压场资料,建立了中国近海海表面风场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将该模型应用到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8个模式输出场,对1986—2005年历史气候态模拟和2026—2045年3个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近海海表面风场的变化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统计降尺度模型的交叉验证显示其较好的再现了海表面风场(SSWS)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与观测对比表明,利用模式模拟数据进行统计降尺度分析的空间分布型的模拟上要优于直接插值结果;相对于历史模拟参考时段,未来各RCP情景冬季SSWS整体变化不大,空间分布均表现为约25°N以南海域SSWS增加,夏季SSWS整体表现为略微的增加,增加主要区域为山东半岛中国黄海海域,台湾岛以东中国东海海域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不同情景之间SSWS变化的幅度和区域大小均不相同。
栗晗凌铁军张蕴斐祖子清王剑
关键词:统计降尺度气候变化预估
中国近海风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的风场数据,对中国近海1979—2018年的风能分布开展多时空尺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海风能丰富的区域分布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的沿海海域;中国近海风能的年际震荡明显;秋冬两季风能优于春夏两季,12月达到最高值,5月达到最低值;中国近海大部分海域平均风功率密度的日变化呈现夜晚大于白天的特征,其中渤海北部和黄海北部海域在14时左右达到最小值,00时左右达到最大值。
王剑李响韩雪张蕴斐王晨琦
关键词:风能资源日变化
海洋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精细化智慧管理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指引下,我国海洋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海洋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日益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缺乏系统、高效的管理方式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信息不融合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通过引入精细化智慧管理的理念,对海洋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精细化智慧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措施,以促进海洋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科学、优化和协同管理。
王剑
关键词:智慧管理
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思考被引量:6
2020年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在科技兴海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原始创新不足、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介绍了部分国外实验室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在理念定位、人才培养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供参考。
王剑
关键词:海洋科技
中低纬度海表面温度日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海表面温度日变化幅度,基于观测数据,建立经验诊断模型。利用30 a再分析数据计算得到时间跨度为30 a、水平分辨率约为0.3°的DSST逐日数据集,并对DSST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DSST空间变化明显,北半球的平均DSST高于南半球。DSST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西太平洋暖池区域在秋季DSST值域较大,东太平洋则四季均具有较大的DSST;热带大西洋全年整体DSST变化不明显;印度洋由于受季风影响,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DSST值域夏季小于冬季。太阳短波辐射和风速因素是造成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DSST 30 a的异常值长期变化不大,但年际振荡明显,整体年际变化异常趋势存在下降趋势。DSST与ENSO事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王剑凌铁军凌铁军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日变化
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气候特征研究
2023年
利用1979—2020年逐时的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南海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区域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为500~800 m,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按照冬季、秋季、夏季、春季依次递减,日变化较小,大部分区域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幅度小于300 m,日循环比较平缓。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受海气温差、海表面风、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稳定度的共同影响。较大的海气温差和强风速使海表热通量增加,下垫面不稳定性增加,海气相互作用加强,湍流活动增强,导致秋冬季边界层高度较高。过去42 a南海区域年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显著增高,年平均增高率约为0.8 m/a,且边界层高度变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海表面温度升高、潜热通量增加以及稳定度减小有利于边界层的发展,可能是导致南海边界层高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董议文李响张蕴斐王剑易侃姚佳伟
关键词:日变化
中低纬度海表面温度日变化分析与数值模拟
本文针对海表面温度日变化幅度(DSST),基于Kawai and Kawamura(2002)模型,利用美国国家数据与浮标中心(NDBC)近年来的观测数据拟合了回归系数,建立了DSST经验估计模型。将CFSR、NCEP-...
王剑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日变化再分析资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