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贞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星鲽
  • 9篇圆斑星鲽
  • 5篇幼鱼
  • 3篇维生素
  • 3篇维生素C
  • 3篇磷虾
  • 3篇南极磷虾
  • 3篇氨氮胁迫
  • 2篇养殖
  • 2篇鱼饲料
  • 2篇脱脂
  • 2篇维生素C含量
  • 2篇虾粉
  • 2篇相关酶
  • 2篇相关酶活性
  • 2篇消化酶
  • 2篇酶活性
  • 2篇工厂化
  • 2篇工厂化养殖
  • 2篇非特异性免疫

机构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辽宁省海洋与...
  • 1篇烟台海益苗业...
  • 1篇高技术有限公...

作者

  • 11篇王贞杰
  • 10篇陈四清
  • 9篇常青
  • 9篇刘长琳
  • 7篇胡建成
  • 7篇严俊丽
  • 4篇卢斌
  • 2篇郑建明
  • 2篇燕敬平

传媒

  • 4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2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裸盖鱼幼鱼工厂化养殖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幼鱼进行工厂化养殖试验,以了解和分析其生长特征。在地下海水温度(10.42±0.45)^(13.65±1.22)℃的条件下,经过210 d的养殖试验,裸盖鱼幼鱼由初始平均体重(33.27±5.82)g增长到(805.20±113.79)g,平均增重量最大值为(193.42±29.23)g/月,平均日增重量(3.68±0.61)g/d,最大日增重量(6.45±0.97)g/d。裸盖鱼幼鱼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17 4 L2.943 6(R2=0.973 1)。水温对裸盖鱼幼鱼的增重、存活率及饵料系数均有影响,结果显示,最适养殖水温为(11.32±0.75)^(12.68±0.92)℃,与1龄以上裸盖鱼的最适水温基本一致,在该水温范围内,裸盖鱼幼鱼生长迅速,饵料系数相对较低,存活率较高。研究表明,裸盖鱼喜低温,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显著,是极具开发前景的冷水性养殖鱼类。
曹栋正陈四清王贞杰王有廷刘长琳
关键词:幼鱼水温增重
基于工厂化养殖的圆斑星鲽生长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解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9.0~22.5℃时,对圆斑星鲽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了近1年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长为(9.29±0.16)cm、平均体质量为(22.11±1.03)g的5月龄左右的圆斑星鲽幼鱼,经1年的人工饲养后平均体长为(36.15±0.36)cm、平均体质量为(647.97±12.54)g,体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1.492x+2.350,R2=0.966,其体长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12,体长平均月增长量为2.44 cm;体质量与日龄之间呈指数关系Wgc=9.380 e0.264x,R2=0.960,其体质量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31,体质量平均月增长量为56.92 g;体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曲线Wwl=0.030x2.971,R2=0967,幂指数约等于3,表明体质量与体长的立方呈正相关系,为等比生长类型。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幼鱼的体质量增长量、体质量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瞬时生长率与水温变化大体一致,16~18℃时增重较快;反映幼鱼生长阶段的生长指标、生长系数波动较大,没有显示出规律性;体质量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严俊丽陈四清王贞杰燕敬平常青刘长琳胡建成
关键词:圆斑星鲽工厂化养殖
脱脂南极磷虾粉对圆斑星鲽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讨脱脂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作者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用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设计7种等蛋白(50%)、等脂肪(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F0、F10、F20、F30、F40、F50和F100)。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68.13±0.20)g,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F100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20~F30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F40组(P<0.05);F100组全鱼的水分和灰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组和F100组全鱼的粗蛋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组和F5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10、F20和F50组肌肉的水分显著高于F100组(P<0.05),F20组和F30组肌肉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替代组肌肉的粗蛋白、灰分无组间差异(P>0.05);胃蛋白酶活性组间无差异(P>0.05),F0和F20的胃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F30组(P<0.05),F30组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和F100组的肠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0组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组的皱襞高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30组的皱襞高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替代组和对照组的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脱脂南极磷虾粉10%~50%的替代比例对圆斑星鲽幼鱼的形态指标、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指标有较好的效果。
郑建明严俊丽陈四清常青王贞杰赵捷杰刘长琳胡建成
关键词:体组成消化酶
维生素C对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维生素C(V_C)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早期发育中孵化率、出膜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对其消化酶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及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的影响。实验用圆斑星鲽为人工受精卵,分为5组,孵化水体V_C浓度分别为0、20、25、30和35 mg/L,分别在成熟卵、受精卵、原肠中期、晶体出现期、内源营养期(2日龄)、混合营养期(6日龄)及外源营养期(9日龄)取样。记录圆斑星鲽的出膜时间、出膜率和成活率,测定对照组和生长指标优越组的消化酶活性和2种酯酶的活性。结果显示,25 mg/L的V_C能显著提高圆斑星鲽的出膜率和成活率,并缩短出膜时间(P<0.05)。V_C能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沉积。外源营养期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淀粉酶活性在混合营养期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内源营养期就显著提高(P<0.05)。25 mg/L V_C溶液浸泡使圆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的LPL和HL比活力显著升高(P<0.05)。合子中的LPL和HL基因可能在原肠期开始表达,合成脂质水解酶分解脂质,为胚胎发育供能。研究表明,圆斑星鲽成熟卵受精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酶优先发挥作用,分解卵黄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胚胎发育迅速提供能量。25 mg/L的V_C能显著提高消化酶活性,并促进蛋白质的沉积,有利于孵化成活的V_C浓度可以显著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的脂质代谢。
王贞杰叶保民常青陈四清刘长琳胡建成王志军
关键词: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维生素C消化酶脂酶
南极磷虾粉作为鲽形目鱼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分析商品南极磷虾粉、自制酶解磷虾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比较了5种鲽形目鱼肉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5种鲽形目鱼肉蛋白为参比蛋白,利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南极磷虾粉作为鲽形目鱼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同时对2种磷虾粉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鲽形目鱼肉(干样)中含有16种常见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4种为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8.52%–38.03%、25.26%–33.56%);5种鲽形目鱼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南极磷虾粉和酶解磷虾粉的粗蛋白分别为60.84%和68.60%,粗脂肪分别为12.08%和10.79%,达到了规定鱼粉的一级品甚至特级品的指标。酶解处理后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灰分含量无差异(P>0.05)。从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看,EAAI均大于0.95,磷虾粉的必需氨基酸与鲽形目鱼的必需氨基酸拟合度较高。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关联度分析法来看,2种磷虾粉对于鲽形目鱼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相关系数与鱼粉相差不大。氟含量方面,酶解后磷虾粉的氟含量[(331.21±6.70)mg/kg]显著降低(P<0.05),低于欧盟标准(350 mg/kg)。综合来看,2种磷虾粉氨基酸平衡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质蛋白源。
严俊丽陈四清常青曹栋正王贞杰
关键词:脂肪酸
饲料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物,因此提高鱼体抗污染应激能力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饲料饲喂圆斑星鲽幼鱼,探究饲料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试验在(12.5±1.5)℃的水温下进行,选择体重为(38.0±0.8)g的健康圆斑星鲽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10.2(对照)、249.1、402.8、616.2、769.5、909.4和1 177.8 mg/kg的试验饲料8周。投喂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取10尾鱼,用20 mg/L的氨氮胁迫24 h。结果表明: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在饲料维生素C含量达到769.5 mg/kg时,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积累达到饱和,再继续升高饲料维生素C含量,肝脏、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不再显著升高(P〉0.05)。除1 177.8 mg/kg维生素C组外,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616.2 mg/kg维生素C组血清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添加维生素C可以减少降低的幅度。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使对照组及909.4和1 177.8 mg/kg维生素C组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总铁结合力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402.8~616.2 mg/kg时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氨氮胁迫能力。
王贞杰叶保民常青陈四清刘长琳胡建成严俊丽卢斌
关键词:维生素C应激反应
急性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幼鱼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氨氮是鱼类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占鱼类氮代谢的60%~80%.如今鱼类已形成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但鱼类的残饵和排泄物经过氨化作用而产生大量氨态氮,并以非离子氨为主要毒性形式.有研究证明,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当水生...
王贞杰陈四清曹栋正卢斌常青刘长琳燕敬平
关键词:圆斑星鲽氨氮胁迫酶活性
急性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鳃和肝组织结构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17年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_(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L)、高(65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6、12、24、48和96 h的氨氮胁迫。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呼吸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脱落,鳃腔充血,柱状细胞排列不整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小片变粗、变短并卷曲。肝细胞核出现偏移、肿大和溶解现象,细胞轮廓模糊,血窦扩张、充血形成点状病灶,细胞水样变性、空泡化。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组96 h丙二醛(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胁迫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溶菌酶(LSZ)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ALT、AST、LSZ活性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产生损害,氨氮胁迫使鱼体抗氧化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下降,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鳃组织损伤,呼吸功能受损。肝组织充血形成点状病灶,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
王贞杰陈四清曹栋正卢斌常青刘长琳燕敬平
关键词:圆斑星鲽氨氮胁迫酶活性
脱脂磷虾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血清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脱脂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血清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分别以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制成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R50、R100),投喂初始体重为(60.11±0.13)g、体长为(14.12±0.25)cm的圆斑星鲽幼鱼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显示,R10–R50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饲料效率(FER)与R0组(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R30组开始有下降的趋势。R10–R5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和R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100组的PER显著低于R0组(P<0.05)。R10–R20组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显著高于R0组(P<0.05),R30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和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30–R100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显著高于R0组(P<0.05)。R10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R0组差异不显著(P>0.05)。R10组肝脏中ACP显著高于R0组(P<0.05),R40–R50组和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30–R40组肝脏中AKP和R0组差异不显著(P>0.05)。R10–R40组肝脏中SOD和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10–R50组血清的总蛋白(TP)显著高于R0组(P<0.05)。各处理组和R0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10%–30%的脱脂磷虾粉替代组和对照组R0组对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免疫力及蛋白利用有相同的效果。
郑建明严俊丽陈四清常青王贞杰赵捷杰刘长琳胡建成
关键词:圆斑星鲽非特异性免疫力
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高筋粉为糖源,鱼油、豆油和磷脂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以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和R50),饲喂初始体重为(38.16±0.11)g的圆斑星鲽幼鱼5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结果表明:1)R30、R40组圆斑星鲽幼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50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对圆斑星鲽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2)R10和R3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以及肝脏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R40、R5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R40组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R50组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综合来看,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以提高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对鱼体的肝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无不利影响。
严俊丽陈四清常青王贞杰卢斌刘长琳胡建成
关键词:圆斑星鲽非特异性免疫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