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花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5篇壮族
  • 4篇祖细胞
  • 4篇小鼠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祖细胞
  • 3篇血管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短链脂肪酸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并发症
  • 2篇血压
  • 2篇饮食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
  • 2篇鼠骨

机构

  • 1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13篇刘玉花
  • 11篇戴霞
  • 5篇韦薇
  • 2篇陈青云
  • 1篇唐丽安
  • 1篇邓嘉
  • 1篇李建英
  • 1篇韦英芬
  • 1篇黄志碧
  • 1篇刘彦
  • 1篇赵德锋

传媒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短链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的影响,明确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SCFA的最佳运动方式,为早期糖尿病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不同运动方式,将8周龄雄性db/db 2型糖尿病小鼠48只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联合抗阻-有氧运动(简称联合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小鼠;另外每组再各增加2只作为替补。各组小鼠喂养方式一致。对照组不作运动干预;有氧运动组进行无负重跑步运动;抗阻运动组进行尾部负重爬梯运动;联合运动组隔日交替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检测小鼠血糖、体重及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血清SCFA的含量。结果 40只小鼠均顺利完成实验。干预前,各组血糖、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联合运动组的血糖、体重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联合运动组血糖、体重均低于单一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组(P<0.05)。血清中SCFA的含量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联合运动组均高于对照组;联合运动组乙酸、丁酸高于有氧运动组,丙酸、戊酸高于抗阻运动组(P<0.05)。结论不同的运动方式能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SCFA的含量,与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相比,联合运动在改善SCFA方面效果更佳。
马翠黄燕凤翟露刘玉花张秋黄山钟鑫戴霞
关键词:糖尿病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短链脂肪酸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及联合有氧—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短链脂肪酸(SCFA)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C57BL/KS.db背景的雄性db/db小鼠作为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Y组)、抗阻运动组(K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L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10只,经过8周的干预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肠道菌群及粪便和血清中的SCFA含量。结果:运动干预8周后,K组、Y组、L组小鼠血糖均低于D组,肠道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D组,特有菌种数量均高于D组(均P<0.05)。K组2型糖尿病小鼠的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高于D组,Y组chao 1指数高于D组,L组shannon指数高于D组(均P<0.05)。K组和L组粪便乙酸含量高于D组和Y组,K组粪便丙酸含量高于D组、Y组、L组(P<0.05);各运动组粪便丁酸含量均高于D组(均P<0.05),K组、L组血清丁酸含量均高于D组(P<0.05)。抗阻运动干预的2型糖尿病小鼠罗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更高。结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联合有氧—抗阻运动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提高SCFA的水平,且抗阻运动在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及提高SCFA水平上的效果最佳。
韦薇张秋黄燕凤翟露刘玉花马翠黄山钟鑫戴霞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运动调节小凹蛋白-1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不同运动方式是否调节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表达及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编号,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联合有氧+抗阻运动组(联合运动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只。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后分离小鼠骨髓细胞,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EPCs,并以EGM-2MV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双荧光染色阳性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CD133共鉴定EPCs。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反映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av-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及联合运动组迁移能力都明显增强(P<0.05),且联合运动组效果最佳(P<0.05)。联合运动组的Cav-1表达水平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联合运动较单纯有氧、抗阻运动及对照组更能上调Cav-1的表达,且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EPCs的迁移能力。
黄燕凤翟露刘玉花马翠韦薇戴霞
关键词:CAVEOLIN-1内皮祖细胞迁移
品管圈活动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消化内科患者饮食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饮食管理缺失率低于活动前(P<0.01)。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对消化内科患者饮食进行管理,不仅保证了患者正确合理地摄入营养,促进康复,还提升了护士各方面的能力。
李建英邓嘉刘彦韦英芬刘玉花
关键词:品管圈消化内科饮食管理
PBL结合微格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探讨PBL结合微格教学法对本科护生操作技能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1~2020.12)我院实习本科护生51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25例PBL结合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果。结果:实验组护生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和导尿成绩提升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0.05)。实验组护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护理技能、培养评判性思维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结合微格教学法可提高本科护生操作技能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刘玉花唐丽安石方妮向颖刘霞琴
关键词:PBL微格教学法护理
广西南宁市壮族居民饮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壮族居民饮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的关系,为降低壮族人群T2DM患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3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市壮族居民900名和4个村屯农村壮族居民90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与饮茶种类、饮茶频率、烹调方式、饮食口味等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性别、年龄、吸烟、喝酒、糖尿病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人群饮食规律、饮食口味、烹调方式、饮茶种类、饮茶频率、摄入油炸食品频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饮茶频率高是壮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饮食不规律、偏咸、烧煮是壮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饮食口味、饮食规律、饮茶种类、饮茶频率、烹调方式等饮食行为可能是壮族人群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应该对壮族T2DM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
钟鑫戴霞马翠黄燕凤黄山张秋翟露刘玉花
关键词:壮族饮食糖尿病患病风险
联合有氧-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联合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运动)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只2型糖尿病db/db小鼠随机均分为联合运动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联合运动组采取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交替方式进行训练。8周后分离培养小鼠骨髓EPC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后,以EGM-2MV培养基诱导其分化获取EPCs,通过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s。将联合运动组以及对照组细胞分别分为联合运动组及联合运动+抑制剂组、对照组及对照+抑制剂组,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各抑制剂组细胞。观察各组EPCs的体外血管生成功能,并检测各组EPCs的AKT、p-AKT蛋白及PI3K、AKT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联合运动组EPCs的主干长度和节点均长于或多于对照组及联合运动+抑制剂组(均P<0.05)。联合运动组PI3K、AKT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联合运动+抑制剂组(均P<0.05)。联合运动组的AKT、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联合运动+抑制剂组(均P<0.05)。结论联合运动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小鼠EPCs血管生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KT蛋白表达有关。
黄燕凤翟露刘玉花马翠戴霞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内皮祖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小鼠
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2018年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资料,根据心血管疾病(CVD)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VD组(n=628)和非CVD组(n=194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CVD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CV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C)均高于非CVD组(P<0.05)。两组间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lR=1.062(95%CI:1.052,1.072)]、糖尿病病程[OlR=1.610(95%CI:1.450,1.789)]、2hPG[OlR=1.015(95%CI:1.007,1.108)]、HbA1c[OlR=1.225(95%CI:1.107,1.345)]是壮族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男性[OlR=0.632(95%CI:0.513,0.776)]和居住在城市[OlR=0.547(95%CI:0.452,0.661)]是2型糖尿病患者CVD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CVD风险高于男性。年龄、糖尿病病程、2hPG、HbA1c与壮族糖尿病患者CVD风险呈正相关。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VD的发生风险,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
马翠戴霞黄志碧刘玉花翟露黄燕凤
关键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壮族
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糖尿病患者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主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新生血管形成不良有关,其重要影响因素是内皮祖细胞数量改变和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导致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抑制其增殖能力,血管形成能力和旁分泌作用。文章旨在综述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影响的相关机制以及内皮祖细胞在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为防治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研究思路。
刘玉花翟露(综述)赵德锋戴霞
关键词:糖尿病内皮祖细胞心血管
胎儿期饥荒暴露对壮族居民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胎儿期饥荒暴露对壮族居民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西南宁市壮族居民511例,将出生于1959~1962年的177例研究对象纳入胎儿期饥荒暴露组(暴露组),出生于1963~1967年的334例研究对象纳入未暴露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并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检测。比较两组糖尿病者比例及相关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儿期饥荒暴露与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暴露组年龄、血糖、HbA1c、血压、LDL-C、TC、体质指数、腰围、中心性肥胖者比例均高于未暴露组(均P <0. 05),而未暴露组的城市人口比例、初中及其以上学历者比例均高于暴露组(均P <0. 05)。但两组的糖尿病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期饥荒暴露是壮族居民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 <0. 05),胎儿期饥荒暴露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未暴露者的5. 706倍。结论胎儿期饥荒暴露增加了壮族居民成年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胎儿期可能是影响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关键时期。
刘玉花陈青云翟露赵文飘韦薇戴霞
关键词:糖尿病饥荒胎儿期壮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